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9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冯铁早就受了祖逖、张敞等人面授机宜,就派人去对崔遇说:“令弟道儒今在刘少师(刘琨)处,难道崔公不接纳我,是专候其归来乎?”
  崔道儒就是崔悦,其实并非崔遇亲兄弟,两人论关系都出了五服了。
  东汉末年有名士崔琰崔季珪,官至魏国尚书、中尉,后因触怒曹操而被赐死——崔遇就是崔琰的曾孙。此外尚有崔林崔德儒,为崔琰从弟,亦仕魏,于明帝时拜为司空,封安阳亭侯——崔悦是崔林的曾孙。因而崔遇、崔悦,属于同族兄弟。
  崔琰这支在清河崔氏中原本居长,但自从崔琰遇害、崔林显贵后,就逐渐式微了,要到河北大乱,崔悦从刘琨于并州,崔遇才得以窃夺了族权。
  但崔悦根基之厚,实非崔遇可比。因为崔悦祖父崔述(崔林之子)曾生三女,一嫁刘琨,二嫁卢志,三嫁温襜——也就是说,崔悦是刘琨的妻甥,跟卢谌、温峤算表兄弟。故此冯铁提醒崔遇,一旦河北平定,崔悦倚刘琨之助强势归来,到时候你还有望继续把着清河崔氏的族权不放吗?不提前给自己找个更大的靠山,恐怕你还得靠边儿站啊!
  则欲与刘琨相拮抗,还有比祖逖更合适的靠山么?
  崔遇这才恍然大悟,急忙遣其子崔瑜去见冯铁,表态从华,并且应允约束周边势力,不为华骑之阻。冯铁即署崔瑜为清河郡守,然后继续北上,复经安平而向博陵。
  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同源,始祖都是秦朝的东莱侯崔意如。意如二子,长为崔伯基(崔业),居清河东武城,即成清河崔,次为崔仲荦,居博陵安平,即成博陵崔。东汉末年,博陵崔出了个太尉崔烈,名冠一时,后为李傕、郭汜所杀。从此以后,博陵崔就逐渐沉沦了下去,唯一还能提得起来的,就只有崔烈次子崔钧了——也就是诸葛亮的好朋友、隐士崔州平。
  所以魏晋之际,博陵崔一直唯清河崔的马首是瞻,冯铁乃持崔遇书信往拜,又得到了博陵崔氏的襄助。他就此得知,北方高阳郡治博陆城为数万流民所困,其幕后黑手就是博陵崔氏……
  博陆城乃北上幽州的必经之处,因而冯铁在博陵崔氏的协助下,打算收编这些流民武装,并且夺取博陆作为前进基地。可谁成想“华”字大旗才刚在城下竖起,城上便缀下人来,致书请降。
  程遐困在博陆城里也快两个月啦,四方救援不至,城下汇聚的凶徒反倒越来越多,为此坐困愁城,寝食难安。其实若仅仅是些流民、盗匪,他并不畏惧,然而流民背后,必有河北大族煽风点火啊……
  要是纯粹的流民、盗匪,哪有将近两个月攻不下一座城池,而不肯散去的?他们食粮打哪儿来?相互间又岂能融洽相处?怎么可能没有势力在暗中挑唆、资助,甚至是间接指挥啊!
  其实城中不过三四千赵兵而已,早就已经人心散乱,士气糜沮了,全靠程子远激励士气,布划得当,才能暂且保住城池不破。只是不久前传来了襄国已被华军攻克,甚至于石勒也已自焚的消息,赵兵赵将无不大恐,即请开城——或者投降,或者出逃吧,这天王都挂了,咱们还跟这儿顽抗个什么劲儿啊!
  程遐却告诫他们说:“此讯真假未明……”其实就他的估计,多半是真——“即便为真,襄国既破,我等又能逃去何处啊?若说开城出降,都是些盗贼、流民,散漫无统属,岂能容我?难道君等愿意从贼不成么?
  “若赵果亡,华人必北取冀州,我等可继续护守,以待华军之来,再降不迟。”
  ——要投降也得向正规军投降,怎么能向草头武装投降呢?
  因此冯铁才到,程遐便派人缒出城外,来商量投降的条件了。冯铁假意一口应允,等到对方开城,却当即命令已经受其招抚的流民武装控扼四门,随即命士卒将程遐绑缚起来。程子远大叫道:“将军因何背信,要谋害我?!”
  冯铁道:“将卒既降,过往不究,然汝是羯赵重臣,我岂敢轻赦?自当槛送洛阳,候天子裁处。”


第三十三章 朕为解战袍
  祖逖南归,先至枋头,魏亥、杨清出拜,祖逖特意朝着杨清深深一揖,复牵其手说:“我能久围襄国,终于摧破之,君功莫大。若非君相助调度粮秣,恐怕我军早已粮尽而退了……”
  杨清躬身拱手,谦逊道:“些许功劳,不值得元帅记挂。清既食朝廷俸禄,自当恪尽职守,岂敢领受元帅之礼啊?”
  随即大军分道而行——部分在樊雅的率领下,南下兖州就食;部分则随祖逖东归,暂驻荥阳,然后祖氏父子便须入洛觐见。
  魏亥、杨清自也从行——仗基本上打完了,枋头的粮站也可以撤了。且说行进之间,杨清策马而过一队槛车,便挥鞭问士卒:“此皆所俘羯寇乎?”
  士卒不认得他,甚至于不能辨识其弁上将徽,但见来人穿戴整齐、高头大马,帽子上还有金饰,知道不是大将,必是重吏,因而不敢怠慢,就一五一十地回答道:“真羯多数为我军所杀,这些不过是假羯,是中国人从了贼的。都是在襄国城内所捕,要押回洛阳去,献俘给天子。”
  杨清也只是随口一问,其后略点一点头,便欲拨马离去。可是才刚起步,忽听身后槛车中有人高声叫道:“马上皮弁胡……戎服,神采飞扬者,得非故人乎?还记得昔日沁水岸边,纵放之德否?”
  杨清闻言吃了一惊,急忙转过头去,细细辨认,倒依稀有些印象,便问:“汝难道是简至繁?”
  简道激动得眼泪鼻涕全都垂下来了,连连点头:“正是简道——还望阁下念及昔日之情,救我一救啊!”
  杨清蹙眉问道:“汝本是中国士人,无奈而从羯,据闻襄国之围,除高门显宦外,于中国人一概逐之于外,则汝因何不走,复于城中为我军所擒啊?难道汝实是石贼的重臣不成么?”
  简道连连摇头,赶紧表白:“我不过军中一无权的参军罢了,哪里能做重臣?只为稍懂些医术,郭将军……郭敖不肯放我走,因此陷于围城之中,终于沦为阶下囚徒。此去洛阳,以小人的身份,难见天子,倘若一纸诏下,或将身首异处——还望阁下救我性命,必感厚德!”
  简至繁曾在羯营中与裴该相识,自认当时对那位裴先生执礼甚恭,甚至于还曾经给他看过病来着……且其后在沁水岸边,也请杨清帮忙带话给裴该,表示自己无意从羯,不过是因形势所迫罢了。所以他觉得,只要能够见到裴该,在泣血恳请之下,自己小命应该是有望保住的。
  只是如今裴该贵为华朝天子,自己即便在俘虏当中,地位也比较低,那裴该有什么理由召见他啊?这络绎不绝的槛车之中,连眷属一千多俘虏呢,堂堂天子怎么可能都见?即便把名单报上去,估计也没空细看吧。他肯定只会召见荀绰等寥寥数人,以定刑责而已,其他的或许一句话,全部砍头……那自己不就毫无活命的指望了吗?
  天幸今天被他遇见杨清,虽然不清楚杨清如今是什么职位,能不能有资格觐见天子,帮忙缓颊,终究是根救命稻草啊,当即一把揽住,即在槛车内叩首哀告。
  杨清倒不是一个天性凉薄之人,当日在沁水岸边,简道故意放他逃离,这事儿虽然不至于念念不忘,也还不肯尽数拋诸脑后。就此止住简道的哭求,对他说:“汝且安心,前恩不忘,必有以报。只要汝无大恶,归洛后我必恳请天子,全汝性命。”
  随即关照监押军士,说此人是我故交,你们一路上照看着点儿,别打骂,别虐待,且让他得以饱食……
  果然归洛后,杨清趁着汇报工作的机会,向裴该提起简道此人,恳请天子网开一面。裴该倒也记得这个简至繁,不禁笑道:“庸碌俗吏,不能为善,亦不能作恶,释之何妨。”随即跟杨清说,我把这个人情给你了,你亲自去将他开释了吧。
  杨清即往监处,以天子之命把简道给放了出来,并且还赠予一笔盘缠,使简道得以还乡。
  总而言之,简至繁运气不错,至于荀绰等人,下场就差了点儿。
  其时荀组、荀邃叔侄都已经返回颍阴老家闲居去了,洛阳城中,只有一个御史大夫荀辏А\麝'正不得志,因而在裴该问他对荀绰处理意见的时候,忙着做切割,不但不肯为这个从叔求情,反倒说:“此人从贼,家叔父前日离洛前便有语,当除其门籍,逐出族外。以臣想来,此等奸恶之徒,都不宜姓荀,恳请易其姓氏,并正以国法。”
  裴该笑笑道:“倒也无需如此……”他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