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6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钪毡患帜戏缯俪跛韭礴馊刖┧保逡拿稹
  所以到了裴该留台关中的时候,弘农杨家已经找不出几个人来了,之所以在《姓氏志》中仍列高位,一则是初纂者董景道仰慕杨震之故,二是裴该为了平衡各方势力,而特意设下的圈套。毋庸置疑,倘若杨家在数年内再不能出二千石以上高官的话,名次肯定要大幅度下跌,空出位子来以待关西家族的晋升。
  但是裴嶷说了,杨谦就是弘农杨氏,虽然不是杨彪或杨众(杨骏祖父)的苗裔,却也相差不远——他就是二千石啊,只是从前没人意识到还有此人罢了……
  “至于毌丘,出于妫姓,为古毌国之后,渊远亦长,入魏后一度烜赫……”
  毌丘兴仕魏为武威太守、将作大匠,因讨叛胡有功,封高阳乡侯,其子毌丘俭则一直做到镇东将军、扬州都督。
  大致介绍了一下杨谦和毌丘奥二人的家系后,裴嶷就提出来:“文约,岂不闻‘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指恢复已灭之国、已绝之贵族家系,那是可以刷声望的——
  “倘能使杨谦复兴弘农杨氏,则必感德于文约;能将毌丘复置于闻喜,必为我家臂助。”
  事实上,裴嶷对于裴该大批提拔寒门士人,心里是并不怎么以为然的,在他看来,这只是乱世中人才不足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临时举措,终不能为万世成法。他希望裴该能够扶持在最近几十年甚至更久远一些,直至魏晋易代之时,那些日趋衰微的大家族,从而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扩大自己的联盟势力。
  所以今天逮着一个姓杨的,一个姓毌丘的,就急忙跑来劝告裴该,不可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还是趁机笼络为好啊。
  裴该沉吟少顷,回复说:“弘农杨氏还则罢了,毌丘乃叛臣之后,何必用之?”
  他的想法自然与裴嶷不同,因为即便把汉末以来的经学大族全都复兴起来,总体数量也不过尔尔,想靠着如此低比例且极其固化的阶层来巩固统治,必然导致政权的不稳和内卷化。他之所以一定程度上扶持寒门庶族,就是为了打破世族地主的垄断地位。
  但这话不便明确宣之于口,更不方便跟裴嶷提起——人屁股可是稳稳地坐在世族一边的——故此裴嶷想要复兴弘农杨氏,还端出“存亡续绝”的儒家大义来,裴该是不便阻止的。况且他再一琢磨,这和李容所言,对于河东世家要“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或许也可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左右不过一个杨谦而已,便应允了裴文冀,又打什么不紧?只是那毌丘奥……毌丘氏原本就算不上什么巨族,尤其毌丘俭还被满门夷灭,如今就剩下毌丘奥这么小猫三两只,有必要加以扶持么?
  裴嶷笑道:“毌丘俭所叛,魏也,与我晋何干啊?”
  其实毌丘俭是谎称得到郭太后的手诏,打着扶魏的旗号,叛攻的司马师,但当时司马师为曹魏执政,他当然不能承认了,对外必须宣称毌丘俭叛魏。那么魏为胜国,都亡了很久啦,魏之叛臣,咱们有啥不能用的?
  再者说了,毌丘奥本身也是晋臣嘛,也没见司马家再提起往事来,说应该把这条当初的漏网之鱼也一并铲除喽……
  关键是——“我裴氏根基,终在河东,则毌丘闻喜人也,既然来投,岂可严拒之?”
  裴该心说我让李容去削弱河东大族,幸亏这事儿没跟叔父你提,否则你非跟我急不可……当下微微一笑:“叔父所言是也,然而这般庸懦颟顸之辈,恐不宜入我行台。”终究二人镇守巴东那么些年,不能够安百姓、固防守,以御贼人来侵,顷刻间便即失地弃守,不必亲与交谈,也知道不会是什么有本事的,则我若用了他们,被他们带坏了我关中行台的风气可怎么好啊?
  裴嶷反复劝说,裴该只是不允,最终裴嶷无奈之下,只得退而求其次:“彼等来此,是恐朝廷治其失土之罪,文约还当为其缓颊,以笼络人心——机会不可失也。”
  裴该点头说,这倒没有太大问题,我命郭璞写一封上奏,帮那俩货求求情,免了他们的死罪,也就成了。裴嶷摇头道:“不可,彼等不往洛阳,而先来投关中,复又归之洛阳,恐朝廷质疑文约越俎……”终究巴东不归行台管,你有什么理由为巴东守将求情啊?
  最终商定,命郭璞作书,裴该署名,交给杨谦、毌丘奥,让他们持此书信,到洛阳去拜谒荀崧,请荀景猷帮忙缓颊。如此一来,裴该既无越俎代疱之嫌,那二人也仍然会感念裴该的恩德,勉强可算是两全。


第三十八章 反攻倒算
  梁懃接到长安的公文,急得是团团乱转,不知道是否应当从命。他怕一旦离开武都,前往长安,裴该会治其死罪……最不济也将他转任别处,则自己在宕昌的根基就此会被连根拔起哪。
  当然了,不从估计也不成,老熊仍然驻守武都,兵强马壮,而且如今汉中已定,外患消除,熊悌之可以把全部兵力都用在征剿宕昌上,自己实在是挡不住啊……
  百般筹谋,无计可施,最终只得将出大笔财货来,去向张节讨教——据说张先生是智谋之士,故而熊督才如此器重他,说不定他能帮我拿出什么对策来哪。
  这时候张节已经通过内部消息,知道长安有人荐其继任为武都县长,这个职位他是很想拿到手的。终究其人志不在军戎,他也知道自己对于行军作战,并无专长,此前投入“武林营”中,只是找一个晋身之阶罢了。一县长令虽然品位不高,终究荷亲民重任,从墨绶长吏做起,进而郡守、刺史,直至朝中九卿,对于门第不高的张节理来说,这是一条可以详细规划的,也有前例可循的攀升之途。
  汉末魏晋之际,旧有的官僚体系被打破,世家豪族还未能彻底掌权,就有无数寒门子弟通过这样的途径,一步步晋升高位——尤以曹操麾下最多。在张节看来,先不论有无谋篡之心,裴大司马的权势和用人之道,实可比拟当年的魏武,则在其麾下为县令长,将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因此他必须把梁懃给轰到长安去——若使其为叛,再加剿灭,既麻烦又恐夜长梦多。
  就此劝告梁懃说:“君何以不肯往长安去啊?武都虽叛,祸不甚大,君无死罪,且有甄将军为君后盾,大司马岂肯害君性命?”
  梁懃嗫嚅着道:“我之家业,都在宕昌,实不忍相离也……”
  张节笑道:“不知君之志向,是为晋臣,是为羌酋啊?若只欲为羌酋,则自不可擅离根据,若欲为晋臣,又何惜些许产业?大司马本籍河东,不见下河东后,即迁向闻喜;即贵家梁司徒,本籍乌氏,却离关中而向洛阳……”
  封建王朝为了避免地方坐大,从来都有异地任官的制度,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本郡之人不能为本郡之官,得把你调别郡去。因此张节就说了,你若留在武都,那永远都是羌酋,若想为晋之大臣,打开晋升的通路,就必须得敢于抛弃故土,打烂那些坛坛罐罐。
  梁懃听了,这才恍然大悟,连声致谢,就此整束行装,急奔长安而去。随即熊悌之亦携张节等返归长安,裴该分别召见了这两拨人。
  经过交谈,他认为梁懃不过庸碌之辈——实话说即便把他放回宕昌去,终其一生,也掀不起什么大乱子来——张节于政事上,倒似乎还有一日之长。因而最后决定,转任梁懃为略阳郡平襄县长,命张节继任为武都县长。
  梁懃跑甄随府上,去跟自家从妹见了一面,请她多多写信给甄随,帮忙自己说说好话——“我今复归于晋,是否能够攀龙附凤,位至两千石,全靠妹婿了。”这人没什么大志向,能做上郡国守相,或者相应的中朝职位,也就满足了。
  梁氏劝告道:“阿兄既弃宕昌,还当将族人陆续迁出——不如即往归本籍乌氏,可得梁司徒为援。”
  梁懃点头,说我明白的,一旦我在平襄坐稳,自然会迁出族人,并且逐渐割断和那些羌人的联系。
  随即辞别裴该,直奔略阳而去。可是才刚过了略阳县,距离平襄还有好几百里地呢,突然得信——略阳氐乱,正在围攻平襄县城!
  梁懃不禁大惊道:“怎么我到哪里,都有氐人作乱哪?!”
  ……
  略阳氐乱,乃是人为煽动起来的,根由就在新任刺史裴粹身上。
  当日裴该召裴粹就任秦州刺史,裴粹时在凉州,名为武威郡守,其实不过张寔的幕宾而已,接到任命,乃先跑去请问张寔。倘在过去,张寔未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