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鼓司的钟声悠悠敲响,偌大的京师上空余音袅袅,这是皇帝召集大臣朝会的钟声。
刚刚被老太后赶出慈宁宫,许多大臣还没走出宫门,听到钟声后不由一楞。
陛下不是说今rì老太后大寿,罢朝一rì么?好好的突然开什么朝会?
来不及多想。大臣们顺势便转了个身。纷纷朝奉天殿走去。
…………
…………
金殿龙椅上,朱厚照一反刚才悲愤抑郁的模样,表情变得很沉痛,沉痛里带着无限的悔意。眼眶甚至泛了红。
满殿大臣就这么静静注视着他。满头雾水地等着他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朱厚照仰天长叹口气,道:“通政司左通政黄禄何在?”
黄禄出班道:“臣在。”
大臣们心一紧,陛下这是要算帐了吗?
黄禄挺着胸。一副正义凛然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模样,瞧得秦堪刘瑾等人一阵反胃,二人互视一眼,发现彼此的目光露出同样的嫌恶鄙夷,二人目光交会不由一楞,接着浮出惺惺之sè。
不论秦堪和刘瑾怎样不对付,至少二人有个共同点,看不得别人脸上的正义之sè,太恶心了。
惺惺相惜之后,秦堪和刘瑾同时露出一个jiān臣惜jiān臣的会心笑容。
满殿惊疑之时,朱厚照叹了口气,沉痛道:“黄卿放心,朕非昏君,不会因言加罪,你说得对,北方大雪冻毙如此多的乞丐,这是皇帝的过失,朕无法推卸,黄卿真乃我正德朝忠义之臣,理当褒奖。来人,赐左通政黄禄黄金百两,丝帛十匹,着宫人送抵黄卿府上。”
“啊?”
所有大臣都楞了。
……陛下吃错药了?
朱厚照的表情愈发沉痛,缓缓扫视着殿内群臣,道:“自太祖皇帝立国以来,我大明一直是皇帝与士大夫同治天下,此乃祖宗成法,绝不可易。天下治理不能仅仅只靠皇帝,更重要的是诸位臣工,你们才是我大明真正的中流砥柱,臣者,国之重器也,不可不敬。朕今rì不该向你们发火,朕向各位臣工致歉。”
说着朱厚照站起身,朝殿内大臣们郑重躬身施了一礼。
大臣们热泪盈眶,感动得不能自已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昏君想干嘛?
满殿大臣顿时提高了jǐng惕,神经绷得紧紧的,非常戒备地盯着朱厚照。
朱厚照没管大臣们怎生想法,清了清嗓子,道:“朕决定纳黄卿之谏,焚香沐浴,于太庙前斋戒罪己十rì,自省吾身,诸臣工以为如何?”
众臣齐声道:“陛下纳谏知错,善莫大焉……”
朱厚照眼中古怪之sè一闪而过:“你们都不反对吧?”
“不反对,陛下正该如此。”
虽然朱厚照答应得太爽快而令大臣们失去了触颜直谏,扬名立万的机会,不过能看到一个对大臣言听计从的温顺皇帝,倒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朱厚照点头,缓缓道:“如此甚好,不过呢,你们常在朝堂上说‘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朕于太庙前斋戒十rì向祖宗请罪,诸位臣工想必不能袖手旁观吧……”
大臣们惊愕地睁大了眼睛,他们大概明白朱厚照的意思了。
朱厚照接着道:“君臣同甘共苦方为朝廷之福,朕刚才说过,尔等皆国之重器,你们也经常劝朕敬天地法祖,朕决定纳尔等之谏,诸臣工可愿与朕共此一苦?”
众臣脸sè瞬间变得非常难看。
朱厚照拿话一套,满殿大臣竟无一人能出班辩驳,因为他说的话全是平rì里大臣们在他耳边念叨的,今rì只是原样照搬出来了而已,谁愿自打耳光?
满殿鸦雀无声。
朱厚照笑道:“既然无人反对,那么,此事便定下了。来,我等君臣移驾,共赴太庙斋戒。”
不容大臣出声,刘瑾适时大声道:“陛下有旨,君臣移驾太庙”
朱厚照起身往殿中走了两步,忽然停下身形坏笑道:“诸位臣工一定要记住,咱们可是要斋戒十rì哦,十rì内只饮清水,不可进一米一黍,否则便是对天地法祖大大的不敬,朕要治罪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章太庙请罪(上)
太庙是皇宫里最神圣最庄严的所在,因为里面供奉着大明历代先帝祖宗,皇帝的祖宗自然是世上最高等级的存在,太庙前包括皇帝在内都得乖乖跪下,老老实实磕头。
历代皇帝对太庙是又敬又畏的,而且很多有雄心的皇帝也将太庙当成他们炫耀功绩的地方,每年一次的告祭大典不算,国家若有重大事情,比如多年的宿敌被打败了,国家的版图扩张了,历代先帝没能完成的事情在现任皇帝手里完成了等等,这些都是炫耀太庙的好机会,自大一点的皇帝不止炫耀太庙,干脆连泰山封禅之类的事情也干了,反正天大地大他最大,也不怕别人当面骂他不要脸。
从古至今,皇帝去太庙都是炫耀自己功绩的,绝少有皇帝因为自己犯的某件过错而去太庙请罪,这无疑是一件大损皇威的事情,皇帝犯了过错顶多下个罪己诏书,但凡jīng神正常一点的皇dìdū不会选择去太庙请罪的,这种事一旦干了,一顶“不肖子孙”的帽子怕是一生也摘不掉了。。。
朱厚照不一样,他不在乎头上戴着什么帽子,他只想狠狠整治一下满朝文武大臣。
御驾移步太庙,大臣们不甘不愿紧随其后,他们忽然发觉上了小皇帝的当,今rì这道关口与其说是皇帝请罪,还不如说是皇帝惩罚大臣。
斋戒十rì……会活活饿死的啊!
按朝仪,皇帝赴太庙不管是炫耀还是告祭。是必须动用大仪仗的,前面必须四头大象引路,后面跟着虎豹若干,再然后便是锦衣亲军开道,宫女太监各执香炉香盒玉如意等象征皇室的尊贵用物紧随其后,最后才是皇帝的玉辇。
太庙前也必须由礼部尚书代皇帝念颂祭文,道录司的僧道之流也不能免,总之,程序非常繁琐复杂。
然而今rì朱厚照领着大臣们赴太庙,一应程序全免。众人前方只有数百锦衣亲军开道。皇帝和大臣们各自穿着寻常的朝服走在后面,一行人走得不快不慢,队伍静悄悄的,透出几分心虚的味道。也不知是皇帝心虚还是大臣心虚。总之。各有所虚。
****************************************************************
太庙静静地伫立在宫内午门广场一侧,左右两边分别是太庙和太社稷。
众人到太庙后,礼部尚书张升嘴唇蠕动。想说点什么,刚上前一步,却被朱厚照挥手挡了回去。
转过身,朱厚照站在太庙的白汉玉石台阶前,缓缓扫视群臣,目光威严庄重,颇具几分帝王之气。
“众卿,天下既是君臣共治的天下,那么治理天下的过程里出了差错,也当由我们君臣共同担当,众卿以为如何?”
大臣们面面相觑,然后颓然齐声道:“陛下所言甚是。”
“君臣共治”这四个字,在朝堂里被皇帝和大臣们当口号似的念叨了许多年。
此刻他们才发觉,这四个字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是要付出代价的。
朱厚照的意思很清楚,荣耀大家一起享,黑锅大家一起背,谁也别想摘出去。
“如此,诸卿便与朕一起进太庙吧。”朱厚照笑道。
大臣们终于开始有些恐慌了。
这昏君玩真的?斋戒十rì,这十rì内只饮清水,不沾一米一黍,会死人的!
大学士李东阳忍不住了,他此刻已非常明白,所谓君臣太庙请罪,其实便是朱厚照对大臣们凌厉的反击,今rì老太后大寿,文官们的表现委实令这位年轻的皇帝气到了,却也不知哪个缺德的家伙给他出了这么一个yīn损主意……
秦堪!
不用证据了,必然是这厮!
心中苦笑不已,李东阳还是不得不站出来。能混到京官四品以上,哪个不是年纪老迈身衰体弱之人?这些老臣可禁不住斋戒十rì这般折腾呀。
与内阁杨廷和对视一眼,李东阳走出班,拱手禀道:“陛下,请罪太庙一事,或可商榷……”
几名死到临头犹不自知的官员一脸不快,刚yù张嘴反对,人群第一排的杨廷和忽然回头,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才将这群不知死活的家伙瞪了回去。
朱厚照大喇喇一挥手:“不必商榷了,有错就要认,今rì慈宁宫老太后寿典里,各位爱卿不就是这么教朕的吗?朕决定纳众卿之谏,你们应该高兴才是。”
拂了拂衣袖,朱厚照背对着大臣时嘴角的笑容已渐渐变冷,也不理会后面大臣们是何等表情,径自当先举步登上石阶,一步一步朝太庙内走去。
李东阳和杨廷和互视一眼,二人苦笑不已。
今rì这些文官们事情做得太绝了,已激起了陛下的杀心,十rì里,纵然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