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嵩迎上秦堪亮若星辰般的目光,很快又扭头不敢直视,心中有些发虚的感觉,眼前这位锦衣千户和他一样年轻,可他的目光似乎能洞悉他的想法,直透他的心灵。
秦堪注视许久,忽然朝严嵩拱了拱手,笑道:“辛苦严兄了,严兄登高一呼,士子欣然景从,足可见严兄非池中之物,飞黄腾达指rì可待。”
严嵩急忙拱手躬身,神情有些惶恐道:“秦大人折节下交已是晚生的福分,实不敢当‘严兄’之称,为秦大人效力亦是晚生的福分,秦大人客气了。”
此时的严嵩只不过是默默无名的举子,对秦堪的客气确实感到有些不安。
秦堪哈哈一笑,道:“严兄何必多礼,说什么折节下交,未免太过谦虚了,我见严兄衣着简朴,又听说你食无肉糜,行无车轿,想必生活过于清贫,本官孟浪,以区区黄白之物见赠,还望严兄笑纳勿拒。”
丁顺闻言挥了挥手,楼下两名校尉端着两盘满满的白银蹬蹬蹬上楼,放在严嵩身前的桌子上,然后悄悄退下。
两盘银子约莫数百两,严嵩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之sè,很快便恢复如常,倒也不忸怩,只是愈发恭敬地朝秦堪长揖到地,道:“大人所赐,晚生不敢辞,将来晚生若有寸进,必为大人所驱使。”
秦堪笑道:“严兄不必客气,今rì你帮了我的忙,区区酬谢之物,实在算不得什么。今年开chūn便是会试,我祝严兄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严嵩垂首沉默片刻,抬头看向秦堪时眼中已充满了明显的谄媚之sè,与国子监里满脸正义的书生迥然两异。
“金榜题名或曰易,锦绣前程何其难,……大人乃东宫近臣,深受陛下和太子殿下器重,来rì建功封侯贵不可言,将来晚生若得中进士,愿投大人门下,与大人在朝中守望相助,遥相呼应,嵩此言发自肺腑,还望大人不吝提携。”
秦堪微笑着点头应许。
严嵩果然是严嵩,如今尚只是寒门举子,胸中已酝酿着勃勃的野心壮志,难怪二十年后能够坐到位极人臣的内阁首辅位子。
xìng格决定命运呀。
秦堪不介意有野心的人,前世当公司副总的时候,手下有野心的年轻人不知凡几,事实证明,有野心的团队才是最成功的团队。
这一世若要建立团队,严嵩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好,就这么说定了,本官翘首以盼严兄金榜题名之rì。”
严嵩急忙躬身称谢,神情迟疑了片刻,严嵩终于还是问出了心中积压已久的疑惑。
“晚生与大人素无往来,国子监那么多的贡生中,大人为何独独选中晚生为大人效力?大人……似乎认识晚生?”
秦堪微微一笑,认识当然认识,认识几百年了。他只是恰好知道严嵩在弘治十八年中了二甲进士而已。
拍了拍严嵩的肩,秦堪正sè道:“严兄妄自菲薄了,难道你没发现你在国子监诸多贡生中多么的鲜明,出众吗?”
“啊?有……有吗?”严嵩呆住了。
“当然有,岂止鲜明出众,简直鹤立鸡群,光芒万丈啊,相信我,你绝对属于那种让男人睁不开眼,让女人合不拢腿的人中赤兔,马中吕布……”
“人……人中赤兔?”
未来的内阁首辅,如今寒门举子似乎有点小自卑。
“丁顺。”
“属下在。”
“帮我好好招待一下严兄。”
丁顺憨厚的老脸顿时挤出菊花般的褶子,拉着严嵩下了楼,喋喋不休道:“严相公随我来,丁某给你找个让女人合不拢腿的地方,保证满意。”
**************************************************************
ps:晚上还有一更。。。愕然发现上首页小封推了。。。大伙儿来几张月票庆祝一下呗。。。
第一百八十六章上达天听
刑部衙门前闹事的贡生们仍在吵吵嚷嚷,指着刑部大门怒骂jiān臣当道,谁也没发现刚才闹事的领头人严嵩已消失在人群中,被锦衣百户丁顺拉去见识人间风月了。
当刑部衙门前聚集的贡生士子越来越多,事态已完全失控的时候,刑部的堂官们慌神了,这年头读书人冲击官府衙门的事并不常见,一旦发生都会变成惊天巨案,上达天听之后,皇帝为了平息事态,往往会查办罢免一大批官员,今rì刑部首当其冲,于是值守的堂官们坐不住了。
前门喧嚣如市,骂声不绝,往rì威严厚重的朱漆大门上已布满了被贡生们扔的臭鸡蛋烂菜叶。五城兵马司的军士们早已围在刑部衙门的广场外,却只远远地瞧着,贡生们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兵马司的军士们自然不敢对他们稍有打压威吓,除非这群疯狂的读书人把刑部那些尚书侍郎们拿刀杀了,扔扔鸡蛋菜叶没关系,读书人哪能没一点暴脾气呢?
刑部的官员们躲在衙门内惶然失措时,早有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将此事紧急报入了皇宫大内。
数百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冲击刑部衙门,此事非同小可,牟斌和王岳都不敢隐瞒,只能呈报给弘治帝。
***************************************************************
事情既然解决不了,只有把它闹大,闹到不可收拾,闹到上达天听,或许才能给杜宏找到一丝生机,这便是秦堪指使严嵩煽动贡生闹事的目的。
这个目的显然达到了。
…………
…………
禁宫文华殿。
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大学士坐在殿中左侧的软凳上,捋须沉默不语。
弘治帝面沉如水。病态的脸sè浮现不满之sè。牟斌和王岳跪在他面前,大气也不敢喘一口,他们清楚,陛下现在的心情很不好。
全天下在鼓吹大明中兴,大明到底有没有中兴,其实弘治帝也有些迷茫,以前曾经有些洋洋自得,近两年发生的一桩桩事情却狠狠地打击了他的信心,当然也包括今rì的数百名贡生闹事。
一向对读书人甚为宽容的弘治帝没想到他对读书人善待若此。居然还有人对朝廷不满,对他不满,这天下到底怎么了?
大殿内很安静,弘治帝面sèyīn沉,沉默许久才缓缓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再过两个月便是chūn闱会试了,贡生们怎么挑在这个时候闹了起来?”
王岳恭声回道:“禀陛下,东厂查知,贡生们于刑部衙门前集会。乃因绍兴知府杜宏打杀织工一案……”
“这案子朕听说过。人证物证俱在,杜宏罪责难逃,贡生们有什么不满意的?”
王岳道:“陛下英明,此案已是铁案,无可推翻,那些贡生们年纪尚轻,受了某些不轨之人的挑唆蛊惑,不明事理之下冲击刑部。实乃大罪……”
牟斌一直静静跪在一旁,忽然插言道:“陛下,锦衣卫查到的却与王公公所言大不相同……”
弘治帝扭头看着他,道:“锦衣卫查到了什么,细细报来。”
“是,现今京师民间众说纷纭,但说法几乎相同。市井和国子监都在说杜宏是被人所构陷,元凶另有其人,此案源起苏州织造局和浙江布政司,有传言说二者沆瀣一气,盘剥甚至打杀织工,杜宏为民请愿却被构陷入狱,冤比天高海深……”
王岳冷笑着打断了牟斌的话,道:“陛下阶前,牟大人可别乱说,市井几句流言蜚语难道便成了翻案的证据?如此我朝大明律岂不成了摆设?”
牟斌看也不看王岳,冷冷道:“锦衣卫为陛下鹰犬,刺探打听,风闻奏事是锦衣卫的职责,是黑是白臣不清楚,臣只是尽责将民间的任何传言回奏陛下,是非黑白自有陛下论断。”
一席话听得弘治帝面sè稍缓,王岳的脸sè却愈发yīn沉。
牟斌从袖中掏出一张传单,双手递上,道:“陛下,这是京师城内四处散落的传单,里面将此案的前因后果说得明明白白,臣已命锦衣卫彻查散播传单之人,至于传单内所述之事是真是假,尚未查明,伏请陛下圣断。”
弘治帝接过传单,越看眉头皱得越深,喃喃道:“看来此案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呀……”
扭头看着三位内阁大学士,弘治帝展颜笑道:“朕倒真有些不明白了,三位先生如何看?”
论朝政大事,三位大学士自是翘楚牛耳,可论判案断案,刘健和谢迁便力有不逮了,于是二人不约而同地将传单递给李东阳。
时人谓如今的朝廷内阁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论谋划分析,李东阳比刘谢二人强上许多,这案子由他评判自是最合适的。
李东阳接过传单,扫视几眼,捋须笑道:“现今各执一辞,臣也无法分辨是非,此案溯其源头,乃因苏州织造局和浙江布政司而起,织造局督办太监王朋已死,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