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名门纪事-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李湛便带着自己的人搬入了刺史府。

    凉州刺史府分为办公的衙门和刺史私人府邸以及幕僚府三部分,是在之前凉国的皇家园林基础上改建而成。一百年前。大隋军队攻克武威。将凉安乐帝李轨擒拿回长安,凉国灭亡,这里的皇宫也被战火破坏,后来的历任刺史经过重建、修葺。成为了刺史府,是凉州城最大的建筑。

    办公的府衙是原皇宫的中轴线,只是殿堂的形制有所缩减,但依然肃穆壮阔。严格来说这里是逾制的,只是山高皇帝远,也没有人管那一套。何况这里蕃人聚集,不服管束,若是府衙没有威严,如何震慑地方,因此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行人进了成为未来几年居所的刺史府,跟着先行来此打扫的管事四处参观。

    刺史的私邸在衙门的西侧,这里原本是凉国皇宫的御花园,里面还有一片不小的池塘,围绕着池塘有各色亭台楼阁。池塘由西南向东北呈弓背向东南的不规则月牙形,命名为明月池,由附近的水系引活水入园,再出府绕原凉国皇城一周。

    府邸正南是主建筑,上面一块匾,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醉卧居,这是一个三进院落,一侧带跨院,前厅面阔三间,二进是个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高阔厅堂,庄重大方,这间厅堂中也挂着一块匾:“平沙堂”,这三个字比之院门口的那块匾多了几分凌厉苍劲,还有透着一股沧桑的味道,不知道是什么人所提。

    第三进则是两层重檐楼阁,阁体面阔五间,前抱厦间面阔三间,向前延伸出大而复杂的斗拱,支撑起平展的飞檐。三重院落与两侧的厢房高低错落,交相辉映,线条简洁古朴,有舒朗大气之美。

    第三进的这座二层楼阁便是内眷的居所,叫照水阁。因其毗邻池边,取娇花照水之意,暗喻女子如花。正房的楼阁取名带着闺阁之风,略失庄重,在前面厅堂肃穆的名字反衬下,倒也别有意趣,不知是哪任刺史或者哪位刺史夫人取的名字。

    从醉卧居后门出来便是明月池,池中莲叶接天,荷花映日,随风传来阵阵清香,沿岸种着杨柳,根本看不出这里是西北比邻沙漠之地。

    沿着池边小路走不远,便到了池东岸一个狭长的两进院落,古朴简洁,并无其他装饰,窗子也都采用直棱窗,院内一株苍松更添几分古拙之意,这处院落叫做朔风馆。这里往东有一道门和刺史衙门相连,出入十分方便,若是府衙有什么要事,直接通过这里就可以通知到府里。

    继续沿着池边前行,沿湖还有散落着零星亭台楼阁,在明月池东南有一座长桥横跨水面,衔接东西两岸,桥上有亭,飞檐上翘,如同展开的鸟翼,名叫飞翼亭。

    由此路折向西往前是一座小山,由挖掘明月池的土堆砌而成,小山上树木高大葱郁,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沿石阶往上,山顶上建了一幢面阔七间的三层楼阁,叫做玉关楼,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姑臧县城的美景。

    从小山上下来,折向北,在明月池的月牙内凹的弧形之处,也建有一座院落,叫做秋水斋,雕梁画栋,工巧华丽,其间回廊曲折,院中花木苍翠,移步换景,纤美精致。池边有阁跃于水上,四面只有栏杆廊柱,夏风拂过,凉爽舒适,波光粼粼与阁上所挂的五色琉璃珠帘交相辉映,将这里映照在一片斑斓的光影之中,恍若梦幻。

    秋水斋西侧是一个花圃,各色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香气宜人。花圃再往那边,是一溜十来间下人房,是专供照顾花园的园艺婆子住的。婆子是官府派的。已经在这里许多年了。

    从秋水斋出来到明月池西南最细之处,也有一座单孔拱桥,过了桥,便又回到了醉卧居。

    众人都啧啧称赞。没想到刺史府修建的如此之好。李湛也笑着说道:“从前随薛帅进过这里。现在又改了不少,布局都变了,院子的名字也改了。

    凉州富裕,每年官府都会有一笔不菲的款子用于修缮府邸,钱不花或者花不完都要交回官库。因此历任刺史都会随自己的喜好装修官邸。

    本来。若是把二房全体都带上,这里正好可以注满人,可是后来只带了涵因一个来,这里便显得空旷了。丫鬟婆子的住处。涵因让祈月去安排,因屋子多,尽量让她们凭自己的喜好挑选,几个大丫鬟住在两边的厢房。几个老妈妈则安排在跨院里。

    管事和护卫们都分别安置在府邸外院贴外墙而建的几个院子之中。贾敞和竹心先生等人住在衙门东边的套院里,那边是专门给刺史带来的幕僚准备的住所。

    “夫人看这样安排行吗?”祈月问道。

    涵因点头表示满意:“挺好的,咱们没几个人,住这一处足够了。朔风馆就做老爷的外书房,秋爽斋也收拾出来,那里倒是蛮合我心意的。今天逛了这么久,也累了,先歇着,明天咱们把带来的东西整理一下,把屋子布置布置。”

    祈月和沁雪答应了一声,只把被褥铺盖拿出来布置了,将日常要用的东西摆了出来,衣服饰物收进了柜子、抽屉,还有两大箱子书、两箱子摆设、各色幔帐门帘、一应器物都扔在一层的角落里。现在屋子里头光秃秃如雪洞一般。

    涵因又说道:“这两天咱们先收拾了东西,过两天叫罗妈妈去牙行,找一个口碑好的牙婆,咱们要买些个小丫头和粗使的婆子,还要找几个手艺好的厨娘。”

    之前一直伺候涵因那位一品居大厨的婆娘,这次自然是没有跟到凉州来,涵因想到自己备养叼了的胃就哀叹不已,往后谁还能只凭着自己的描述便心领神会,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做出来呢。

    “要是能找个当地人打听清楚就好了,就怕人生地不熟被人蒙了去。”祈月说道。

    沁雪笑她:“咱们家老爷是这里最大的官,谁敢蒙咱们。”

    “最重要的是要懂官话,也要会这里的方言。”涵因说到。

    正说着,李湛回来了,刚才刺史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任的上司到了,一起过来拜会。

    原本,他们听说李湛的车队到了,想要去城外迎候,没想到李湛的家人先一步回来打点东西,说自家老爷没有跟着车队一起,而是带了几个人绕别的路走了,并不知道哪天才能过来。

    这些官吏只好等他们来了再做打算。

    “你的新下属如何?”涵因帮李湛换了衣服,吩咐丫鬟们烧水,准备好好洗个澡,消除旅途的疲惫。

    “都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光姓李的就占了一半。这活不好干呢。”李湛舒了一口气。

    “慢慢来吧。这些事情,也不是你一来就能都解决的。”涵因笑道,想要压服这些人,一是靠手段,二是要安插自己人,要说起来,她也需要帮她干事的人,她那几个得用的人都在长安,各有各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方要想方便办事,必须有得力的人手,最好还能熟悉当地的情况,不过今天已经很疲累了,她也懒得想这些事情。

    “他们说要给我接风,我跟他们说因为我被授了军职,所以明天还要去大将军府报到,就约好了后天。”李湛皱起了眉头,却不是为了接风宴。

    涵因知道他对“兵马使”这个职务颇有微词,兵马使是正四品上,是文官掌兵时候的临时加官。而现在统领西北大军的张克行不是三品大将军而只是从三品将军,更麻烦的是这个人是直接从右屯卫中郎将刚刚被提拔上去的,资历并不是很够,军中便有很多人不服,何况原来柳正言、薛进的人还有人在呢,对他的升迁颇有微词,如今来了个正四品上的兵马使,还是原来柳正言一系的人,他能不忌惮么。李湛一定是想到明天将会碰到的局面,所以觉得心烦。

    于是涵因笑道:“咱们来这就是得罪人的,想那么多干什么呢。何况,你是来解决军队和地方矛盾的,张克行理应跟你好好配合才对。”

    李湛一笑:“也是,夫人说得对,想那么多没有用,是我太患得患失了。我来这里也并不是求稳的,把这潭水搅浑了才有我们的出路。”

正文 第三百四十二章 冷遇

    第二天,涵因便带着丫鬟,将箱子里的字画、摆设拿出来,把这些东西摆得摆,挂的挂,屋里方有了些生活气息。

    涵因尤其喜欢幔帐,夏日,薄纱随着穿堂而过的风轻轻飘扬,挡住灼热的阳光;冬日,厚重的帷幔将寒气隔绝在外面,给人以温暖和呵护。

    只是在国公府里,她住的毕竟是正房,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