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名门纪事-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从心底不希望仅剩的两个忠心的部下再死去,她希望曲惜柔能够说服陈成,取得皇帝的信任。这样他俩能够活命,她也能够计划下一步的动作。但此时,以她的身份,不能说再多了。她只好尽量的暗示曲惜柔,希望她能理解自己的意思,并说服陈成。

    到底陈成能不能照她的计划来呢?

    晚间,李湛回来了,面色有些憔悴,眼睛周围浮上了一圈的黑眼圈,想必是这几日都没有睡好。

    “薛帅也主意到羽林军里有些人不安分。只是没有证据,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党羽,起头的是谁,现在羽林军、左卫都出了问题,长安兵力又少,如果想要详查。把他们逼急了,提前发动,怕是弹压不住。”李湛皱着眉头,只顾着跟涵因说话,手中的糕点都捏碎了,也没放进嘴里。

    “那就只有等到他们发动的时候一举将乱贼擒拿。”涵因从他手里把糕点拿出来,掰了一块喂给李湛吃。

    “柳相也是这个意思,只是。你说如果其中真有太监的话,恐怕内宫之中有他们的内应,如果他们冲进宫里,掌握了太皇太后和皇子们,那恐怕怎么样都来不及了。”李湛也饿了。心思还是不在吃饭上,一边嚼着点心。一边语焉不详的说话,完全不顾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涵因想了想:“我去进宫面见太皇太后。叫她老人家出面主持大局。只要内宫严防死守,把串通的太监拿下,从外面一时半会儿是攻不破宫门的。”

    李湛皱眉道:“可是,若是太皇太后也……”李湛担心太皇太后有可能参与到这次宫变中,那么涵因进宫之后,不仅阻止不了阴谋,还会陷入危险。

    涵因摇头:“不会,太皇太后若是插手,应该早就表态属意哪位皇子了,她只要表态了,那么哪边就有压倒性的优势。只有毫无胜算,才会被逼得动手,闹事的人若是得到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就不必费这个劲儿了。事情传了这么久,太皇太后却没有动静,想必也不相信皇上驾崩的传闻。”

    次日涵因便进宫了。

    一见到太皇太后,涵因便请求屏退左右,向太皇太后面陈。

    太皇太后听了之后也大惊失色,不过她知道涵因如此严肃的向她禀报,绝非无的放矢,大惊小怪,何况涵因代表的并不是她一个人的意思,而是柳正言、李湛的意思。

    “那么柳相现在有什么章程?”太皇太后收起平日慈爱的面孔,满脸严肃,这让她多了一股让人不敢逼视的威压。

    涵因对太皇太后极为熟悉,因此并不惧怕,平平静静的跪在太皇太后面前答道:“柳相请太皇太后一定要控制住内宫的太监宫女,防止他们里应外合打进宫里。”

    “知道具体是什么人么?”太皇太后问道。

    涵因摇摇头:“我也希望是谣传,或者白担心一场,只是无事常思有事,况且皇上不在,那些宵小若是趁机作乱,则大隋危矣,请太皇太后出面保江山社稷的安危。”涵因深深顿首,语气极其郑重。

    “我当然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不管是不是真的,唐国公和你的这份心思,我老太婆都领情,不会怪罪于你的。”太皇太后放缓了语气,又说道:“现在恐怕已经来不及查出那个跟羽林军勾结的人,我会派人日夜盯着宫门的情况。你也在宫里不要走了,出出入入反而惹人生疑。”

    最初的惊诧过后,太皇太后立刻显示出她细致周密的处事能力。一个能历经四朝,屹立在后宫最高位的女人,绝不简单。

    涵因趁机说道:“向太皇太后求个恩典,下懿旨让我的丫鬟入宫伺候,柳正言他们有什么新情况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带进来了。”

    太后略一思索,点头道:“嗯,你想得很周全,就依你。”

    最后,就有了宫门前平乱的那一幕。

    涵因躺在床上,看看身边心满意足沉沉睡去的李湛,随着事情越来越复杂,她的很多秘密都再绕不开李湛,他不问,不代表他什么都不知道。李湛会容忍自己到什么程度呢,她也不知道。困倦袭来,她也没精力再多想,闭上眼睛,掉入梦乡之中。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 回朝

    三天后,皇帝终于带着东征大军回来了,但却不是得胜归来,而是损兵折将、丢盔弃甲,被高丽人打得大败,五十万大军,折损了三十万。他自己也险些没有回来。

    长安的气氛也为之窒息。多少家庭失去了男人,却没有得到期盼的荣誉。战士们的尸骨被丢弃在几千里以外的辽东沼泽,没有人替他们收尸。

    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女人们,从各地的村中赶来,想要认领亲人的尸骨,却只能失望的离开,她们衣衫褴褛,日夜在长安城外嚎哭,场景让人心碎。

    所有东征归来的军官和士兵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这场战争,他们没有赢来任何功绩和荣誉,并肩作战的同袍死了大半,他们只能说是侥幸生还,这让他们毫无逃出生天的喜悦。

    他们不敢看那些为失去亲人哀嚎的女人们,他们逃了回来,却把她们丈夫、儿子的尸骨丢下,让他们不得安息。

    这支队伍里,只有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因为他根本没有参加战斗,反而因为赶去给皇帝禀报长安的异状而立了大功,这个人就是荣昌圌县侯、前羽林军大将军陈成。

    皇帝本来已经快到洛阳了,准备让大军在洛阳修整一下,听到他的奏报,立刻率军马不停蹄的向长安赶来。

    虽然是大败而归,毕竟有还有二十万大军坐镇,长安的局势总算稳定了下来。之后,西北的战报也传了回来,是突厥的某部叛乱,现在也力可汗已经将他们拿下处决,准备不日亲自来长安向皇帝谢罪。

    宫中的气氛仍然凝重。六宫之中,上到高位妃嫔,下到地位卑下的宫女,没有一个人为皇帝回来露出笑脸,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触了霉头。

    掖庭局的文书库前些日子起了火,好在火势不大,很快就扑灭了。烧毁了些宫人的录册。皇帝心烦,下边的人也很知趣的没有用这点小事打扰皇帝。但向来迷信的宫中却传言纷纷,都说这是不好的兆头。

    皇帝心情很是糟糕,整日脸色阴郁,把四位主政的宰相陆宪、靖国公、柳正言、李明哲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顿,把御史台的弹劾他们折子往地上一扔:“哼,你们就是这么给我看家的!是不是觉得自己立了功。还觉得我该赏你们!”

    四位宰相跪下:“臣有罪。”

    “有罪!有罪!你们就会说这些没用的!主谋呢?到底是谁要置朕于死地!”皇帝几乎吼了出来。

    靖国公擦了擦脑袋上的汗启奏道:“已经着御史台推鞫了几个领头的,相信很快就有结果了。”

    皇帝又骂了一阵,气方稍平。让几个宰相退下了。

    作为京兆尹,这次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李湛也遭到了御史台的弹劾。不过皇帝念及他发现了这个阴谋,并且成功的阻止了宫变。驳回了弹劾,并且对他多加安抚。

    还把他宣进宫,抚慰了一番,让他继续在京兆尹的位置上好好干。

    左卫、金吾卫以及京兆府兵则各有封赏。郑钧记了首功,从八品录事参军提拔为左卫长史。

    羽林军则遭到了清洗,几乎重新整编,并且大幅度缩减了编制,也不再负担宫城的防务。随皇帝东征归来的二十万大军则暂时驻扎在长安外。并不回原本的驻地,而是等待进一步的命令。

    对此次谋反的审问已经持续了许多天,几个带头的军官还有那日掌管东门钥匙的城门郎已经拿下,有几个跑了。但是幕后主使是谁,没有问出所以然。和东征大军的通讯以及长安和西北大军的通信是如何截断的。谁也弄不清楚。

    这些人要么死不开口,要么胡乱攀咬。今日说这个,明日又翻案。弄得主审官头大无比。人人都想从这次的审问中找到打压其他派的借口,真相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城门郎是门下省官员,有人据此把矛头直指门下侍中李明哲,但他却招供说是奉了兵部的特殊命令,说要深夜有军事行动,才要把城门打开。兵部却把所有当天发布的指令摆出来,根本就没有传过这种命令。

    最后终于在胡猛家里抄出一封书函,是兵部郎中崔偃给胡猛的,看似平常的语气,其中却有两处提到了作乱的日期。皇帝最后还是决定让内卫去抓人。内卫赶到的时候,这个崔偃却把所有的信函焚烧一空。他痛痛快快的承认了自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