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差点儿就求着刘嫂子一定要带董蓉上山了。
末了董蓉亲自送了得胜将军一般得意的刘嫂子出门,又是把她狠狠夸赞一番,惹得刘嫂子一路几乎是飘回家去了。
正文 第十三章 意外顺利
不想,第二日一早出发时,傻柱也嚷着要同去,董蓉咬牙瞪眼怎么吓唬他也不成,倒是曹婆子琢磨着多去一人就能多赚一份铜钱,挥挥手打发他们出门了。
董蓉气极,走到背静之处时狠狠在傻柱儿胳膊上掐了两下,末了瞧得他不恼不怒的憨笑模样又觉自己太过恶毒,于是只得安慰自己,左右他也不惹事又有一把子力气,就当带个保镖了。
待得见到刘嫂子之时,董蓉作了一脸为难模样,把早就琢磨好的借口说了一遍。刘嫂子听得她要瞒着曹婆子去照顾染了风寒的父亲,而且晚上会直接付铜钱买下她采好的安魂草。如此省去进城售卖的功夫,直接就能拿到银钱,也算是件好事。
刘嫂子略微犹豫片刻就点头应下了,董蓉见目的达成,很是欢喜的谢了她一番,末了两人又对了一遍说词这才分开行事。
许是天气晴好,节气又近清明的关系,城里各条街市比之先前又热闹了三分。董蓉带着柱子一路马不停蹄,在杂货铺子里买了大袋的硝石粉和陶碗、木勺木桶,又去铜器铺子定了两只铜皮箱子,等到忙完这些琐碎之事,日头已是升到了头顶。
傻柱两只胳膊上挂满了杂物,肩头还扛了只袋子,热得是满头大汗。董蓉同样也是汗湿衣背,干渴难耐。她索性就找家茶楼歇脚儿,要了一壶茶两碟细点心。
傻柱心无旁骛的大嚼大喝,董蓉却还惦记着没有租到院子。好在茶楼小伙计都是万事通,董蓉付了几文钱,很快一个专门租赁房舍的中人就被招了过来。董蓉请中人坐下喝茶,然后仔细把自己的需求说了一遍。
那中人很是为难,小心翼翼说道,“这位小嫂子,这城里要找宽敞安静的院子容易,但是要临近水源的就太难了。若是放到城外,兴许还容易些。”
董蓉皱眉,若是院子在城外,那每次进城都要付两文过门税,进出次数多了也是笔大开销呢。但是中人的话也有道理,城里有水源的宅子多是大户人家,极少有往外租赁的,就是有,以她手里微薄的本钱也租不起啊。
“罢了,小哥儿尽力帮我找找吧,若是城外有合适又租银便宜的院子也可以看看。”
那中人得了准话儿很是欢喜,连茶也不喝一口就告辞出去打听了。许是他运气好,才走出茶楼不远就碰到一个老汉主动上前搭话儿,嚷着要往外租院子。中人简单问了两句,没想到这老汉家的院子倒是同董蓉要求的一般无二。
中人大喜过望,直接转回找到董蓉口称恭喜,末了说明了情况,四人就结伴去城外看地界儿。
老汉要往外租赁的院子就在西城门之外二里处,前后两进外带一个小小的花园,很有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思。据老汉说,这小院的主人是个远行在外的商贾,不知是发了大财还是出了意外,总之多年未归。老汉当初受命留守宅院,已是几年未得主家的月银,先前他还不敢擅自做主租赁,但这几月恰逢家中独子病倒,他急需用银这才动了心思,想要得些银钱度过难关。
董蓉在院子前后转了一圈儿,对后院的荷花池子和院墙外的废弃水塘极为满意。以后若是在水池里制冰,只需挖条浅沟把废水排到外面的水塘就成了,真是神不知鬼不觉。而且这院子原本就是商贾所住,外人就算见得从这院子运冰出去,怕是也只以为院子的主人归来做起了窖冰售卖的买卖,而不能猜得这冰是当日现制的。
老汉开价一月二两银子,董蓉自觉不贵也就没有还价,直接付了两个月的租金。中人赶忙写了契纸,三方按下手印以便将来有纷争时留作证据。老汉惦记儿子,收了银子就扛着行李走掉了,留下董蓉把院子里外打扫干净,安顿好先前买来的杂物,然后也赶紧带着傻柱往村里赶去。
此时,太阳已是落下了西山头,大地被天边残留的晚霞映成了橘红色,凭添了三分妖娆七分艳丽。刘嫂子正站在村头儿的大树下焦急张望,脚下放着一捆扎得整整齐齐的安魂草,碧绿青翠,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她远远见得董蓉和傻柱走过来,长长舒了口气,笑道,“你们可回来了,我还以为…哈哈,没事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董蓉猜得她必定是怕自己逃跑而惹祸上身,却也没有傻得点明,只笑着道了谢,然后又摸出二十文钱塞过去。
刘嫂子捏着手里的铜钱笑得眼睛都眯到了一处,嘴里客气着,“不用这么多,十五文就够了。”
董蓉还指望她帮忙遮掩,自然不会吝啬这几文钱,于是把安魂草扔给傻柱儿拎着,上前亲亲热热挽着刘嫂子一同回家了。
刘嫂子也很是乖觉,当着曹婆子的面前狠狠夸奖董蓉如何勤快,将来必定旺夫旺家等等。曹婆子虽然撇着嘴不肯相信,但是瞧着傻柱肩上那捆安魂草倒也难得露了个笑脸儿。
正文 第十四章 佛诞日
奔波一日,董蓉和傻柱儿都是累得不轻,吃了晚饭,草草洗过碗筷就爬上炕呼呼睡着了。第二日一早,两人又照旧同刘嫂子出门,然后直接奔赴城里。
董蓉定制的铜皮箱子很是简单,那铁匠一晚就赶制好了,待得董蓉上门就命小徒弟推着小车直接把货送到了城外小院儿。
董蓉带着傻柱装水、洒硝石粉,忙碌了好半晌才制出大半箱冰块。董蓉指挥着傻柱用木锤子砸下一角冰,然后捣得细碎装在陶碗里,末了浇上一勺蜂蜜和几十粒熟芝麻,一碗简单的刨冰就做好了。冰碎透明晶莹,浇上金黄的蜂蜜,黑色的芝麻,只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口水泛滥。
傻柱忙了一上午正是热得慌,见得董蓉把冰碗端到跟前,想也不想就舀了大大一勺吞入腹中。冰凉,甜蜜,浓香,三种滋味混合在一处,从喉咙慢慢滑下,心里就算积存了再多的燥热也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傻柱忍不住笑眯了眼,一口接一口的吃个不停。
董蓉如今的体质没有前世那般健康,即便再热也不敢多吃凉食,于是只少少尝了几口就把自己碗里剩下的碎冰也倒给了傻柱。见他吃得这般香甜就笑道,“如今材料不全,只能做这最简单的冰碗,等以后樱桃和桃子熟了,我再做水果刨冰给你吃,那个味道更好。”
傻柱憨笑点头,应道,“这个最好吃。”
董蓉无心同他争辩,抬头望望高悬的太阳,盼望它日日都要勤快的出来值班才好。最好过两日的清明节也要艳阳高照,这样等到四月初八佛诞日,她就可以去赶庙会了。
登山是件很辛苦的事,若是见到凉爽解渴的刨冰,想必谁也不会吝啬几文铜钱买上一碗吧。
许是老天爷也觉得把人家一个小姑娘从现代扔到这鸟不生蛋的异时空有些过分,急于补偿一二。所以这几日里它督促着太阳日日都出来值班,就是清明节里也没洒一滴雨,直把阳春四月的大地蒸烤的比之八月酷暑还要热上三分。
不过,这般反常天气倒也没有百姓心生怨怼。城里富户自有冰块降暑,而生意人和小商贩们也因为早早备下的扇子、薄纱细棉等物热销欢喜不已。城外
农家人更是差点儿要跪地叩谢,田里的麦子好好收割回去不说,先前种下的苞谷种子也已经破土发芽,眼见就窜出了两片叶儿。
老话说,有苗儿不愁长。如今青苗出得整齐,想必秋日里又会得个大丰收啊。
董蓉这几日晒着大太阳也是喜得眉开眼笑,惹得曹婆子常常拿眼剜她,甚至清明祭祖那日还借口对祖宗不敬训斥了她几句。董蓉想着生意即将展开,不愿惹她从中作梗,于是半句没有回嘴,只低头诺诺应了几句就罢了。
不想她这模样落在曹老头儿眼里却成了懂事、识大体,背地里没少呵斥曹婆子待儿媳好一些。曹婆子气得差点儿内伤,不过,自那以后倒也不再寻儿媳的茬口儿。
好不容易,四月初八这日终于到了。这一早,董蓉做好早饭就换上了曹姑母送来的那套新衣裙,头发也用一根蓝色布带子系了个简单紧实的一窝丝,周身上下打点的干净又利落,只等着吃过早饭就上路了。
农家女子平日多是留在家里照料孩子老人,偶尔清闲下来还要做些针线活计贴补家用,一年里只有这一日才有机会去庙会走走,给佛祖磕几个头保佑一家大小平安无事。所以,若非家里有什么大事脱不开身,一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