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户嫡女奋斗史-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他双手高举,低头呈上奏章。
  无论如何,后悔是来不及了!这已经是议了整整一宿,众师爷认为最好的选择。
  吴光启拿起奏章,放在御案上。庆隆帝看了一眼身子绷得很紧的姚尚书,忽地笑了一笑,道:“看座。”
  姚尚书本来做好了迎接最终结果的准备,哪想到庆隆帝并没有翻阅他的奏章,反倒让人为他看座。
  这种滋味,就像一拳击在了棉花上,很不好受。
  原本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预想中的场景没有到来,反倒令他格外忐忑不安。
  就像已经吃过了断头饭的死刑犯,知道自己要死,但屠刀迟迟没有落下。这种心理的折磨,远远甚于一刀斩下的痛快。
  将屁股沾了半个凳子边沿,他坐得小心翼翼。
  “不急。”庆隆帝这才徐徐道:“还有些人要来,你且听听他们的看法。”
  姚尚书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在安静的殿中等了半晌,他如坐针毡,身上背沟里冷汗直流,才听到了外面传来的声音。
  “微臣叩见皇上!”
  身形魁梧语气恭敬的定国公、英姿挺拔意气风发的忠国公、低调温和的安国公、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平国公,四大国公联袂出现。
  勋贵重臣,作为高芒王朝中一股独特的存在,是皇帝最放心但也最提防的一股力量。
  他们都是武将出身,曾经个个手握重兵个,但在朝堂上却没有他们的影子。他们享受着皇家的恩泽,因前人立下的泼天大功而荣耀无比。
  到了庆隆帝这里,重用忠国公的忠诚、提防定国公坐大、养废平国公、施威安国公,用得好一手帝王之术,让四大国公府不能同气连枝。
  勋贵们不奉诏,不得入朝。除了祭祖、节庆等重大朝贺之日,四大国公几乎没有同时出现在宫中。
  四大国公一同出现,姚尚书也再也坐不住,起身站在一旁。
  随即,又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这次来的人更多了些。姚尚书垂了眼眸看去,洛阳城中的勋贵尽都在此。
  公、侯、伯,一个不差。宣政殿不小,但此时在后殿,这些人一进来,便显得拥挤起来。
  不过,众人都知道时下军情紧急,局势紧张,非平常朝贺。
  皇上急召,究竟是为了什么?众人心头打着鼓。

  ☆、第880章 有苦说不出

  见过庆隆帝之后,众人便安安静静等待命令。
  这么多人同处一室,竟然只听见深浅不一的呼吸声。没有什么不长眼的人,敢在这个地点这个时间发出一丝杂音。
  皇上召他们来,一定和北地战事有关,勋贵们心中有数。
  在和平时期,他们享受着旁人没有的尊荣。到了这个时候,就轮到他们出力之时。
  不论是四大国公,还是那些后继无人日渐没落的侯府、伯府,他们都有着这样的认识。
  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和高芒王朝是一体的。因卫家问鼎天下,他们一跃成为新兴勋贵。所以,他们的命运,和卫家紧紧绑在了一起。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比谁都明白。
  若是高芒覆灭,又有谁来将他们养起?与其谋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如安享现在。
  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不论能力大小,都比朝廷文臣要忠心。到了需要他们效力的时候,他们不会退缩。
  哪怕再不堪的勋贵,都有了搏命的心思。
  庆隆帝扫了他们一眼,对吴光启道:“念。”
  吴光启展开八百里加急军情,他的嗓音回荡在殿中。将武正翔杜撰出来的北地兵败,一五一十的道来。
  底下众人听得暗暗心惊,难道,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想当初,太子领兵出征之时,是何等的胸有成竹。集结了四万大军出发,精兵强将如云,一路上又不断有府兵加入。
  竟然,被巴家打散了大军,在北地溃败成几股?
  既然太子伤重,没有主心骨,纵有良将也是枉然。勋贵们跟文臣不同,就算没有带过兵,多多少少也知道军事。
  这样一盘散沙似的局势,想要再将大军收拢,击溃巴家军,谈何容易!别提打赢,就连自保都成问题。
  如今大军失散,士卒变成逃窜的乱军,岂不是更便于巴家各个击破?
  另外还有天气的原因。在京城集结的士兵,并不习惯北地寒冷的气候。随着一日冷过一日,战局就更加危险几分。
  众人心头暗自思忖琢磨着,但庆隆帝没有发话,个个都保持着安静。
  “诸位的先人,都是伴随先帝爷打下大好江山之人。”庆隆帝缓缓开口,先是缅怀先帝,紧接着道:“此时国难当头,朕想听听,诸位的想法。”
  众人一阵静默,在庆隆帝面前,谁敢胡乱发言?
  姚尚书也摸不清庆隆帝路数。按说,召集这些勋贵应是为了征兵。各勋贵府上按规制都养了私兵,这股力量集结起来,也不容小觑。
  更何况,其中本来就是大将之材,比如定国公和忠国公。
  但皇帝询问,不能无人回答。
  定国公上前一步,双手抱拳道:“定国公府任由皇上差遣。末将愿附之尾翼,为皇上杀敌。”
  他没有主张,唯一的主张便是听从庆隆帝的命令,指哪打哪。而且,定国公聪明之处在于,他表态不再挂帅,只做一个听从命令杀敌的将领。
  他将这外戚身份,拿捏的恰到好处。
  有他开头,其他三大国公也都站出来表态。其他勋贵也不甘于人后,纷纷上前表忠心。恨不得立刻抛头颅洒热血,以示忠贞。
  庆隆帝欣慰的一笑,道:“好,好!朕有你们,何愁反贼不平!”
  被他这一激,众人更是热血沸腾,激情高涨。
  庆隆帝咳了几声,双手虚按,众人慢慢安静下来。他虽然病弱,却依然掌控着全场。
  “迎敌,但怎么个迎法,昨日六部商议,给朕出了两个主意。”他又咳了几声,吴光启忙端上药茶让他喝下。
  平缓了气息,庆隆帝道:“一个,退守函谷关。待冬天过去之后,再集结兵力挥军北上。”
  他未做任何解释,但这个策略背后蕴含的含义,谁会不懂?这是以放弃了太子为代价,太子是生是死,就全靠他自己的本事。
  “另一个,火速集结精兵北上,进入北地搅乱局势,伺机而动支援晋阳。同时,京中筹措粮草兵力,再行北上。”
  待他说完,底下众人的表情可谓精彩纷呈。
  当没有选择的时候,众人可以表忠心,皇上指哪打哪。一旦有了选择,谁不想待在安乐窝中?
  定国公紧紧的咬着牙,冷厉的眼神看了姚尚书一眼。他接过老定国公的枪,军功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就在前两年的吐蕃战事中,他率大军迎击,指挥有方勇猛无匹,直打得吐蕃丢盔卸甲。
  他这样在千军万马中练出来的威势,姚尚书这种文臣如何承受得起?
  姚尚书被他看得一个激灵,实在不明白庆隆帝的用意。这个殿中,除了他全是勋贵。难道,就是为了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吗?
  庆隆帝说了是六部拟出的两条方略,定国公不敢对皇上说不,自然就将恨意对准了姚尚书。谁让他是兵部之首?
  看着自己抛出的石子,惊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庆隆帝目光冰冷。这些人在他眼中,已经被分门别类。
  过了半晌,他才道:“两个法子,有得有失。愿意固守的站左边,同意孤军北上的站右边。”
  这是不允许墙头草的出现,逼得他们必须抉择。此言一出,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惊疑不定。
  对他们来说,大多数人都觉得退守函谷关更加稳妥。但这个时候,并不是哪个法子更好,而是皇上究竟怎么想的?
  截然相反的两个答案,只有选中的皇上心中的答案,才是对的答案。可是,众人怎会想到,北地大败的消息是假,庆隆帝心中其实并没有答案?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揣摩圣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凭借的,只有平日对皇上的了解。但圣心难测,这几乎跟赌博没有什么两样。
  就在众人游移不定之时,庆隆帝顿了一顿,他又道:“姚尚书除外。”既然他没有看姚尚书的折子,也不打算马上逼他站队。
  姚尚书只觉得在这一刻,汗湿透了里衣。
  众勋贵齐齐看向他,凭什么他们都要立刻选择,独独这个在场唯一的文臣不用选择?
  姚尚书是有苦说不出,他们哪里知道,他昨夜纠结的痛苦?

  ☆、第881章 你有个好儿子(为白酒白金猪加更二)

  只是此时,难道姚尚书还能出言解释,他早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