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歌-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从宋朝建国开始,大宋朝的每一个皇帝,都无时不刻地存在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这都是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给子孙留下的烙印。

因而哲宗皇帝见到杭州知府死在庆元府,而庆元府今年大灾,他正恐慌庆元府百姓造反呢!蔡虎这死人,偏偏这个时候死到庆元府去,岂不是给朕添乱吗!哲宗皇帝心里这样想着。

因而,蔡虎死的既不是时候又不是地方,成冤大头了!

哲宗皇帝思虑良久,批复:着吏部派员到庆元府,协助庆元知府查办此案!

这里含有深意,如果哲宗皇帝写的是:吏部派员全权查办此案,那就是天使钦差去到庆元府,关于此案,一切由钦差说了算,是真正去查案的;而哲宗皇帝写的是:协助当地知府查案,那摆明了就是走个形式而已。你想想,当地知府要是立刻能够查办了此案,那上报的时候,肯定连同案情审理情况,一并上报给朝廷了,还等朝廷督办干什么?显然是知府办案为难,准备听取朝廷意见呢!

而朝廷现在又推回给知府,分明两方面对此案都抱无所谓态度,在相互扯皮推诿呢!

死不得法 (TXT小说: )

可怜那蔡虎,死不瞑目!

哲宗皇帝倒是对那份颂扬宋歌的奏折很感兴趣,仔细看了两遍,拍案叫绝,对身边的太监童贯说:“这宋歌,做事不安常理,却收奇效,立了大功,是个大才呀!”

童贯说道:“圣上圣明,这宋歌确实有些小聪明,可他是商人出身。”在大宋朝,商人的地位极其底下,不能科考,不能参军,更不能做官。

哲宗皇帝合上卷宗,幽然说道:“的确可惜了!”……

吏部侍郎一看哲宗皇帝批复的旨意,立即明白了圣上的意思,立即委派了一个品级低下的老官员,到庆元府协助知府审查此案。

老官员把这次行程当成了旅游,带着小妾,坐着马车,一路游山玩水,路上走了半个多月,已经不知道在哪个风景区迷路了,转不出来了呢!

……

一石群鸟 

九月初一,是个晴朗的日子。

鄞县前街,人山人海,聚集了许多的贫苦老百姓。

今日是鄞县开始发放救灾物资的日子,登记在册的贫穷人家,都可以领到一套棉衣棉被。

前几日,贫穷人家,按各家的人头数,都已经分到了半石至一石不等的大米,现在又有棉衣棉被可以领,这让百姓们的脸上,多多少少有了点欢愉的喜色。

在这样的大灾之年,没有饿殍遍野,尸横遍野,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艰难困苦的老人来说,已是难以想象的胜景,同时,他们也对宋家的年轻当家人产生由衷的赞扬和崇拜。

鄞县前街县学之前,堆积了如山的过冬用的棉衣棉被,县衙差役站立四周,拿着水火棍看护。牛知县、主簿、文书,还有各乡里正等大小官员,都在救灾物资前面站着,等待着给百姓们发放救灾物资。

午时三刻,吉时已到。

牛知县意气风发,站到案子背后,高声喊道:“乡亲们,朝廷体恤百姓,划拨救灾款项,发放救灾物资,这是朝廷对我们百姓的关爱,我们应当感谢朝廷,感谢圣上!”然后带头面向西北,肃立良久,以表示对大宋朝廷的感谢。

感谢完毕,牛知县清了清嗓子,说道:“前几日,县衙已向各家各户发放了大米,现在,每家每户领取一套棉衣棉被,不可多拿……”

“别废话了,快发吧!”有人这样嚷着。

被这一声吼,牛知县感觉再啰嗦已没有太多趣味,就说道:“那好,本县也不多说,大家先来后到,排好队,上前按手印领物资吧!”

这句才是百姓们爱听的,他们才懒得听官员的废话,特别是牛万昌这种在百姓心目中没有良好形象的官员。

百姓们陆续领去了棉衣棉被,大多数欢天喜地,虽说看上去不怎样,但是总也是新的。有了这样一套棉衣棉被,今年冬天,一家人就准备挤在破屋里,躲在棉被里,如果哪个家人要出门,这棉衣就给那个出门的人穿。只要过了这个冬天,要是明年风调雨顺,收成转好,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有口饭吃,有件衣穿,不至于饿死冻死,就足够了。

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当局政府腐败或无能到让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地步,他们才舍掉性命,起来造反的!

可是,这些发放下来的这棉衣棉被,做的实在不成样子,有的袖子一个长一个短,有的连接处都没缝住,大团的棉花露了出来,而这些漏出来的棉花,都是些脚料,甚至是些黑不溜秋的黑心棉。

一石群鸟 (2)

于是,就有一些年轻百姓表示了不满,其中一个年轻人,看到自己领的棉衣棉被破烂不堪,就大声骂骂咧咧,“妈.的,这哪里是什么救灾物资啊,这分明是一堆垃圾嘛!救灾款肯定是被官员贪污,塞进了自己的口袋,然后拿些破烂发给老百姓,糊弄朝廷!”

年轻人刚嚷了两句,就被县衙的两名差役给盯上了,两名差役走到他的身边,用水火棍架住他的胳膊,直接提到了无人的弄堂里,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先给了他二十棍子,打的他的屁股皮开肉绽,讨饶不止。

打完之后,两个衙役才说道:“发给你东西,还要不知好歹,简直是找打!这是给你的教训,别再叽叽歪歪,坏了官府的名声!”

年轻百姓哼哼唧唧,哪里还敢多嘴,只有怨恨的目光。

两个衙役喝道:“滚!”

年轻百姓一瘸一拐地走出了弄堂,恨恨地把这棉衣棉被摔在了地上。

这时,县衙前面的领救灾物资的人里面,来了一个人高马大身材魁梧的家伙。

主簿手里拿着一套棉衣棉被,问他,“哪个乡的?”

这人什么也没有说,伸手抢过那套棉衣棉被,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主簿一愣,抬头看边上的牛知县,问他该怎么办?

牛知县对身边的县衙捕头一示眼。

捕头会意,提着水火棍冲了上去,拦住那人,大声说道:“什么人,胆敢公然强抢百姓的救灾物资?”

那人说道:“老子就抢,你能把老子怎么样?”

“那就乖乖把东西放下!”

“你算个鸟,老子就不放!”

“哼,那就连同你的臭皮囊一起放下!”县衙捕头说着,举起手中水火棍,扫向那人的腰部。

那人张开手爪,去抓棍子。

县衙捕头也是练家子,手劲很重,看到那人赤手去抓棍子,嘿嘿一笑,这是你自己找死!别怪我手下不留情!

他寻思着,这刁民的这只手肯定废了!

可是,他想错了!当他的水火棍打在这人的手掌上时,这人的手指一紧,这水火棍居然粘在了他的手里一般,一动不动。

县衙捕头一看不对劲,猛力抽回,犹如蚍蜉撼大树,根本丝毫不动。这人的力气,大他太多了!

捕头的丑出的大了,可是放弃棍子逃跑更加出丑,只得咬紧牙关,码下屁股,使劲抽这根水火棍。

那人哈哈一笑,手一松,只见捕头连同棍子,后退了七八步,跌倒在地。

边上看着的人们,起哄着哈哈大笑。

捕头爬起来,狠狠地瞪着那人,招呼边上站着的差役过来帮忙。

见到老大招呼,其他的差役提了棍子,围了上来。

那人不慌不忙,一手拿着棉衣,一手拿着棉被,与这群差役对峙。

一石群鸟 (3)

捕头一声喊,“上!”

十几根水火棍,一齐朝着那人招呼而去,只见那人两手武开棉衣棉被,这柔软的棉衣棉被,在他手里,似乎变成了坚硬的武器,挡住了大部分的棍子攻击。同时,别看这人块头很大,腾挪跳跃,却相当灵活,居然避过了其他所有水火棍的打击。

差役们一招失败,紧接着又打第二下。

这时,一个虎背熊腰的女人从人群外冲了进来,口中嚷道:“敢打我的男人,找死!”冲到两个衙役身边,一手一个,拎起来远远地丢了开去,这两个衙役撞到了远处的墙角上,直接就晕了。

接下来,魁男壮女两人联手,三下五除二,眨眼功夫,就把这群衙役全部打趴下了。

只有那捕头,提着水火棍,早已逃到了二十丈开外,吓得胆战心惊,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看这对男女,又看看牛知县,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大神们的书,也在讨收藏,貌似我这种新写手,就更有理由讨要收藏了!请收藏,谢谢!

——

不用说,这魁男壮女不是别人,正是武松和虎妞。

他们怎么会到这里来捣乱呢?原来,这是宋歌的主意。

宋歌站在人群外边,看到打完了,这才拨开人群,走了进来,走到武松和虎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