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育部每年都要举办两次奥数竞赛,已经持续举办了三年,各方面的制度都基本趋于完善,虽然因为外在条件的限制,市区级别的竞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举办得像全国竞赛甚至世界竞赛那样缜密细致,但大致结构上还是比较完整的,没有太明显的漏洞。
尤其是在最受关注的奖品设置问题上,教育部主办方的考虑更加周全,自然不可能犯下奖品分配不均这种低级错误。
而像这种公开化报名,基本上没有门槛和要求、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的竞赛,本身最主要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利用这种比赛夺奖的方式吸引更多生源参加,从而推广奥数这门学科。
毕竟,大多数人都有几分占小便宜的心理。
同样是比赛,有奖品和没奖品的吸引力简直不在一个档次。
哪怕有真心喜欢奥数这一门,完全不在乎参加比赛是否能获得奖品的人,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一边满足自己的喜好,一边又能获得其他利益。
这就像两家并排的超市,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地方,其中一家超市举办了抽奖活动,而另一家则没有,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有抽奖活动的超市进行购物,即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有机会多获取一份奖品,何乐而不为?
就连小女儿自己,她同样也是真心喜欢学奥数,但如果没有教育部举办的奥数竞赛,或者竞赛规则里没有设置奖学金和奖品,那她可能就没有机会接触到这门学科,更不可能花钱来参加比赛。
正因为她在比赛之前就已经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最终的收获才显得格外惊喜和感动。
连那支普普通通并不名贵的钢笔,在她眼里都仿佛变得独一无二,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
小女儿忍不住露出一个小小的笑容,伸手摸了摸盒子里的钢笔,刚盖上盖子,便看到工作人员将一个大大的红包递到她面前,笑着恭喜她获得三年级组的第一名。
火红的红包比小女儿的手还要大,正面上烫着“金榜题名”四个金色字体,样式有点儿俗气,却又显得十分讨喜,薄薄的一封,几乎没什么厚度,自然也看不见里面装了些什么。
但小女儿并不难猜到,这应该就是竞赛组第一名的奖学金,
正文 第2303章 意料之外(747)
同样也是她参加竞赛的最主要目的。
小女儿脸上忍不住露出开心的笑容,又似乎有点儿羞涩。
她接过红包,又轻声向工作人员道了谢,这才转过身,眼睛亮亮的看向老师。
这个表情在她脸上显得十分稚气可爱,和往日故作早成的样子格外不同。
老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伸手鼓励的揉了揉她的脑袋,同样向工作人员点头致谢后,便带着她离开了会场。
在此之前,老师已经特意向工作人员打听过,得知小女儿这一次的比赛成绩就九十八分,堪堪只比第二名的成绩多出一分,可谓是非常惊险。
如果再差一点点,小女儿能拿到手的奖学金就要整整缩水一倍。
弄不好连红包的大小都有些变化,那可就太糟心了。
明明只相差一分,得到的奖品却足足缩减了一倍,这样的事情落在谁身上不郁闷呢?
幸好小女儿争气。
哪怕只高出一分,那也是极有就价值的一分,档次上立马就不一样了。
没错……
按照竞赛主办方一贯以来的规矩,同意的组次里,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差距,恰好是一倍的整数。
说简单一点,小女儿作为第一名拿到的奖品和奖学金,从现在的基础上削减一半,差不多就是这一期第二名的奖品了。
她拿到一个精美的大书包,第二名的获得者八成就是一个小书包,价格减去一半。
她拿到一套学习资料,第二名的获得者八成也一样,但是相应的,小女儿另外得到的一整套学习用品,第二名就估计没有了。
因为学习资料和用具一般都是一整套出售的,不好拆分,所以两者刚好中和一下。
拿到学习资料就没有学习用品,拿到学习用品就不送学习资料。
意思其实都差不多,反正就是要比第一名减少一半。
奖学金自然也是如此。
小女儿的第一名奖学金如果有六百块,那第二名就是三百块,第三名就是一百五十块,往往都比前者少一倍。
按照竞赛主办方的规矩,不管参赛者人数一共有多少,能获奖的也仅仅只有前十名的选手。
而在这十名选手当中,又只有前三名的选手既能获得比赛奖品,又能获得主办方颁发的奖学金,可谓是收获最多的。
至于第四名到第十名这七位选手,可就没有前三名那么好运,他们能获得的仅仅只有一份安慰奖品,而且大多都是笔记本或者圆珠笔之类的不值钱的东西,奖学金却是没有的。
名次越高收获也就越多。
想要得到更好的,就努力踩下竞争对手,让自己站得更高。
主办方把这个赤/裸/裸的竞争观念,用奖品区分的方式简单而粗暴的展现了出来。
效果非常好。
人往往都有羡慕嫉妒的心理,哪怕只是一群不太懂事的小孩子。
有限的利益面前,哪怕是最无害的兔子也会本能的开始竞争。
而同样的参赛选手里面,没有得奖的人会羡慕已经得奖的,已经得奖的人又会羡慕奖品更好的。
正文 第2304章 意料之外(748)
而奖品最好的人,在满足了自身的虚荣心和胜负欲之后,理所当然的就会想保住如今的状态,不愿意轻易被人夺走。
如此一层一层的递进,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圈子。
不管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本身都在这个圈子里,不断的往更好的前方发展。
尤其是像小女儿这种情况,只勉强比第二名高出一分,不用想也知道那第二名的获得者心里会有多不甘心,等到下一届竞赛开始,他势必会更加努力。
小女儿当然也会努力。
她已经得到了第一期的奖学金,这笔钱完全可以偿还老师之前替她支付的兴趣班学费,甚至还能稍微结余一点点,让她可以自由支配。
接下来,老师还会继续帮她出学费,她刚刚还上的钱又要重新开始拖欠,所以她同样也对下一届的第一名势在必得,只有重复的获得足够的奖学金,利用那一点点的结余,她才有机会慢慢把欠老师的钱全部还完。
小女儿在心里下定了决心。
下一次竞赛,她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让老师失望……
老师以后会不会失望,她现在还不知道,但能旗开得胜,第一次参加奥数竞赛便成功获得奖学金,老师心里已经足够欣慰,心情也好得出奇。
为了庆祝这件事,她再一次自掏腰包请小女儿吃大餐,小女儿推拒几次无果,只能无奈的将这顿饭钱仔细的记在心里,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还给老师。
她从来都不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
相反的,因为从小受过的欺凌和冷落太多,导致小女儿对别人所给予的每一点善意都格外敏感,甚至可说是受宠若惊。
虽然不善于表达,年幼时养成的内向性格也让小女儿很难在嘴上对别人表现出太强烈的感激,但她却会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想方设法的回报对方。
两个姐姐无疑是她最先回报的对象之一,而老师则紧随其后,在小女儿心里的意义并不逊色于血脉相连的亲人。
比她的父母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她在心里一笔一笔记下老师的恩情,却不仅仅只是记下,同时也在想方设法的回报。
在她正式开始学习奥数之后,对其他小孩来说几乎就是折磨一般的各种竞赛,对她来说却像是某种特殊的捞金方法……
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开始孜孜不倦的参加各种奥数比赛,从本市到隔壁市,再到隔壁的隔壁市,每年至少要参加寒暑假四次比赛,凭借着自己的数学天赋和努力,她总是能在这些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得到的奖学金数量也开始逐年上涨。
开始参加比赛的第二年,她就攒够了还老师的钱,把自己偷偷记在心里的各项欠款一次性还完,并且还留下了下一期兴趣班的学费。
老师看到她还钱的时候,神情简直惊讶得不行。
因为那些钱里不仅仅包含了她替小女儿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