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形成合围,吕布移动就有了困难,但刘备三人组中最弱的刘备还是成了吕布逃跑的突围点。
这个突围法,是义士之拳的第三宝
冲撞
义士之拳中有很多冲捶类的拳法,冲捶之后还有靠撞的小动作。
冲捶的原理和训练方法很简单,就是上半身硬梆梆的,把手和身体化为刚体,利用下身的快速移动把这个刚体向对手捅去。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简单速成,无需悟性。
琉球人的空手道也是义士之拳的传承,他们最喜欢召集一大堆学生把这样硬梆梆的一个正拳练上N久,只有入室弟子花钱买了黑带才教身追手的破甲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功夫有时不需要精深,只需要够用就好。一名义士如果能用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技巧在人群中冲撞出一个缺口跑掉。就是捡回了自己的命,捡回了组织的命。捡回了红花会千千万万弟兄的命。
这类不精深但是好用的拳还有很多精髓,例如“唯快不破”。
人的反应神经最快的时间一般在0。2秒左右。很多拳击手出拳都比0。2秒快,那么对手怎么办呢?还是可以破,因为可以观察对手的身体变化,尤其是肩部或者脚步,可以判断出提前量。
而大部分普通人出一拳至少要1秒,那些没时间进行职业训练的义士估计不会比普通人好到哪里。但是他们却能做到超越对手的神经反应能力,避开对手对自己的身体预估来对对手进行打击。
待续,看看有没有兄弟猜到义士之拳中的“唯快不破”是如何解释和应用的。
唯快不破
在说这个技巧之前,我先埋下伏笔。说一下别的东西。
1。李小龙的截拳道创立时期,李小龙主要的交手对象为中国南方的武师而非外国拳法,而李小龙的拳法架势非常特别。在这里估计没人不了解截拳道的架势,就不重复了。
2。清末,埋藏数百年的战场之拳太极形意等纷纷重出江湖。和八卦掌一起横扫北方武林。
3。王芗斋认为形意拳有不适合环境的地方,于是对形意拳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其独特架势为前手远远撑抱的矛盾桩。
上述拳法在当时虽不能说中国无敌,但是却都是一方豪强。至少都是公开接受挑战的。而且挑战者众。证明其是有实战作用的。
但这几种拳法到今天则再也不能横扫一方,为什么呢?
继续扯
义士之拳故老相传中常说“某招可破某招,某招可克制某招”。这些话,练现代搏击的人自然都不屑一顾,但是在一两百年前,这些话是谁都不怀疑的真理。
原因就在唯快不破,唯硬不破这八个字上。
上文说到人体反应一般最快就是0。2秒,义士们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纷纷退出江湖,成为“技击家”,作为技击家,一般对手就是单体攻击为主,虽然还有群战套路传下来,但是较技时一般不用群战套路,而是用门内秘传的“独门绝招”
需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招,只有对方破不了的攻击。要对方破不了,只有更快。
在肌肉能力有其极限的情况下,最快频率攻击对方的守则如下
1。动作尽可能小,避免对手预读后躲避,小动作也有两条出路,一条出路是纯靠手法袭击对方面部脆弱器官,身体不参与出力。另一条是手先动,身体到最后一刻才参与作功。
2。发力距离尽可能短,距离2米出手,就算再快也要0。7秒才打的到对手,距离10厘米出手就算不快也只要0。1秒。
3。减少自己出拳时花费的思考和计划时间。
南方之拳术家相角,则一二手,多亦不过五六手,势均力敌者,不互中要害,即相揪相扭,同时力竭罢角,或重整旗鼓,相与复角,曾未有角至若干手,尚不分胜负者,此其分别之点,在北拳尚气劲,南拳则不然,纯以技巧胜,功夫不到者无论已,有工夫者,其气劲不必惊人,然出手必能创敌,角时多不施展门户,临时落马,意到手随,每有胜负之分,非特旁观者,不知所以致胜之道,即被创之人,亦多不明敌手来去之路。
——平江不肖生
闲言闲语,在这个时代,保守其实是没啥意义的,我的师父们教我的时候不是怕教会徒弟打师父,而是怕东西失传,恨不得先都塞到我脑子里。但东西还是在我这一代失传了不少,为什么?因为这东西不值钱。
不值钱的东西就没人去学去练,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好比说我在第一贴里毫不保留地说了破甲打的发力方法。在古代我估计就会因此被同门追杀,但是这样便宜地说出来,留意的人又有几个?
其他人也就罢了,但却要点名批评一下24,这家伙最近一直挂着太极拳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却连实战太极拳最基础的东西发劲都不会(简直就像拳击手不会直拳一样),看见了真传一句话的东西,却不去详细琢磨一下。中国功夫的名声,就是败在这些终日大言炎炎,沉迷于自我心理满足的人手里。
许多看帖人都在留意“古代打仗怎样才能赢”(其实养生一句都没提过战争的胜负问题)。而自动忽略其他内容,这就是功利心。这样的人适合当军师,但不适合当士兵,适合当票友,却不适合当拳手。
下面我会专门用太极拳的一些秘奥义来讲解一下这一流派的战争之拳精髓。觉得不能理解或者声称自己没听说过的人也不用怀疑,当小说看即可。
在说太极拳之前,先说一下巴西的华丽格斗术:卡波依拉
卡波依拉的动作主要为腿技,其次是一些匪夷所思的翻滚跳跃技巧。这东西在现代人看来只是怪招,看起来好看。改成街舞能泡MM。但这种拳法的来历是什么呢?
是几百年前,殖民者入侵巴西,将巴西男子列为奴隶,持有武器者杀杀杀。大部分奴隶还要带着较长的手铐工作。连晚上睡觉都不能解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巴西人发明了一种华丽的“传统舞蹈”,这种舞蹈实际上是专门利用手铐铁链为武器而研发的杀人拳。
卡波依拉的基础格斗式是身体不断左右变换(尽量躲闪火枪)两手保持距离交错在面前划过(用铁链锁拿刺刀)一旦抓住机会,就用铁链锁住对方手臂或脖子,然后通过身体的跳跃和旋转勒断目标,这种包含体重和跳跃力的锁链技,加上攻击角度诡异,实在是奴隶们对抗火枪的最有效的方法。
看到这里,我知道肯定有人把自己代入到殖民者的身份说:“这样能打得过火枪吗?我如果拿火枪去打,对方如何如何,等等。”
但我也要反问,当你就是那些奴隶的时候,你去哪里拿火枪?难道没火枪就安心当亡国奴了吗?手上有啥你就用啥,战争的胜负轮不到你关心,但是关键在你努力了。
巴西有这样的技术,中国也有。而且种类更多。
形意拳是以枪化拳,太极拳则是刀盾兵留下来的拳法,一刀一盾,就是那阴阳鱼(当然,还有别的比喻)
所谓的借力打力,在徒手打斗中没那么管用,或者说,使用难度太高,但是配上了盾牌+刀,就是最恐怖的技术。
当一个盾牌兵顶着四米长的长矛,冲到敌人跟前,他的任务就是把敌人的长矛阵破开,让自己的兄弟们能冲上来。
在敌人的枪阵还没冲破的时候,太极拳奥义“切地龙”“海底针”“跌叉”等技术的方法都是持盾矮身潜进,避开上身的矛头,用刀猛捅对方下身。而当近身以后,则使用揽雀尾等技巧抱住对方的多枝长矛,用刀猛砍。
揽雀尾的雀尾,指的是孔雀的尾巴,用来比喻许多长矛。当一个刀盾兵奋不顾身地抱住了对手好几根长矛的时候,他的战友们就可以乘虚猛冲进去乱砍。
这也是揽雀尾被称为太极拳母拳的原因之一。当然,揽雀尾也可以用来接腿摔,用来反关节。但效果便打有折扣。
而当兄弟们都冲到身后,把你挤得和敌人已经脸贴脸,心连心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距离举刀,这种情况下,你有几个选择
1。用发力距离极短,可以借背后力的发劲透甲打来打对方,把对手打晕或者打退,有了挥刀距离后补上一刀。
2。用盾牌猛击对手。(太极拳凡是用小臂发劲的技术大致都出于此)
3。用刀柄自上而下猛砸对方的脸。
4。丢了武器抱住对方脖子拧(看着练太极拳的兄弟在那里玩太极石球,不要奇怪,等你的脑袋像石球一样在对方手里的时候就明白了)
5。用盾牌挤对手,趁对手用力对抗的时候盾牌上玩点虚实,让对方失势跌倒(牵动四两拨千斤),成功的话,是让对手一大堆人一起跌倒(踩死)
6。用BT的柔韧性,突然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