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秋桐的小广告自然不可能印得精彩象海报,她只是简单地写明了自已的厂名,要招的工人类型、人数,待遇写上保底工资二十元,按业绩提成等字眼。
叶秋桐能说自已前世最讨厌防不胜防的小广告吗?然而,如今她自已也打起了小广告。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不过,这样的招工广告是大家第一次看到,不由地有些新鲜,再加上这好歹也是一张挺厚实的纸,工人们就算觉得上面的信息没有用,但是还是会珍惜地拿回家,引个火什么的也可以用上啊!
如今针头线脑、一个铁钉大家捡到都会拿回家,别说一张挺实用的纸了。
向阳国营塑料厂的赵师傅看着手里的广告,忽然想到了自家的儿子。
儿子是知青,从云南乡下返城后,一直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年纪老大不小了,最近一直在闹腾,要他早退,好让他接替他上班。
可是赵师傅自已才四十五岁,如果早退了,还算壮年的他要坐等到死还得几十年呐,这几十年他自已咋办?何况早退还没有退休金。
赵师傅看着这小广告,觉得生产塑料花还是挺有前途的,不如让自已的儿子小赵云应聘,没准也是条出路。保底二十元的工资也不低了……
至于小广告上要求的技术,赵师傅自已是二十多年的技术工了,如果儿子不会,他还可以教儿子嘛。
而且,如果老板愿意,他晚上还可以去指点一二。
象这样私营的小厂,现在最缺的就是技术和人才了。就曾经有外地的小厂要挖他过去,还出了高价,可是他手里捧的是铁饭碗,怎么可能舍得放弃呢?
现在可好了,这个厂在向阳,如果儿子能上班,他也不用愁了,父子俩都有工作,吃苦攒一两年的,就能把娶媳妇的钱攒出来了。
除了赵师傅,还有些拿到广告的工人也想到了自家的家人……
叶秋桐发完小广告也没算完,第二天,她就搬了个小马扎和一张移动小方桌,在离塑料厂不远的空地上,摆了个“好彩头”塑料厂招工处的牌子。
这算是撬国营塑料厂的墙角吧?叶秋桐自嘲。
她开始还担心国营塑料厂的政工科或者人事部会不会来找她麻烦,但是竟然没有。
倒是在她刚摆出摊子时,有几个中年男人走出厂房,朝她那瞅了几眼,后来又走了。
看来,人家根本就没有把她一个简陋的招工摊放在心上。
也是,向阳国营塑料厂有工人一千多人,是个大厂,工人们捧的是时下的铁饭碗,走到大街上,胸口别个厂牌,腰杆不知道挺得多直。
大家哪里会意料到,不出几年,这么大的厂子会消失,工人们会失业……
叶秋桐坐在招工摊后,真是“霸气侧漏”,前后左右都漏风,头上还有太阳,她身兼总裁、人事部CEO、面试官数职,听着挺威风的,其实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好不容易,等到塑料厂的工人下班,叶秋桐以为总会有人来问点啥吧?结果,还是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
叶秋桐心里失望极了,心想,难道招不到工人了?或许是自已的条件不够诱人?没有单列出技术工人的工资?可是过于优厚的待遇是不能列在明面给大家看的呀,不然会形成攀比。
要嘛私下和工人师傅单独接触,可是这么大一个厂子,自已一个熟人也没有,哪里找工人师傅谈?
待塑料厂的工人都走干净了,也没有一个人主动上来和叶秋桐攀谈。
叶秋桐叹了口气,心想今天大半天的算是浪费了,不行的话还是另行他计吧。
她失望地收起马扎和小桌子,绑在借来的自行车上,准备回去做饭吃。
谁知道她走到小巷子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男人来,那人穿着塑料厂的制服,看到她,有点紧张地道:
“你是在招工人吗?”
叶秋桐一看到他的制服,再看他的年纪,估计是个有经验的师傅,顿时眼睛一亮,按捺着激动的心情,故作镇定地道:
“是啊,师傅你想来?”
“不是我,是我儿子。”
赵师傅看清了眼前的老板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不禁心里惴惴,她看着比儿子还小,能成事吗?再一想,反正都说开了,不如先边走边瞧吧。
叶秋桐一听不是他,不禁有些失望,她犹豫了一下道:
“我要的是技术熟练工,不知道你儿子他……”
“我儿子不懂技术,可是其实要学会也不难,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其实,如果师傅全心全意地教,哪要自已修行呢!”赵师傅自嘲地笑了下道,“我可以把全套技术教给我儿子,也可以到你们厂里做技术指导,只要你相信我的话。”
一听赵师傅这话,叶秋桐眼睛就亮了,在很难招到技术工人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代偿的好办法。
“我看行。这样吧,等我机器运到厂里,你让你儿子来试试,请问师傅您大名?”
于是,叶秋桐和赵师傅互相自我介绍了一番。
两个人边走边聊,赵师傅这才说道,叶秋桐方才在塑料厂大门招工,虽然厂里不管,但是工人们明面上哪敢过去啊,让工厂里的领导看了,岂不是会觉得他们不安心生产?
现在国营塑料厂的铁饭碗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工人们也不想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虽然有些人家里也有家属想过来试试,但是却不敢动弹。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突破心理底线
叶秋桐一听才恍然大悟,自已招工这件事直接摆到工厂门口是欠妥了,虽然工厂的负责人不管,但并不意味着工人敢主动突破界限,大家心里还是有所顾忌的。
不过这也说明,赵师傅会躲在小巷子里等自已,的确是有诚意的,他拿出这个主意,估计也是考虑成熟了才会抛出来。
这么想着,叶秋桐心里对赵师傅的信任就加了几成,她道:
“赵师傅,你问问你们厂里其它家属,还有没有人愿意让子女来我这上班的?有的话,我也可以一并接收。当然,名额有限,我现在最多接收十来个人。”
“行,我问问,周围和我相同情况的人还是有几个的,下乡返城后,大家都在家里蹲着呢,最多做点零散小工,哎。”
赵师傅颇为感概地道。
“如果有技术熟练的师傅愿意到我厂里来,我给他开双倍的工资,一个月四十元,如果业绩做得好,还可以提成。”
叶秋桐大气地道。
现在技术熟练的好工人都被国营厂垄断,大家也认为手里捧的是铁饭碗,即便工资不高,但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大家心里还是挺满足的。
如果不下重金,挖不来技术工人。
果然,赵师傅听了,便笑道:
“哎,工资这么高啊?我都有点心动了,哈哈。回头我问问几个差不多到退休年龄的老工人,他们差不了两三年就能退休,如果退下来,正好给子女顶岗,不吃亏。这样的师傅你要吗?”
“要啊,太好了,有多少要多少。”
叶秋桐现在想要打造的是一个产业,并不是一个小作坊,技术工人正是这项产业里的核心部份,所以真的是技术熟练工的话,有多少她要多少。
当然,所有的梦想都是从作坊起步的。
“好,那我回去就帮你问问。什么时候带我仔去你厂里?咱们要怎么联系?”
赵师傅一问到联系方式,叶秋桐就为难了,没手机真是不方便。如果有手机,给个号码就成了,一点沟通难度也没有。
电话倒是可以打,不过电话机是在迟生的营部里,她的私人电话根本不敢用那的号,叶秋桐只好为难地道:
“我的厂在长庆村的村部,你到村里随便的找人一问就知道了,再过五天,我的机器就到了,你到时候直接带小赵过去吧!找师傅的事,也多麻烦你了。
平时要找我的话,我一般会在长庆村的工厂里,最近都在筹备呢!”
“好。”
赵师傅具有这个时代工人阶级简单利落的特色,说完正事,他就告辞走了。
叶秋桐大有所获,心情顿时美美哒,也跨上自行车,“咣当咣当”地往回踩。
“哎哟,怎么回事?我的车也被人划了?这可是崭新的二八凤凰啊!太心疼了!”
叶秋桐经过一个小巷口时,看到前面挤了一群人在看热闹,她骑着车也过不去,就停下来跟着看热闹。
“哎,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