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诚夏笑笑,小两口和汤春雷告别。
他在汤春雷心里,估计是傻乎乎的形象吧。
事实上,周诚一直在不动声色的观察汤春雷,分析这人说的话。
人走了,夫妻俩总算可以交流下心得,周诚那种傻大兵的表现一下消失的干干净净:
“汤叔这个侄子,太油了,说话不真诚,功利心很强。”
要周诚评价,还不如汤宏恩的兄嫂,干了对不起汤宏恩的事,也梗着脖子不道歉,要坏就坏到底。
可这个汤春雷,想修复亲戚关系,带着太强的功利心。
夏晓兰觉得无所谓,“哪有那么多淳朴的老实亲戚等着认领呀,汤叔有如今的职务,没关系的人都想搭上关系,更别说本来就是亲戚,想靠汤叔拉扯下很正常……只要这人真能帮上忙,我看汤叔也不会很拒绝。”
功利心人人都有,夏晓兰也有,要不她当初厚着脸皮在路边等汤宏恩做什么?
还使劲给老汤送土特产。
只是她经验丰富,做这种事能把握尺度,不会让人太反感。
这可能也是夏晓兰和周诚不太一样的地方,周诚自己也很努力,但他生来就有倚靠,有后路。
夏晓兰完全要靠自己去争去抢。
那句话咋说的?大意是我奋斗了20年后的终点,不过是你出生的起点——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投胎小能手出生就在罗马,这就太打击奋斗积极性了。
三观再怎么契合,两人也不是用同一个大脑在思考,索性还能求同存异嘛,新婚夫妇很有默契的跳过这点小分歧,又把谈话的重点放在了汤春雷,或者说寻找汤小姑这件事本身。
小两口倒是有个共识,汤春雷说话不实诚。
汤春雷自己并没有太强烈找到汤小姑的想法,或者他根本不相信能找到。
他就是想通过这件事,和汤宏恩缓和关系。
能和他二叔相处出感情。
他把这个汤家人不能提的“伤疤”挖出来,就是在利用它。
这点在夏晓兰和周诚说要先查到有用线索,再告诉汤宏恩时,汤春雷那下意识的反应,表现的尤为明显。
夏晓兰也仔细梳理了一下汤春雷说的话:
“一点漏洞都没有,就像提前准备好了标准答案。”
所以听来让她和周诚感觉不舒服,两人都是特别敏锐的人。
周诚牵起她手:“我先找人问问,汤叔可能已经查过了,我们再查一遍。”
周诚这个婚假陡然就很充实了。
他带着夏晓兰去派出所。
当年在天安门广场看大阅兵把孩子丢了,既然报过案,或许当年负责此事的公安还有印象。
29年前的事,当年的纪录能保存下来都不容易。
派出所对这案子居然还真有印象:
“你们家还没放弃找到人吗?”
“同志,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寻找,那就真是——”
公安都叹气,“可5年前,你们家不是已经翻来覆去的查了么,这就是一起普通的失踪案,当年负责此案的公安也已退休了。”
【第六卷:一起走进新时代】008:老年痴呆和工作笔记(2更)
时隔29年,当年负责此事的公安退休了很正常。
5年前要求重新调查的应该就是汤宏恩。
老汤那时候还没去鹏城任职。
不过5年前的调查显然也是毫无结果的,自那以后,老汤只能暂时把这件事搁置。
伤口已经愈合了,不去触碰就能假装不疼,这也是周诚和夏晓兰为什么要背着汤宏恩先自己调查。没进展的话,就不要去戳老汤心窝子了——
周诚找了点关系,才看到当年的卷宗。
59年的时候派出所仍然很负责,当年没破的案子,卷宗保留到现在。
当年负责此案的是一位陈公安,老爷子今年60多岁了,早就已经退休。周诚问到了地址,和夏晓兰一起找上门。
在家属楼门口,夏晓兰居然碰见个熟人。
“马所,您也住这里?”
世界真是小,夏晓兰碰见了西单派出所的马所长。
马所长曾对刘芬颇有好感。
马所长是看似凶蛮实则默默守卫型的追求者,在汤宏恩这个看似斯文实则霸道还花招多的情敌手里没撑太久,最终也是很有风度的自动退出了——不退出也不行啊,刘芬陪汤宏恩参加完季雅的婚礼,就明白了自己心意,从鹏城回京就和马所长说清楚了。
后来,刘芬和汤宏恩结婚,夏晓兰又出国当交换生,母女俩留在京城的时间不多,和马所长这边自然是疏远了。
如今在陈公安家门口碰见马所长,夏晓兰是真意外。
马所长也挺意外,他脸上有横肉,看起来有点凶,其实人很好。
“以前都叫马叔叔,现在又叫马所了?”
夏晓兰马上改口叫了马叔叔,又指着周诚:“马叔叔,这是我爱人周诚,周诚,这是西单派出所的马所长。”
马所长看了周诚两眼,“不错,小伙子长得挺精神,部队的吧?”
普通人和军人的差别,哪里瞒得过马所这样的公安。
周诚点头,还和马所长握手,“以前就听晓兰说过,您对她和岳母的关照,一直没找到机会感谢您呢!”
马所长摆摆手,“一点小忙有什么好谢的,你们来这里找人?”
马所长也是个洒脱的人,追求刘芬没成功,也没有翻脸成仇。
夏晓兰说来找退休的陈公安,马所长叹气:
“这是有旧案子找他问线索了?进来吧,就是别失望好。”
夏晓兰心中一动,“您和陈公安——”
“他是我姨父,我们一大家人,做公安的不少!”
马所长简单的解释了两句。
夏晓兰都觉得真是太巧了。
可马所长一说又很合情合理,家里长辈从事什么职业,晚辈非常容易受影响。还有那种国企厂子,老中青三代人都为一个厂子贡献,一大家子分散在厂里不同的岗位呢!
今天是周末,马所长来看陈公安夫妻。
他熟练的掏出钥匙开门,客厅里一个老人坐在轮椅上,在用收音机听京剧——这就是马所长的姨父,已经退休了的陈公安,他瞧见马所长来了很高兴:
“振兴,你今天还带了朋友来呀?我让你姨给你买冰棍儿回来!”
老爷子,你是认真的吗?
请她和周诚吃冰棍儿?
老爷子很认真,作为退休的老公安,脾气居然不是一般好。
就是认知有问题,说话一时清醒一时糊涂的。
马振兴也很无奈,小声告诉夏晓兰,“医生说是老年痴呆,这病太残忍了,我姨父年轻时候破过很多案子,教过我很多东西!”
夏晓兰听得心情沉重。
老年痴呆?
她不仅是惋惜可能打听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是这疾病本身就很……唉,看来今天注定要无功而返了。
周诚示意她耐心点,“我们不怕多跑几趟,遇上陈公安清醒的时候,总能知道点有用的线索。”
原来陈公安夫妻无儿无女,如今陈公安患了老年痴呆,马振兴姨妈和陈公安年岁相当,一个人照顾不好老伴儿,亲戚们就约定轮流来照顾,把家里的累活都干了,老太太就只用给陈公安煮煮饭,要轻松许多。
这世上,有些人比较倒霉会遇到极品亲戚,也有人运气好,亲戚朋友都挺和睦。
等马振兴姨妈回来,发现这回家里多了两个年轻人。
虽然是来找老伴儿问事儿的,马振兴也认识,马振兴要帮姨父洗澡,周诚主动帮忙,老太太很喜欢两人:
“你们要问的案子,我有印象。几年前老陈还没生病,有人来家里问过这个案子,这都又过几年了,我以为你们家放弃寻找了,你们等等,我去找一找。”
马振兴姨妈去翻找老伴儿的工作笔记了。
陈公安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当了多年公安,遇到过哪些没破的案子,或者比较特别的案子,他都会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他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自己会得老年痴呆,这是一种工作总结,怕自己忘掉那些一时破不了的案子……是对工作兢兢业业的负责,在这个年代,像陈公安这样的人并不少。
陈公安一时清醒一时糊涂,今天夏晓兰和周诚显然没赶上趟儿,老爷子就没说过几句清醒话。
但老太太把笔记给翻出来了。
这件案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就是59年国庆大阅兵那天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