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丧家犬一样逃离康奈尔大学,趁夜离开伊萨卡的耻辱,海蒂忘不了。
她自己的实力不够,自然只能听父亲蒙德安排。
一家人到达纽约的住所,已经是凌晨1点。
蒙德毫无睡意,他独自在书房,打开从康奈尔带回的手提箱。箱子里是一些设计图,他从建筑学院拿到的复印件。
如果夏晓兰在此一定会小小吃惊。
这一堆设计图,赫然是她带着同伴完成的《电子广场》,以及宁雪的那个《悬崖上的图书馆》,包括她俩平时上交的一些小作业,乃至两人申请康奈尔大学时的作品集。
一个普通人拿到这样的设计稿看不出什么名堂,一个pritzker建筑奖获得者,绝对能算当代建筑大牛,他能从设计稿和作业里看出的东西就太多了!
不用见面,他能通过作品,去了解夏晓兰和宁雪的实力。
两人的设计思路。
两人的风格。
一点一滴的都无处遁形。
宁雪的设计很“灵”,符合蒙德侧面的了解。这个女学生,是以高分申请到康奈尔大学的入学资格,家中长辈就是华国知名建筑大师,基础扎实又有天赋,天生就是该学建筑的苗子。
这让蒙德有些嫉妒。
宁雪的样子,正是海蒂应该成为的,有大师级的建筑师启蒙,海蒂不应该是如今的水平。
难道是自己不如华国的建筑大师?
不,肯定不是这样,是海蒂的资质——年轻时能娶美貌妻子,能开办自己的个人工作室,蒙德绝对是人生赢家,不是每个人都能养得起选美比赛出身的漂亮老婆,这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海蒂的出生也曾叫蒙德高兴。
海蒂没有完全继承母亲的美貌,但这并不重要,美貌是要依附男人才能维持,聪明的头脑可以仰仗一生。
然而随着海蒂渐渐长大,蒙德无法欺骗自己,海蒂既没有继承母亲的美貌,也没有继承他这个父亲聪明的头脑,海蒂就是个资质普通的孩子!
蒙德有许多成功的作品,现在看起来,海蒂或许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失败的“作品”……不,这是蒙德绝对不允许的。
他把宁雪的作品集放下,又去看夏晓兰的。
然后蒙德就皱眉。
这乱七八糟的基础,完全没有脉络可寻!宁雪的作品中透漏出一个“灵”字,夏晓兰的作品只有一个“乱”!
单独看起来,夏晓兰的作品比宁雪更成熟,更商业化。
蒙德是什么人,他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cw设计比赛中,夏晓兰的《电子广场》虽然拿了第一名,但这也无法遮掩她的混乱。
拿奖的作品,平时的作业,一直在变幻。
这是一个还没有找到自己设计风格,还在疯狂试探中的……建筑师。
蒙德能透过作品了解宁雪,但他不能完全了解夏晓兰。
因为连夏晓兰本人,都不能完全了解自己吧——
蒙德翻着夏晓兰的作品集,这个作品集,是夏晓兰来康奈尔大学之前茅康山让她准备的,是今年2月以前,夏晓兰所有的作品。
包括南海酒店的装修设计方案。
鹏城市委招待所装修设计方案。
霍沉舟请夏晓兰设计的写字楼。
金沙池住宅。
这些,都能算夏晓兰的作品。
在加上一个电子广场,夏晓兰是什么水平,基本上也能看出来了。
当然,因为作品集整理时间的关系,夏晓兰曾去香港替唐元越做的别墅装修方案不包括在内,缺这么个作品影响也不大。
这个作品集,恐怕连麦卡锡教授都没机会见过,蒙德连这个都能搞到手,也真是厉害!
宁雪就是吃亏在没有夏晓兰壕,没有夏晓兰实践多,夏晓兰一搞就是大动作,作品集看上去很有份量。当然,建筑学院看过这份作品集的教授,也不会将“作品”和投建搞混,顶多觉得很成熟,没有人以为这些设计全部都落实了。
这超过了他们对本科生的理解,也和美国的行业规定不符。
蒙德的看法不同,他觉得夏晓兰很“乱”,放下作品集,蒙德整理了一下思路。
他需要更多的佐证,才能看清楚夏晓兰。
这个华国女生,之前是在gmp事务所纽约办事处实习吧?
gmp纽约办事处的合伙人是基辛格。
蒙德当然能联系上基辛格,考虑到现在已经是凌晨3点,他才没有立刻打电话。
忍耐到早上9点,蒙德联系上基辛格。
两人客气几句,蒙德问起夏晓兰,基辛格有几分心惊肉跳,合伙人先生对夏晓兰充满好感,自带人脉加上有实力,这样的实习生就应该永远留在gmp。
哪怕威尔逊夫人后来好像和夏晓兰闹翻了,开始找麻烦,基辛格也是帮着夏晓兰的。
“她惹到什么麻烦了吗?”
基辛格试探着问。
这个夏真是让人不省心啊!
当然,基辛格对有实力的人总是多几分宽容,如果换一个不优秀的,合伙人先生日理万机,哪会浪费口水去问一个前实习生的事。
“不,不是惹麻烦,是我偶然见到了她的作品集,想了解一下她的情况,听说她在gmp实习过。”
蒙德的话让基辛格警惕。
怎么,蒙德还想将夏晓兰挖去dawson工作室?
哼!
gmp都没能留住夏晓兰,基辛格又怎会资敌,向蒙德努力推销夏晓兰呢!
“哦,挺普通的一个实习生,你让我想想……我还是想不起来,我还有点工作要处理,再见。”
嘟嘟嘟。
基辛格把电话挂了。
蒙德觉得基辛格的态度有鬼,这不仅没有打消他的怀疑,反而让蒙德更好奇。
如果真是挺普通的一个实习生,基辛格还能第一时间记起来?
基辛格前后矛盾,是想掩饰什么呢。
蒙德放下电话,忽然产生一个荒谬的猜测:难道基辛格以为,他想和gmp抢人?
这个情况,蒙德还非要搞清楚不可。基辛格不告诉他,蒙德还认识其他人,费了一点周折,还是打听出了夏晓兰在gmp事务所实习时的情况。
“百老汇剧院翻新?”
蒙德决定亲自去看看。
【第四卷:美国梦】1692:看清你们的实力差距!(2更)
蒙德决定去剧院看看。
没带妻子,他却带上了海蒂。
有蒙德在,海蒂也不敢再酗酒,十月的纽约,正好穿着长袖衣服遮住手腕的伤口。
她不敢问是去哪里,反正她需要听父亲的安排。
路上,蒙德主动解释:
“你要战胜自己的敌人,就要先了解她,你要先清楚她的实力,才能击败她,超过她。”
这说的是谁,是宁雪,还是夏晓兰?
海蒂被带到百老汇。
历时两个多月,剧院仍然在翻新中,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工程,两个多月根本搞不完。在纽约,哪个雇主都请不到愿意三班倒的建筑装修工人,该下班人家就要下班,不下班就要付加班工资。如果在夜晚施工,就算雇主肯给双倍的加班工资,在市区也会因为扰民被投诉。
所以在华国,给夏晓兰两个多月,翻新个剧院还不简单么,资金充裕的话,完工的很快。
在纽约,再着急也没用,必须按照预定的工期来。
蒙德按照地址找到剧院,和夏晓兰合作的丽萨今天在施工现场,威尔逊夫人也在。
威尔逊夫人是来挑刺的。
这种人一旦翻脸,那就真是判若两人。
先前在gmp事务所对夏晓兰多热情?
现在,好像夏晓兰刨掉她家祖坟一样,一定要找不痛快。
丽萨都快被她搞到崩溃。
gmp也问过威尔逊夫人的意见,是不是要放弃现在完成一半的翻新方案,如果客户不满意,他们可以再出新的方案……当然,已经做好的翻新,这部分损失gmp是不会承担的,当初是威尔逊夫人认可了夏晓兰的“网红方案”,gmp才让人动工,双方是有合同在的,再难缠的客户gmp都遇到过,不缺威尔逊夫人一个作的。
这个提议威尔逊夫人又不同意,她找夏晓兰的麻烦,却不能让自己损失上百万美元。
大方案是不能变,小细节当然能允许客户提出建议。
丽萨就是这样快崩溃的,威尔逊夫人想挑刺,又顾忌着将来剧院的重新开业的效果,所以每天都有不同的“意见”,外行指挥内行,一切都是瞎搞……丽萨当真了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