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好莱坞名媛-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原版的《芝加哥》相比,莱拉版本的明显要精致许多,至少粗制滥造又艳俗的服装和妆容是没有了。还有背景,也比原版要华丽不少。看着她的电影,你不会觉得这是一场歌舞剧,而是一场视觉的享受。
  音乐和舞蹈上,莱拉也点拨过罗伯副导演,让场面更加的庞大,也带了更多的隐喻。可以说这绝对是一个超越原版的作品。
  莱拉以前就说过《芝加哥》比《红磨坊》好就好在剧情上。比起后者单薄的剧情,《芝加哥》有着丰富的内在,也有着奥斯卡评审们喜欢的因素在里面,一种对社会的讽刺。
  而且和印度电影动不动就冒出的歌舞不同,那些就算去掉对剧情也没什么影响。可在美国,歌舞片里的歌舞片段并不是锦上添花的点缀,反而承担着讲述故事的重要性。
  比如《芝加哥》里有一段歌舞,是监狱中女犯人们的自述。她们用歌舞,用身体和道具,以唯美的方式将她们犯下的罪行表现出来。一条条被拉扯出来的红丝巾,代表着鲜血的罪恶之花,在暗色的背景和女舞者们穿着的黑色衣服间,显现出一种炫目的美感。
  “太棒了!”
  不时有感慨和惊呼声从后面观众中间冒出来。
  但没有人去怪罪发出声音的人,因为他们舍不得从大屏幕上移开眼去训斥别人,生怕错过一点情节。
  当芮妮的那段假扮人偶的歌舞出来后,惊呼声就变得更多了。
  “这绝对是奥斯卡级的表演!”有影评人震惊地站起身。为电影,也为眼前出现的绝佳演技而振奋。他已经知道一会该如何去写这部电影的影评了——超越《红磨坊》,近几年最好的歌舞片!
  “嘿,伙计,快坐下,你挡着别人了!”
  没给影评人更多感动的时间,后面的观众已经抗议他的起立。
  哪怕是一些为了莱拉,或是为了演员们而买票进来的观众,哪怕他们以前对歌舞片完全没兴趣,在此时也被电影触动,一秒钟也舍不得放弃大屏幕上变换的镜头。
  这样的情景不只发生在这里,也发生在其他正在放映着《芝加哥》的影厅。
  当电影结束,后面传来热烈的鼓掌和欢呼时,罗伊就知道莱拉又成功了。
  “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从不怀疑她的实力,这次也不例外,可依然会因为她的成功而开心。
  莱拉回给他一个微笑。
  是的,她又成功了。这让她有种玩网游升级的感觉,在恐怖片、功夫片、特效商业片后,她又解锁了一个新技能——歌舞片。
  第二天,各种影评出台。不只是影评人发表在报纸和其他媒体上的那些,还有一些业余影评人们也利用论坛和fb等手段,说出他们真实的感想。
  莱拉很认真地叫人收集来了那些评论,她想知道这部夹杂了自己太多东西的电影是不是能像原版一样被广大观众接受。如果说以前拍的几部电影,她加入了10%…30%自己的东西,那么这部,她至少加入了一半。
  她将对电影的理解,还有本身对于歌舞片的一些研究,以及各方面综合起来的部分全都融入了电影中。她就靠着这些,一点点地让自己融入电影里,一点点地让那些原本其他人拍的电影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可以说每一次电影都是她的一次冒险,她相信再多拍一些,再学习一些,总有一天她可以用自己的手,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影!
  和以前的电影有很大区别的是,这次骂她的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溢美之词。赞扬她把《芝加哥》拍得有深度,有意义,还很吸引人,而不像以前那样只为了赚钱却忘了电影真正的意义所在。
  同时在真正的影迷那边反应也都很好,有说服饰漂亮的,有说舞蹈好看的,有说故事很有味道的,总之就一个字——好!
  说差的也不是没有,就拿每次都冲在前面的库伯先生来说吧,自然又是一番鸡蛋里挑骨头,批得那叫一个欢快。
  别人说衣服漂亮,他就说不符合主人公的气质。别人说背景精致,他就说那根本是不必要的花费,有那个钱不如多找点优秀的剧组成员。别人说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他……他也跟着那么说,但只说演员表演的好,和身为导演的莱拉没有半点关系。
  可惜他的影评根本不在莱拉收集的范围内,只有当她无聊到极点的时候才会找来让自己开心一下。
  一周上映过后,《芝加哥》以3000万的票房,在这个萧条的时间拿下了一周票房冠军。再次延续了莱拉创下的奇迹之一——只要有电影上映,必定会拿下本周的票房冠军。


第578章 必须不能忍!

  对于歌舞片来说,首映三天能拿下3000多万,绝对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票房,就算是一些更受欢迎的商业片,都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字。想想《红磨坊》吧,全球也不过只有1亿出头,就已经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歌舞片了。
  对于这个票房,记者们特地去采访了一些人,其中就包括《红磨坊》的导演,要知道他在电影上映之前可是在媒体前面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这样一个大嘴巴,可是记者们的最爱。
  “什么时候票房成为衡量电影好坏的唯一准则了?”在听到记者们说完《芝加哥》夺得一周票房冠军后,巴兹·鲁赫曼果然用充满嘲讽的表情回复了这么一句。
  立刻就有机灵的记者顺势问他:“那么你认为《芝加哥》不如《红磨坊》是吗?”
  鲁赫曼冷哼了一声,看起来对这个问题很不屑:“我说什么都没用,相信奥斯卡会把答案揭示出来。”
  红磨坊在今年年初的奥斯卡可是拿下了八项提名,其中甚至还包括最佳影片这种重量级的提名,虽然只拿到了一项最佳艺术指导的奖项,但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再看看莱拉吧,她拍的电影曾经拿过什么?也就是今年才凭一部商业片《加勒比海盗》得到一些奖项,还是和她本人完全没有关系的,可见她的指导能力也就那样了。
  “你是认为《芝加哥》将在明年的奥斯卡铩羽而归是吗?”
  “我什么都没有认为,只是觉得在这里说什么都没用,真正的评判就让专业人士们来判断吧。”鲁赫曼也不是个蠢的,根本不上记者的当。回答完这句后,就在记者们的围堵中钻进汽车匆匆离开了。
  有记者把他的话带给了莱拉,想要知道她的想法。
  正要进公司的莱拉被一群记者拦个正着,知道这是个宣传影片的好机会,也就很愉快地接受了采访。
  “我觉得鲁赫曼先生说的没错,专业的评判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士。而且我觉得把《芝加哥》和《红磨坊》放在一起有些过分了。”
  记者立刻嗅到了里面的异样:“有什么过分?都是歌舞片不是吗?”
  莱拉笑眯眯地看着他,指了指他手中的录音笔:“录音笔的作用就是录音,使用的人可以去录乞丐的声音,也可以去问国王的声音,你会觉得录了国王声音的录音笔和录了乞丐声音的能是一个价值吗?”
  记者被她说的“虎躯一震”,兴冲冲地追问:“你的意思是鲁赫曼导演的实力不如你,所以拍出来的电影也没法和你相比是吗?”
  “你猜。”莱拉坏心地留下这么一个回答,看着记者郁闷的样子,笑眯眯地在保镖们的簇拥下走进了公司。
  她知道,就算记者没从自己这里得到最后的答案,也肯定会把读者的想法带到那边去。用他们的文笔,牵引着读者们的思想,不正是他们最擅长的地方吗?
  于是第二天一早,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她说的那些话。比较正规的报纸都是把她的话直接贴到报道里,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她的意思。而一些小报就肆无忌惮了,直接把他们揣测出来的东西以最醒目的方式刊登在最显眼的地方。
  “《芝加哥》对《红磨坊》,莫兰导演:他没有资格和我比。”
  “断言稳赢《红磨坊》,《芝加哥》导演莱拉·莫兰口出豪言。”
  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些人肯定认为莱拉太骄傲了。但有趣的是更多的人却还认为她说的没错,把莱拉和鲁赫曼相比确实有点太欺负人了。
  莱拉是谁?已经上映的电影都有八部了!并且每一部都是相当经典的影片,最低的票房也在三亿多。可以说全球都有着无数喜欢她电影的影迷,这样的影响力不会因为她的年轻而减少,反而因为她的年轻而更加充满传奇性。
  相比之下,巴兹·鲁赫曼是谁?以前拍了些什么电影?又拿到了多少票房?
  这样两个人明显不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