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说,陈家小辈儿的孩子比起他们的父辈来,都懂事很多,有礼貌知道规矩,可比万禄万喜他们小时候强百倍。
巧莲每次见到小娃们,就想起来万禄万祺万喜这几个小时候的混蛋劲儿。
真没想到底下这些娃们,没一个随了父辈儿的,还真是不错,老陈家要是照着这么发展下去,肯定能辉煌起来。
“好,好,永韬永翠也好。
来,二姑奶奶从外头刚回来,带了点儿好吃的,你俩拿去吃吧。
别满院子跑了啊,消停一会儿,瞧你们跑的一头汗了。”
巧莲从背包里拿出一盒京八件儿点心,塞到了永韬手里,“慢点儿吃啊,可别呛着了。”
小孩子哪有不馋的?陈家有钱也是最近的事情,再说也不可能舍得成天给孩子们买好吃的啊。
所以永韬永翠看着那精致的点心盒子,当时就喜欢上了,忙不迭谢过了巧莲,然后接过来抱在了怀里。
“哇,好漂亮的点心啊,好香呢。”永韬打开盒子,俩娃发出一阵惊呼。
之后永韬捏了一块点心,送到了陈民丰的嘴边,“爷爷,你尝尝。”
那边,永翠也拿了一块递给了巧莲,“姑奶奶,你也吃。”
要不说小辈儿的这些娃都出息呢,从普通的小事儿上,就能看得出来。
想当年万喜几个吃东西,可从来不知道让别人。
再看看永韬永翠,比万喜当初可是小了好几岁呢,吃东西却知道敬着长辈,这就是差距。
巧莲心里感慨,几个侄儿少年时候都是混不吝,没想到一个个都挺有福气,娶了几个好媳妇,倒是把陈家的家风都给改了。
看看这一辈儿的娃们,多稀罕人啊,这就是母亲教育的功劳。
陈民丰和巧莲都挺开心,也没拒绝孩子的好意,各自接了点心,然后让孩子们拿着剩下的去吃。
结果俩孩子抱着盒子进屋,又去分给奶奶妈妈和爸爸了。
“三哥,你这老了老了,倒是享福了啊。
咱爹娘留下一笔钱,足够你吃喝不愁,还有这么孝顺的孙子孙女,往后什么事情也不用愁,就等着享福吧。”
巧莲没有跟着一起进屋,倒是站在院子里,跟陈民丰说起话来。
陈民丰一听这话,老脸有点儿抹不开了,“咳咳,二妹,你这是笑话你三哥呢是吧?
我当初那么混蛋,真是没想到还能有今天。
唉,有时候我就在想啊,咱爹也算是英雄了一辈子,咋就生了我们这三个啥都不是的儿子呢?
幸亏这小一辈儿的看起来都不错,将来能有个好前程,要不然啊,我都觉得对不起咱爹娘。”
陈民丰岁数大了,也没以前那么混蛋,得闲的时候自己琢磨,越琢磨就越是觉得,当初真是太混了。
“行了,哥,都过去多少年的事儿了,还想那些干啥?我就是随口一说。
如今咱只要好好干就行了,你跟万喜父子俩分了二十万呢,这二十万就算是啥都不干,只要好好过日子也足够用了。
再说你这不是还打算的挺好么?往后日子肯定不愁,也算对得住爹娘了。”
第1152章 都有变化
“二妹妹到家了咋不进屋呢?
老陈你也是,二妹妹坐车肯定累的慌,你还让她站在院子里跟你说话,赶紧进屋唠呗。
屋里烧的水,沏一壶茶慢慢聊就是了。
我跟晓雅已经把饺子包的差不多了,等会儿咱就煮饺子吃。”
巧莲难得来通化一回,周氏还不得好好招待?
如今的周氏也跟以前不一样了,对几个小姑子都特别客气,跟婆家人相处的都挺好。
昨天接到曲维扬的电话时,周氏就盘算好了,今天特意去买的肉,下午跟儿媳妇又是和面又是剁馅儿的忙了好一阵呢。
这会儿饺子快包完了,就等着巧莲到家,煮饺子吃。
“三嫂,不用那么麻烦,随便吃点儿什么都行。”
巧莲一听嫂子这话,心里也挺舒坦,这夫妻俩都变了,比以前好了太多。
母亲虽然不在了,可他们兄妹并没有因此而生疏,这就挺好。
“那可不行,二妹妹难得来一回,不说是山珍海味的招待吧,咋地一顿饺子你三嫂还供的起呢。
来,进屋,进屋坐。”周氏过来,扯着巧莲进了屋,到东屋坐下。
“咋样儿?这房子还行吧?虽然比不上你们家收拾的那么好,反正宽敞数挺不错的。
我住过来就觉得心里可舒畅了,不像以前住在公房,成天这心里就跟透不过来气儿似的。”
周氏一边说着话,一边给巧莲沏了茶,巧莲这边,又从背包,实际上是随身仓库里拿出来不少东西。
有几样吃的,点心、烤鸭等,另外还有两包颜色特别好的毛线,留着给俩孩子织毛衣挺好。
“三嫂,这都是嘉和还有沈家给我带回来的东西,我这次去首都挺忙,没时间各处转悠,就是他们给带的,大家伙分点儿吧。
这二斤毛线挺好的,留着给孩子织毛衣好看。”吃的是沈家他们买的,毛线其实是巧莲从系统里换的。
家里亲戚这么多,那点儿东西不太够分,当然得再添点儿。
“二妹妹,你看你,过来就是了,还给我们这些做什么?你这大老远的带回来不容易,可别都给了我们。”
周氏看着巧莲背的那个包也不算太大,担心巧莲把东西都给这边了,回去自家啥都没有。
“三嫂,还有一些东西,我没自己带回来,走邮局邮寄的,过几天就到了。
我一个人往回走,拿太多东西不方便。放心吧,家里不缺。”
巧莲随便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不然她就背着个不大的包下车,咋跟周氏解释啊?
周氏一听这话,点点头,“还是你脑子好使聪明,也对,这路上带着一堆东西不方便,还容易招贼。
走邮局就是慢点儿,吃的不行,别的东西到不要紧。
那既然你还有,我就不跟你客气了,这两包毛线颜色真不错,新鲜水灵。
蓝的给永韬织毛衣,粉的给永翠织,足够用了。谢谢你啊,二妹妹。”
都是自家人,推来让去的没意思,既然巧莲要给,也就没必要非得拒绝,收着就是了。
于是周氏把吃的放在柜子上,把毛线给了晓雅。
晓雅刚才在厨房烧火呢,这会儿也进屋来,跟巧莲打了招呼,然后端着包好的饺子就出去了,锅里水开了,赶紧下饺子吃吧。
“二姑,你在屋里坐着啊,我这就煮饺子去。
你这一路上坐车,估计都是随便啃点儿什么对付一口,也没正经吃点儿饭,等会儿尝尝我和我妈包的饺子,晚上多吃点儿。”
晓雅不错,说话办事都干脆利落,对陈家人,对几个姑姑,都特别亲近。
要不说娶个好媳妇旺三代呢?万喜这小子也算是走运,找了晓雅这么个好媳妇。
“我这一来,让你们婆媳俩受累了。”巧莲笑笑。
“那我就不去厨房帮忙了啊,坐车的确是累了,我稍微歇会儿,今天就全看侄媳妇的。”
巧莲也没跟晓雅客气,坐在屋里跟陈民丰说话,并没有进厨房帮忙。
倒是万喜,估计是看着媳妇忙,进厨房帮着烧火去了。
厨房里万喜夫妻忙着煮饺子,屋里巧莲和陈民丰夫妻随便闲聊,陈民丰夫妻少不得要问一下巧莲在首都的事情。
巧莲也没瞒着,就说了她去买铺子开店,还有给沈三江治病的事情。
“哎呀,那要是照二妹妹这么说,在首都开个店还真是不少挣呢。
嘉和几个脑子好使,还有二妹妹帮着,往后肯定是不少挣,行,这挺好。”
周氏一听说烤肉店生意不错,也替巧莲高兴。
“我算是看出来了,这年月啊,还真得自己干点儿啥,不能光指着铁饭碗,死工资。
你三哥在厂子里这也二十几年快三十年了吧?到现在也就是挣五六十块钱的工资。
不行,太少了,还得干点啥,有个活钱儿。
虽说咱家现在有点儿家底,那也不能干等着,还是得做买卖。”
周氏听说嘉和他们挣钱,只是羡慕却并不嫉妒,只是有点儿心急。
她也想开个什么店挣钱,趁着现在这机会,肯定不会错。
“你还不知道吧,你二哥家万珍,现在在省城开了个早点铺呢。
前些日子二哥写信来说,万珍那铺子挺好的,一个月不少挣呢。”
今年过年的时候,万珍领着孩子回来,陈民安和万褀商议之后,给了万珍一万块钱,让她回省城买套房子住。
万珍拿了钱,果然买了房子,但不是住宅,而是铺面,然后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