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才怀孕多长时间?两个来月没到三个月呢,这些天好不容易养的精神了点儿,你又嘚瑟什么?
那林子里是好玩儿的地方?里头树棵子倒木有的是,万一一个不小心绊倒了咋办?
你和维扬盼了这么长时间才有的孩子,你怎么就不能消停点儿?”
“不行,你给我老实儿的在家呆着。
合着你不去上班,不去下地干活,却领着孩子进林子,你就不怕让人家看见了,背地里议论你?”
老太太岁数大了想的事情多,逮着巧莲一顿臭训,就是不许巧莲进山。
“妈,我姥姥说的是,你还是好好在家养着吧,可别出去了。
我跟佳媛俩人领着阿黄阿灰进林子,也不走远,有什么我们就往回捡点儿什么,没有就算了。
妈,你可别去,你要是去了,我们还得分心照顾你。”嘉康也不赞同妈妈进山。
“我们都大了,知道轻重,妈放心就是。”说完,俩孩子就这么背着背筐走了。
巧莲就只能这么看着闺女儿子的背影发愣,好办天,这才回过神来。
“娘,孩子真的是大了,不是以前喽。我都有点儿想不起来这俩孩子小时候啥样儿了,好像他俩挺小就特别懂事。
那时候才多大?五岁吧,秋天就帮着我,去林子里捡栗子、摘红姑娘儿呢。
一转眼,俩孩子都这么大了,嘉康都到我耳朵了呢,再有三两年,估计就该跟我一样高了。
真好,孩子大了。”巧莲满脸欣慰的念叨着。
“是啊,这几个孩子都让你教的很好,懂事体贴会干活。
你看最近,嘉俊都没有以前那么闹腾了,还知道帮你去摘菜呢。”
老太太也很感慨,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曲家不穷,可几个孩子都特别懂事。
就连一向最调皮的嘉俊,自从听说妈妈肚子里有小妹妹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早晨起来帮着巧莲打洗脸水,白天还时不时的端杯水送给巧莲,再不然就是帮着巧莲去院子里摘菜。
要是巧莲说腰疼或者腿疼了,嘉俊就会赶紧跑过来,给巧莲捶捶,小小的人儿抡着拳头给妈妈捶腿的模样,简直太暖心了。
“是啊,我感觉一夜之间,孩子们就全都长大了,个个都懂事好多呢。
看起来,有个小的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上头这几个都知道,他们以后当哥哥姐姐了,要给弟弟妹妹做榜样呢。”
提起嘉俊最近的变化,巧莲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个精力旺盛成天调皮捣蛋的混世魔王,好像一下子就变了样子,变成一个很体贴的小暖男了呢。
“多好啊,他们都懂事听话,你就能少费点儿心,不然你这挺个肚子再满哪追着嘉俊那皮孩子,我一想都觉得头疼。
幸好这娃最近乖了不少,咱们都省心。”
老太太岁数大了,哪能跟得上嘉俊那皮猴子?之前老太太还担心来着,这要是一天让她跟着嘉俊嘉和,非得给她累出个好歹不可。
没想到俩孩子一夜之间竟然就变得懂事了,不疯不闹的就在家里玩儿,这倒是让老太太松了口气。
“得了,既然俩大的进山去,咱们也赶紧把院子里的菜收拾收拾吧,别哪天下霜,这一园子的菜可就白瞎了。”
第357章 体验生活
春种秋收,是庄稼院里最忙碌的时节。
如今各家都已经归到合作社,到了这秋收时节,不论男女,为了自家工分多一点儿,全都下地干活,往回抢收粮食。
今年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看起来比去年更好。
庄户人家一年到头忙活,为的就是这点儿粮食,一看见地里的庄稼长得这么好,干活的,一个个都合不拢嘴,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哪怕是累的汗流满面,也觉得心里比蜜甜。
合作社里去年开始养了些牲口,今年又添了不少,到秋天都养的差不多大了,干活不错,这下子就感觉出来,比往年干活要快好多。
于是地里面忙着收割,那头有人赶紧装车往回拉,拉回到东坎儿上空地晾着,几个太阳之后,黄豆高粱就可以脱粒了。
大营乡处处都是丰收景象,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巧莲今年不能下地干活了,曲维扬倒是正好有时间在家,于是跟着下地干了五六天。
多少的就算是那么个意思,免得一点儿不干,怕别人有意见。
曲维扬就那么几天假,假期到了自然还得回去上班,曲家也就没人去地里干活了。
只是嘉康佳媛俩人,或者进林子捡萫子核桃蘑菇,或是拎着小筐,去地里捡漏儿。
主要就是捡谷穗、高粱穗,或者是掉在地里的黄豆。
尤其是黄豆,这玩意儿割的慢了太干,容易爆荚,豆荚裂开里面的豆子落在地上,金黄的一片看着太可惜。
只要地里收割过了,社里是允许孩子们进地里捡的,所以嘉康他们每天都有活干,忙活一天回来,也能捡半筐粮食。
巧莲对孩子们的这种举动,表示赞同,孩子从小就得好好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这样他们才能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不会因为家里条件好,就各种浪费。通过这样的事情,也让孩子们都了解,父母的不容易。
“妈,捡黄豆好累啊,看着地上黄黄的特别显眼,可真正捡的时候才知道,费了半天工夫,也就捡两把豆子而已,真是不容易。”
晚间吃饭的时候,嘉康看着桌上的饭菜,想起来捡豆子的不容易,不由得发出感慨。
“种地真是不容易,太累了,以后可不能浪费粮食,太可耻了。”
巧莲夹了块肉放到嘉康碗里,然后就笑了,“我很高兴,你能有这样的见解。
等着明年秋收,你俩带着嘉俊嘉和下地,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巧莲笑眯眯的说着。
两个大的小时候吃过苦,所以他们知道生活艰难,从小就格外节俭,以前巧莲还为了这件事,特意开导过嘉康呢。
跟哥哥姐姐相比,嘉俊嘉和这俩娃就幸福多了。
自打他俩出生,用的东西全都是新的,吃的饭菜都是巧莲精心烹制。
这俩娃从小就习惯了家里的生活,根本不觉得如今的日子有多么可贵。
嘉俊还好些,他吃东西特虎,什么东西都能进嘴,只要进嘴了就绝对不浪费。
但是嘉和不一样,小时候嘉和身体不好,巧莲对他多了几分娇惯。
别的方面还差点儿,唯独这个吃东西,只要嘉和觉得不好吃的东西,谁劝都没用,给他吃他就吐,有时候吃饭还爱挑菜吃。
巧莲真的希望,能有机会让嘉和下地去看看,看人家是怎么干活的。
也让他知道知道,日子没那么容易过,也不能挑挑拣拣。
“妈,不用明年,明天就行,明天我们就领着他俩下地捡东西去。”那头,佳媛笑嘻嘻的说道。
“妈妈不是说过么?我们五岁的时候就帮着妈妈干活了,嘉俊嘉和都六岁了,早就该帮着家里干点儿活了。”佳媛瞅着俩弟弟,笑眯眯的说道。
巧莲一听这话,还真是愣了下,可不?当初在石家沟,嘉康佳媛才五岁呢,就能干活了。
如今嘉俊嘉和都六岁了,还在家里呆着,倒不如跟着下地去捡点儿粮食回来,也让孩子们都体验一回生活不容易。
往后看他们还不出息?要是不出息,那就只能留在石嘴子种地过一辈子了。
“他俩跟着能行么?你俩又要捡粮食还要照看他俩,我怕你们忙不过来。”
巧莲对闺女的提议也满心动,但是又怕俩皮小子在外头作的没个模样,于是再次问佳媛,能行么?
“妈,你就放心吧,嘉俊嘉和只要是跟着我们一起去地里,我们肯定看住他们,决不让他们乱跑。”佳媛拍着胸脯保证道。
闺女都这么说了,巧莲还能说啥?
于是第二天,曲家四个孩子都拎着小筐,来到了仙人桥生产队秋收的地方,只要看见有谷穗儿高粱穗落在地上,就赶紧过去捡起来。
地里可不止这几个娃,嘉康瞅了一眼,大半都是学校里读书的,其余有一部分估计是还没上学,很可能是家长舍不得钱。
“曲嘉康,这穗谷子是我刚才不小心掉了的,你得还给我。”嘉康正弯腰捡起一穗谷子的时候,忽然身边有人喊道。
嘉康扭头看了一眼,这娃不是学校里的同学,看起来也是十来岁了,长得挺胖乎,一脸的横肉,看起来就不太好惹。
“孙立国,你这话说的不脸红么?你刚才根本就没在这边路过,什么时候你筐里的谷穗,就落在我前面了?”
嘉康看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