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运去多少铁,产出多少刀兵就全都有数了。至于说朝中几大势力,不消说,寒门这一边是坚决的站在王况这一方的;文官方面么,世族和王况有着不浅的经济利益挂着,自己又不管军,当然也是支持王况;而士族呢,才到贵族行列里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仰世族的鼻息,自然也是跟着世族走;武官这一边,除了那些镇守一方的外,其他以三驾马车和李靖为首,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站在王况这边,所以说,真的是没人敢提把刀兵坊从东平挪出去的。
“说说,快说说,东平出什么好东西了?”徐国绪一连声的催促着皮三,其实他自己不急,但皇帝急啊,所以,他这个太监就必须比皇帝还急。
“据那盐铁行商说,说是天剩和天富这两位管事的,竟然琢磨出了什么炒钢法子,嗯,他是这么说的,某就想着,这钢怎么炒?难道还像厨房里的大师傅们炒菜一样的用锅铲去炒?哎哟娘咧,想想手都发烫。因此当时某就不信,但那行商说,这事千真万确,已然报到州衙门了,现在喜报估计已经在半路了,不日就可报于圣人知晓。某一听,这是好消息么,就赶来给郎君报喜。”
果然是大喜事。未完待续。。
第五八九章 不要给国公了
铁和钢是不一样的,必须得有足够的韧性和强度,能斩金削铁的,才能称得是钢,这时代还没有一个量化的用来区分钢和铁的指标,所以就只能用直观的法子来检验,但这直观的法子也是最方便并且很准确的。&&
铁可以通过或是百叠或是揉制或是添加什么其他的东西进去而变成钢,但这世间掌握将铁炼成钢的法子的人,绝对不会超过一掌之数,而且其他人都是要花费了数日甚至数月的功夫,才能将一块铁锻成钢,因此,掌握这些办法的工匠,无一不是大唐的国宝,无一不是受到朝廷的严密保护和监视的。
而民间所用的农具,厨具,全都是铁制成,一个农户,如果他家的铁制农具损耗了,或者说菜刀之类的断了什么的,都要到当地衙门报备的,就连铁都要管制如此的严格,何况钢?
炒钢之法,早在东汉时就已经有了,并且是得到过广泛的应用的,当然这个广泛只是相对而言,充其量不过是用在兵器,而且是用在精兵的兵器,一把钢制的刀兵,珍贵到了王侯将相都喜欢拿来做陪葬品,可见其地位。其实,就是铁刚出现的时候,其价也是比黄金还贵的,许多贵族都已拥有一把铁剑而自豪,往往得到铁剑后,都要用黄金做柄,并且镶嵌以宝石,又要专门做个剑床,将铁剑架在面,摆在大堂的醒目之处,向客人炫耀。
但是很奇怪。后世发现了许多汉代的陪葬钢剑,并且文献也有记载炒钢之术确实存在过,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汉代的炒钢遗址,但是汉之后的遗迹里。就没有发现过任何的炒钢炉遗址,仿佛炒钢之法就此凭空的消失了,而且王况来的这十几年里,也听人说过炒钢之法,但就是没见着一块是用炒钢法炼出来的钢,以王况现在的地位,基本是要什么材料都可以得到,那么是大唐只有这么一点点的材料。如果王况开口,李世民也会满足他。
王况以前所见到的钢,基本都是属于百煅或万煅钢,一块铁要经过万煅才能成钢。就是每天锤个三百次,那也至少需要一个月之久,比起百叠法来说,又费力又费时。
王况只能猜测,或许是汉之后的长年动乱。而导致了炒钢法的失传,或许有那么一两个匠人是得到传承了的,但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肯露出一点半点的痕迹出来。…
皮三是知道钢和铁的区别的,但并不知道炒钢之术的重要性。但李世民岂能不知?有了炒钢法,就意味着大唐拥有了可以量产的好钢。意味着大唐的刀兵从此将可以一个大台阶,唐军的战力从此将得到大大的提升。用钢来对付那些还在大部分使用青铜做兵器的番国,优势就将更加的明显。
“果真是炒钢之法?”李世民激动得手都有点抖了,他自己征战十几年,这感受可比其他高高居于庙堂之的帝王要深得多。
“是炒钢之术,没想到这俩小子倒也能琢磨,某只是跟他们提了一提,才一年多的光景,这就钻出来了,如此的话,这东平倒也需要妥贴的保护起来。大郎,你速速以某的名义给江南镇军府去信,请他们多派些镇军前往东平,另外,也请那些驻扎在建安的羽林兵士们全都去东平,将他们兄弟二人所在的工坊严密的保护起来。”王况看了看李世民,见李世民轻轻的点了点头,就又补充道:“嗯,就说是陛下的意思。”
黄大抱拳应了声就跑,写信他也不会写,他和王况一样,都是只会看不会写的,王况呢,比他稍微强一点点,能写大白话,但写不了文诌诌的信出来,而黄大呢,则干脆是只能写一两句,类似什么一路平安啦,一切安好了等等。
徐国绪瘪了瘪嘴,没吱声,其实在场的人里,除了李世民父子因为还想继续微服而不能写信外,徐国绪就是他们中最能胜任写信这个差使的了,但他偏生又是寺人的身份,如果说东平的工坊是属于他内府的产业的话,他写是没问题,但关键是从一开始,王况就将东平的工坊给划归到了李业嗣的镇将府直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了,就连东平县令都指挥不动王天剩和王天富兄弟俩的。
“二郎,若是这炒钢法摸透了每年可产钢几何?百斤还是千斤?”李世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产量问题,同时也是暗示王况说这炒钢法能不能传授给其他人。
“不是每年千斤,而是每旬千斤,若是朝廷能多拨忠心匠人一起炒钢的话,只要有足够的生铁,只要有足够的人手,足够的石碳,就是日产千斤也是不难。”王况笑了笑,如果在没有发现石碳之前,他不敢做这样的保证,但是有了石碳这个更稳定热值更高的燃料之后,王况就有这个信心了,炒钢法,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保证铁水温度的稳定,太低了,杂质不易氧化,太高了,铁水反而氧化了。
技术自然自己拿了出来,王况就没打算独吞过,在王况看来,只要能保证了技术不会流出到大唐之外去,哪怕整个大唐的铁匠和冶匠都掌握了也没什么要紧,而且还是掌握得越多越好,最好是钢的产量之大能够普及到农户的日常生产中去才好,有好工具也是提高生产力的一个关键。
当然想要将一门技术永远的保密下去,那是痴人说梦,王况心里的理想状况就是,至少要保证在大唐随便跺一跺脚,其他国家都要抖三抖,大唐打一个喷嚏,其他国家的帝王都要缩一缩脖子的时候之前不能流传出去,到那个时候,大唐已经是这个世界不可战胜的存在了,其他国家就是拥有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端的武器也是对大唐这个庞然大物莫可奈何的前提下,才可以将先进技术传出去。
毕竟,整个世界,都已经被王况列入了大唐将来的疆域范围之内,所差的,不过是时间而已。到那个时候,除了大唐,再无他国,然后再经过几百年的文化融合,民族融合,让所有人都真心的接受了自己是大唐子民了,那么,以后这个世界将会有如何的发展?王况不敢想象。
“善!”李世民没有多说,只说了这么一个字。
皮三越发的觉得这个秦郎君不一般了,赶紧的找了个还要继续监视那帮“思密达”的理由溜了,出得客栈门,皮三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是湿透了,虽然不无天气热的原因,但平日里可不是这样的。
管他是谁呢?某只消跟着郎君混,以后的日子,美着呢,皮三甩了甩头,摸着怀里那块温润的白玉,将心中隐隐腾起的一丝让他觉得惶恐的感觉抛到脑后去了。
李治小子满眼是崇拜的小星星,看着王况:“先生真是厉害,连失传了的炒钢法都知道。”
李世民摸了摸他的头:“你这位先生会的东西还多着呢,且看着罢,不用一年,他又能整出不少事来,这是个不消停的家伙呢,可惜了,要不是你阿母疼惜你,某倒是想让你就跟着你先生几年。”
没搞错?真要让李治这小子跟自己?那自己不就成了帝师了?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李治叫自己为先生,那都是属于私人行为,王况的这个“先生”并没有经过朝廷的任命和封赏的,只有得到相应的少师、少傅、少保之类的官衔,才能被朝廷所正式承认,被官员所正式承认。师者,主讲经文等偏向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