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小灰雀)-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路也是有讲究的,同样是路,可以修得坡陡,也可以修得坡缓;也可以修的坑坑洼洼,也可以修得又平又硬。要是修路的官兵怠工的话,这路可能用个三两年,雨水一冲刷,就废了;要是积极的话,就是先挖下去,然后垒上一层细石,铺上泥土夯实了,再铺细石泥土夯一层,最后才会在上面夯一层三合土,三合土一经夯实,铺上一层细砂后,那路就是一般的雨水也冲不垮的了。

    正因为同样是路,差别有如此之大,由不得饶州官员不,这路要是修得陡了,马车牛车上不去,行商还是不会选择走这条路,宁可走远路的,谁愿意冒着车倾货翻的危险?那么他们也别指望着从这路上得了好处。

    那些个校尉就奇怪了,建州修路,你饶州来凑热闹?不过么,不吃白不吃,不玩白不玩,他们也不愿意深究其中的奥秘,反正将路修好了,早点交了差才是最真的。

    归德郎将从五品下,姓李,是李靖的家将出身,本来按律他这个职位最多只能领兵四千,但这次不同,不是打仗,所以就破例让他带了一万多的人马,总不能说你派个能带一万兵的正五品定远将军来吧?李业嗣现在的实职也不过是正七品下的下镇将。

    派这个李姓归德郎将来就是为了让李业嗣能够节制于他,因为出身李家,所以算是李家一派的嫡系人马,李业嗣也能指挥得动,要是换了其他人来,就说不准了,而且,修路而已,没必要派个将军。

    唐时的军队职衔很多,骠骑大将军最高从一品;接下来按一级一级的排列就是(为了方便灰雀以后写书,也方便书友以后的对照,全列出来了):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镇军大将军,从二品;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怀化将军, 正三品下;

    云麾将军, 从三品上;

    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上;

    归德将军, 从三品下;

    忠武将军, 正四品上;

    壮武将军, 正四品下;

    怀化中郎将,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 从四品上;

    明威将军, 从四品下;

    归德中郎将,从四品下;

    定远将军, 正五品上;

    宁远将军, 正五品下;

    怀化郎将, 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 从五品上;

    游击将军, 从五品下;

    归德郎将, 从五品下;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上;

    昭武副尉, 正六品下;

    怀化司阶, 正六品下;

    振威副尉, 从六品上;

    归德司阶, 从六品下;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上;

    致果副尉, 正七品下;

    怀化中侯, 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 从七品上;

    翊麾副尉, 从七品下;

    归德中侯, 从七品下;

    宣节校尉, 正八品上;

    宣节副尉, 正八品下;

    怀化司戈, 正八品下;

    御侮校尉, 从八品上;

    御辱副尉, 从八品下;

    归德司戈, 从八品下;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上;

    仁勇副尉, 正九品下;

    怀化执戟长上,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 从九品上;

    陪戎副尉, 从九品下;

    归德执戟长上,从九品下 。

    一共是三十级,四十三个职衔,比之后世的军衔要分得更细,更复杂,这其中有不少的职衔同时也是爵衔,比如致果校尉和致果副尉。

    一般可以这么理解,大将军相当于五星上将,游击将军以上则相当普通将军(含准将或大校),归德郎将以下,怀化司戈以上则大致相当于校官,剩下的则是尉官,至于火长,伍长,则是相当于普通士官,队长一般都由级别低的校尉担任。这样分并不是很准确的,但大体上能对上号就是了。

    这一套制度是基本沿袭了汉武帝时的设置,一直到宋明,有的皇帝是干脆直接照搬,有的则是稍加改动,或增加一些衔职,或减少一些衔职,或是改掉个别名称,但改动的地方也是很少,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

    王况可没那么多心思去记忆这些,文官的那一套品级,都已经让他头疼万分,到现在,当宣德郎也两年多了,还是没记全,要让他再记一套军职,他才懒得干,所以,既然李业嗣是他修路的坚定支持者,就全一股脑的推李业嗣头上了。

    反正随军来的还有工部的匠官,路该修才好,就由这些专业人士去把握,丹霞地貌的好处就是你只要开了山,将路铲平就行,根本不必要再挖坑夯土,要夯土的那段路,在饶州境内,就让饶州官员去头疼吧,王况捏准了他们不会乱来,放心得很。

    王况的心思几乎都放在了慎家的抛秧试验中去,这个春天,他几乎都忘了睡懒觉是个滋味了,天天早上早早的就起来,吃过早点后带了三白,骑着马嘚嘚的往那片田里跑,有三白在,他省事许多,双手完全可以不握缰绳,只管扶在马鞍上,闭着眼身子随着马的小碎步,一颠一颠的,如同坐轿子一样摇摇晃晃的打着盹就好了,到了地头上,三白就会撒开楸着的马耳朵,转身吊在王况胸前,王况也就,地头到了。

    本来王况开初还想着说,也不是没大杀器的,马蹄铁和双蹬啊,可以搬来给李老2用用,但是当它得到这匹徐吃货特地帮他选的马后,就死了心了,为,马蹄铁早有了,双蹬也是早有了,之所以不能在民间普及,主要原因不外是铁的管制制度而已,但在军队里,没有哪匹战马是不配双蹬,不钉蹄铁的。

    也只有王况,运气好,一来就直接的和林明黄良搭上了线,几乎没有感受到铁器管制带来的约束,想用多少铁开口就是。也是直到了要改犁了,看着那硬木做的犁刀,王况这才第一次感觉到唐时的铁的缺乏来。

    找铁矿不是办法,唐兴境内的临江村边上就有一个硫铁矿,具体位置王况不,只不远,可找到铁矿有用?在这冷兵器时代,铁,绝对是属于管制商品,哪怕你开得再多,也不可能让农户们都用上铁制农具,肯定是优先用到军事上的。

    再者,王况也早就把初中化学里学到的铁矿冶炼办法全还给了老师,如同水泥一样,只大概原料,但具体到配比,具体到温度的这些细节,已经全丢到爪哇国去了。细节决定成败,要把这些细节都摸透了,只要肯投入,也不是做不到,但犯得着么?

    你要水泥?水泥能比捣了糯米饭的三合土硬多少?王况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节目,出土的一个棺椁,最外层就是用的捣了糯米饭的三合土糊上的,坚硬如花岗岩。如果要去研究水泥,算下来,自然还是三合土合算,亏本的买卖,王况不做。

    铁也一样,这时候的冶炼技术并不发达,冶炼出来的铁比青铜好不了太多,又发脆,稍微一受重点的外力,就完完了,在农具里还不如黄胆木(闽北叫黄胆芪,因其木色嫩黄如胆汁而得名,但凡是一把木匠师傅很喜欢的刨子,其本体基本都是用它来做)好用。

    黄胆木闽北漫山遍野都是,这个木头的好处就是和泥土尤其是田里的泥摩擦后会变得很光滑,这个光滑并不是说木头的质地被磨损后产生的,而是在摩擦过程中,将表面的质地挤得更扎实产生的,经过磨实了的犁刀寿命并不短,一年一换就行,这和用铁刀也要一年一磨差不了多少。黄胆木的本身质地又硬,还保留了木材的弹性,可以说是硬度和韧性全都具备了,因此现在新做的犁,用的基本都是黄胆木做的刀。

    用黄胆木的成本可以说比用铁便宜许多,只要将犁刀做成可拆卸可更换的,磨损了后再换个新刀就成,那么多山,那么多黄胆木,可以说,做一把铁犁刀的钱都够做几十把黄胆木犁刀了。

    当然在锋利程度上,黄胆木肯定是远不如铁的,可这又有?这是水稻田,不是旱田,那田里的泥,初春一放水沤上几天后,随便手一插就能插很深进去,锋利与否,在水稻田里并不是很重要。

    王况是让慎家的人每丘田都用不同的抛法插秧的,有的零乱些,有地整齐些,有的每茬的秧苗多些,有的少些,犁地的深浅也是不一的,可以说,十几丘田,没有一丘田是一模一样的。王况这些天要做的就是监工的工作。

    这第一次,王况只能是辛苦些,带着慎家的种田好手在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