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小灰雀)-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若要是喊一声李三郎,赵五郎这样在建安的大姓,那就应得多了。

    所以,倒是没人会在姓上造假,这姓名发肤,受之父母,不是谁都愿意改的。除非是非常少见的姓,比如说尉迟保琳的姓,只要一报尉迟两字,那多半都能引起别人的遐想,这是不是尉迟家敬德家的啊?

    孙家庄上现在已经几乎没秘密可言,又有孙家几个老成精的在那,所以王况才说他们蹦不起来。

    不过,既然他们按捺不住了,王况准备给他们创造创造条件,过段,给他们换换地方,要是现在换的话,假如精明的,恐怕会联想到这和他们向陈大几个套近乎有关而生警觉,或许就这么跑了也不一定。

    王况可不想他们没“完成任务”就跑了,要是这样,李胖子说不定还会再派人来,再派谁来,那就很难了,就变成了敌暗我明,而不是现在的敌明我暗的态势。这可不是王况希望得到的结果,再说,李胖子那边一直没动静,估计还和这对假乞丐没有“暴露”有关。

    陈大他们说的不光是这些,这中间也提到了有几个嫁了出去的王村女儿,算是王村幸存者了,去年清明,有带了香烛去王村祭拜的,还说等到今年清明到了,他们还要回转回王村去,帮着那些王姓女儿扫扫墓的。

    这话让王况在那小间里吃着饭,脸红了一下,这是他极大的疏忽,诺大的一个村子,上百口人,既然有娶进来的,自然也就有嫁出去的,三个是王村的继承者,她们又何尝不是继承者呢?

    但自古以来,都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除非说父母这头的男丁死绝了,才会有女儿来继承家产的事情发生。可能陈大他们就是因为这点,加上王村还有王况三个男丁在,继承整个王村的田地是理所当然,所以也就一直没跟王况报告这事。

    但是既然王况已经听到,他就不能不管了,当下跟王凌商量了下,田地是不可能让她们继承了,但却是可以在其他地方帮持一二,让这些王村出去的女儿过上好日子,在夫家能抬得起头来。

    王凌被抓时已经年纪不小,所以村里面嫁出去的女儿,他大多都认识,就是不认识也不要紧,只要认识几个,再由这几个一一的去记忆去寻访,然后对照一下县里面存了档的户籍,就能对比出来,不怕有人来冒认,倒是怕会遗漏那么一个两个的。

    王况心里其实很敬佩这些嫁了出去的王姓女儿,在建安已经如此的发达,却是没人前来认亲,这就是这个民族自力更生的民族性了。

    但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来,这一房,包括了王凌这一房,怕是已经没了没了姑姑,就是有,也是在战乱中离乡背井,不迁到哪里去了。不然,就只要王况在,断不会有姑姑不会心存了找到亲人的侥幸,而到建安来的,王况王冼可是成天街上走,而且王况王冼的各自父母名讳,也几乎是建安家喻户晓的。

    寻找王村家嫁出去的女儿的任务,就交给了王凌,他是州衙门班头,等到这任满了,就要升为总班头了,顶了原来那个老班头的位置,带衙役下去巡视本就是王凌的工作,自然也就可以利用这个工作之便来寻访,同时,正好陈大他们也没事做,就让他们都跟着王凌多到乡下去走走,一起帮着寻访。

    州衙门一共有五个班头,每个班头下又各有五名副班头,然后每个副班头下又各有十名衙役,每个衙役又都带了一到三个类似后世临时工性质的帮办,算起来王凌手下,就有几十近百号人马,若是等到夏末,建州的考课完成,他顶了总班头的位置,能调动的人马句有四五百号人,也算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当然这个力量不是绝对的,只有班头,副班头是流内的,是固定官职,是由朝廷拨付薪俸的,衙役都是半临时工性质的,只在州里有名册,由州里拨给薪俸,只比帮办地位略为高些,平时也都有的田地要种,只有闲时才能来衙门站班。

    县衙门也是如此,可以说,县衙门的衙役和州衙门的衙役的地位是一样的,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只不过在平时办差的时候,县上的会尊敬州上的一些而已,同理,大理寺的衙役也是一样的地位,不会出现后世那种部里随便一个办事员,等级也比地方一个派出所所长高的现象发生。

    甚至,在州里当衙役,比起在县里当衙役还要辛苦一些,拿同样的薪俸,干的活要更多些,因为他们是机动的,哪个县上缺人,就要被抽派去那个县几天,唯一的优势是,他们住在州衙门所在地,仅此而已。

    所以王凌自从当头后,在家的并不多,这还是黄良对他特别看顾,许他不用去签到的份上的,但王凌却是坐不住,闲不下来,总是带了衙役出门去巡视,一个是他坐不下来,另一个自然就不不想给王况脸上抹黑的缘故,所以即便是有其他班头告假,他都会去顶了他的工作,所以在衙门里人缘不,加上建安人人都承王况的情,王凌接总班头却是没人有意见,即使他是资历最浅的。

    王凌人缘好,所以请其他班头在巡视的过程中帮打听也是都给积极的应了下来,接了的在巡视过程中也都留心查访。

    又有陈大几个独立去找的,这么几天下来,还真被查到了几个,其中一个还竟然就在建安城内,其他的几个,都是嫁到老师巴交的农户家里,这些人家都还淳朴,王家女儿在他们家倒没被歧视的,大多还都因了这两年王况的崛起,在家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建安城的那个,算起来如果按辈排,应该是叫王况为叔的,已经三十多岁了,她出嫁的时候王凌已经懂事,所以见了面还依稀能记起。这个叫英娘的王家女儿,因为在城里,受王况的影响是最大的,如今已经是一家之主,家里面,不光是听她的,就连公婆叔伯也都听她的,家里的帐也全由她管着。

    他们家只是做的在每个墟日到街上摆摆摊,卖些从乡里收来的为生,日子其实过得很紧巴,但却是没来找过王况,甚至如果不是王凌依稀记得她的相貌,这次王况提起了,他留上了心,见到面问了后,她的街坊邻居都是不竟然是小东家的亲戚的。

    自然是林小娘子和陈丫儿几个妇道人家上门去拜访的,问到日子既然过得这么紧巴,又为何不上王家来认亲,英娘只是笑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早就出了五服了,不好去打搅小叔父,再说了,这日子是紧巴了些,可孩子们不都穿上了新衣?也时常能吃到豚肉了,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这有了盼头,又不是熬不下去了,真要熬不下去了,再去找小叔父不迟的。”

    这话说得林小娘子是澘然泪下,她在长安,可没这见过这么淳朴的民风,倒不是说长安一地的民风不好,实在是因为城市大了,又有坊区相隔,这坊区,就如同后世的小区一般,安全是安全了,却也将人心隔离疏远了不少。

    陈丫儿自是见惯不怪的,她们家原来住山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再苦,回到娘家探亲,也是极少吭声的。

    在英娘和其他先寻访到的王家女儿帮助下,倒是找齐了在建州的二十多个从王村出去的女儿,这里面上有七十多岁的,下有才嫁出去还没到一年,王村就被屠了村的。

    大多数的人因一家人均不识字,又很少进城的,甚至是离了村子十几里外都很少去的,有的人到现在都还不王村已经平反了,都还以为依旧被定为附逆,所以也都不敢说是王村出来的女儿,怕邻里戳脊梁骨,而的呢,也基本就都小东家就是娘家的骄傲,有这层骄傲对她们来说,已经很够了,再说,这都嫁了出来了,早就不能算是王村人了,所以也就都没找上门来。

    当然这是女儿家的思想,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嫁了出去,就从此不算是王村人了。若要是男丁还有存活的,那自然又是另一番想法,自几本家或者说是长辈晚辈出息了,那当然要去投靠的,本家人么,总归是要用人的,用别人是用,用人也是用啊。

    建州是找到了二十多个,还有嫁到更远地方的几个,只有一个是确切地址和夫家姓名的,王况就派了孙二,他嘴巴比较能说,干这事是最合适,店里有黄廿看着,也不怕没人,再说,孙掌柜是总掌柜,可也是坐镇在店里的。

    孙二套了辆马车,带了钱去,如果是家境不好的,就在当地买了油米茶肉送去,再给点钱,让他们在当地找个营生做,要是愿意迁到建安来,自然是最好的;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