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边走,或者干脆就专门打日本人的黑枪好了。
  李秀的家人是从大连一路穿过辽宁、吉林又到的佳木斯,最后一站是汤原。她转过好几个学校,中间还因为没有学校休学过,对一路上的那些城市也没个很熟悉的地方,说不出什么想法,加上她觉得她现在算是王南的屋里人,自然王南说什么她就同意什么。
  二丫的确没见过世面,愣愣的一副你们说什么都好的样子表示同意。
  目标定下来,三人开始研究从哪条路走。
  王南说:“一条路是沿着松花江走,这条路没日本人的时候是最好走的,现在日本人把江上面的哈尔滨和下面的佳木斯都占了,中间应该也被他们守着呢。我家过来时就是走这条路,大马路离江边不远,日本人要是堵在路上,可不好绕过去。不带枪都没法走,带枪更没法走”。
  “还有一条路。”
  王南在来汤原时也听父母讲过另一条路。
  父母说过:从哈尔滨到绥化再到铁骊再往东可以走到汤原。他们特意提到呼兰河和西南岔河就发源在一座山头上,一条流向西一条流向东。找到西南岔河走就沿着向东走,看到汤旺河走到河口就是汤原。河对岸长腿子村就守着有条通往南岔河那边的路。向北,沿汤旺河往北的方向,也有路通到黑龙江边就是佛山县(后世嘉荫县),这一路都是车轱辘马路(马车压出来的路)。
  现在的汤原县管辖面积非常大,汤旺河流域几乎都归它管。多少年以后,在汤旺河的一个小支流伊春河边上,一个小屯子发展成一个林业城市,掌管着汤原县向西的大部分地域和铁骊县(后世铁力市),还有北面黑龙江边的佛山县、乌云县(这两县是后世的嘉荫县)。
  小村落的猎人们也说过这条路,他们讲的是山路:从山里那几个草棚子向西,翻过山就看到了汤旺河,往南走点就是西南岔河。
  三个人一致说走这条山路。
  中午吃完饭,李秀和二丫的针线活就开始收尾了,几个包已经大致缝好,二丫试了下装东西,还算结实。当然,急急赶出来的活儿,针脚还不密实,这个可以慢慢来。


第十九章 二丫不笨

  三个人开始将东西打包,等所试着背上包的时候,三个人互相看着一身都是包的怪样都笑了起来。
  包里的东西主要是李秀在安排,从衣食住行都做了准备。
  最后三个人带了如下东西:
  王南是主要劳力,以带武器为主:马枪一把,单个的剌刀一把。背包挂着小铁楸小手斧,雨衣,军毯,帆布各一件,日本人的衬衣袜子也各带了两套(这个每个人都带了,有时间要改成替换衣服)。空出来的地方放的都是各种粮食。两串后盒600发子弹,都用日本人的绑腿带子捆起来压在背包上面的军毯上面。腰上扣着的一条正常的弹药带120发子弹,还有一条120发放在前面小圆包里。外加水壶饭盒和小挎包,杂七杂八的小东西都放在这里。
  李秀带的以吃的为主:一把备用步枪压在背包最上面,子弹4包60发放在背包里,再挎着一把手枪。背包外边绑着军毯雨衣帆饭盒,里面除了衣服和吃的,还塞进了2顶蚊帐,外加水壶和挎包。其他能放地方的地方包括饭盒里面全是吃的东西。
  二丫跟李秀背的差不多,也带了一把步枪一把手枪,不过她的小包多了一点别人没有的东西,就是她掏口袋掏出来的钱和一些能换钱的东西,象日本人身上的烟和糖都放在她的身上。
  王南试过抽这种日本卷烟,没什么味道,他也没烟瘾,看见李秀不甚满意的看着他抽烟,只好干笑着把嘴里的烟卷丢掉。二丫没烟瘾,却也知道怎么抽烟,也拿出一根点着,吸了一口,给了个“没劲儿”的评价,就丢到了地上。
  王南和李秀都说这些东西二丫先管着,可二丫在心里知道,早晚还要把这管钱大权上交到李秀手里,现在花不上钱的时候先背着好了。
  枪和子弹很重,吃的不但不轻,占的地方还更多。分成一大堆包后,三个人倒还能背着走动,王南试了下,他背的快70斤了,走远道儿真的很勉强。两个女孩轻些,可也有50斤上下。
  背在身上的粮食很杂乱,三个人把几十斤大米,十来斤大麦分摊开背上。
  有大米还吃大麦有些奇怪,三人以为是日本人喜欢吃,可事实上大麦是日本人用来防止脚气病的。
  三人知道日本人在外面是用饭盒煮饭吃,就多带了几个饭盒,又把从日本人身上人人都有的火柴认真包起来防止受潮。
  大包大包的饼干还有几十小片面片就分着放在胸前的小包里可以随时吃。只是日本人做的饼干非常很干,渣子特别的多,扎嘴又咯着胃,得慢慢吃。面包也不怎么样,三个人都不习惯又干又酸的味道。
  小盒的肉罐头也有十多个,余下的除了碎乱的盐味增茶粉干菜腌菜的,还有一大堆盐水梅干也不知道是零嘴还是佐料,三个人也都打进包里。
  二丫这回见识了什么是罐头,王南用日本人带的小刀打开了两听,她觉得比过年吃的猪肉饺子还香,就是里面干菜远远多过于猪肉。忍不住又自己也试着用那种多用小刀开了一听,王南就让她把所有的那种小刀都带上,换钱用。
  这些应该够在三人外面吃上半个多月。
  二丫掏出来的各种钱还是不多,王南觉得到了西南岔河之后,路上少吃的或者少钱了,就用步枪子弹换好了,他带这么多枪和子弹除了练枪也为了换钱。
  进哈尔滨时只留把马枪好了,想想办法,说不定还能带进城里去。王南实在是对把马枪爱不释手,就是那把连着的折叠剌刀不知道怎么能弄掉。
  三个人打好包,准备傍晚离开柳条通,在拜别大坟中的亲人后,到后山里过夜,然后一路向西离开这里。
  下午四五点钟,三人站在柳条通的入口处四处张望,四处没有人影和声音,就背着大包小包的回到小村落大坟前。
  几天过去,坟上有了些绿意。
  王南先填了些土,就站在坟前,想起父母弟妹们眼泪不由的掉了下来。
  慢慢的跪在坟前,李秀早就哭成了泪人,看他跪下,就并肩跟着他跪下。
  王南抓住李秀的手,激动的对着大坟一句一喊:“爹!娘!李叔李婶,各位亲人!我打死那么多日本人你们看到了吗?我给你们报过仇了!你们安心吧!我要带着秀~走了,我们现在成亲,你们看好了,我们给大家跪头了,我会对秀~好的,等太平了我们就带着孩子回来见你们,再给你们烧纸”。
  说着,拉着李秀向大坟磕头。
  他在激动中没有看到二丫满面泪水也跪在他们两个的身后,也在跟着磕头。
  三人哭了半天,王南就让李秀也说几句。
  李秀抽噎的说:“爹爹,妈妈,你们都看到我嫁人了,放心吧,我们会好好过日子的,你们安心吧”。
  李秀对自己未来最大的希望就是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有时间回娘家看看父母,过着悠然清静的小日子。可现在,父母连自己的嫁人都不能亲眼看到,想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大哭了起来。
  二丫在他们身后也哭着喊出声来:“爹!娘!我跟着大南哥和秀秀姐过,我会活好的,你们放心吧”。
  三人没说什么,尽情的哭着,离开这里也不能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看,谁也没压抑着对亲人们的思念。
  很久之后,王南拉着李秀的手站了起来,看到二丫还在原地跪着,跪的位置在他们两个的身后,有点奇怪。见二丫没有起身的意思,李秀不知道她在做什么规矩,就拽住王南的手往边上让了一步。规矩是长辈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他们不懂,就站在边上看着二丫。
  不过二丫没起来,见二人站起来正看着她,就用手指着大坟,对王南和李秀说:“大南哥,秀秀姐,我爹和我娘,和我老弟,和我老妹,都在里面,跟王叔王婶李叔李婶你们两家人都在一块了,分都分不开了,凭这一点,我提个要求,你们得答应吧?”
  王南和李秀并没有想太多,还以为二丫会提出来跟着他们走的事。二人一起点头。
  二丫很坚决的指着大坟说:“你们得当着他们的面儿答应。”
  王南很诧异,想不出二丫有啥事儿还需要在坟头发誓,这种誓可是绝话,说出来就算人死了都收不回去的。
  李秀觉得二丫想说的可不是当丫头那么简单,却也想不出来她要说什么。
  不过二丫的话说的很在理儿,两人看了看对方,都说不出什么,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