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9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遗骨捧入军烈祠后,仪式结束,各个村头的人慢慢散去,然后车辆放行,大道上又恢复了车水马龙的景像。
  人们还是在议论着,商团军人的身份和地位在这场简单的仪式里尽显无余。由于在大同大量征兵,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商团军的军人,在人们的议论声中也没有什么不满,相反,很多人在羡慕着商团军人的待遇和优厚的抚恤制度。
  可惜的就是近来已经不在大同招兵,估计这一两年内,军司会以加强骑兵为主,草原上的汉人和各个边镇擅长骑马的良家子,这才是招募的重点。
  安置在大同的流民,多半人也是被放在各个工厂里或是当了佃农,也有相当的数量在军中效力,只是流民进入军中的时间还很短,存在感比较低。
  人群渐渐散开,连议论声也少了很多,各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如果想当兵的话,在历次招募中那些青壮早就去报名了。
  毕竟商团兵的待遇再好,抚恤再高,终究是要拿命来搏,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宁愿在家里多受一些辛苦,也不愿拿性命去冒险……其实这才是正常的人性,随着李庄附近生活条件的好转,愿意当兵的人应该还会持续减少,对这一点,张瀚早就有所认识了。
  宋应升随着座车转弯进入广场的时候,只看到守备的军人和一些匆忙路过的小吏,还有往工场区和各个制造局方向过去的马车,然后就是一群两眼红肿的家属们还在往祠堂方向赶过去。
  军政司会用最快的时间办好这些军人家属的抚恤手续,优厚的抚恤会尽快第一时间送到家属们的手上,这也是保持军队士气和战斗力的最佳的措施之一。
  宋应升在广场前下车,然后慢慢一直向北走,距离他的目的地还有半里路左右的路程。
  北方的各个制造局距离有五六里路,火器局最远,杂项局最近,宋应升原本的办公地点在杂项局,他应该坐另一辆马车往前四里路左右再下车。
  今天他在这么近的距离下来,原因就是要去专利所。
  一路上熟人很多,彼此都是一拱手。
  宋应升心里也是有些感慨,他是正经的举人老爷,在江西老家时,那些平头百姓见着了都是把腰弯下去,甚至是跪下行礼说话,秀才生员们也是要长揖问好,就算见到知县大老爷,举人也只是一拱手罢了。
  平时地方上有什么政务,都是知县召集城中的士绅商量,宋家兄弟肯定是有份参加的,可以说,中举之后,地方政务的影响力就很大了。
  身份,地位,财富,举人之后都会发生质的变化。
  而此时此刻,宋应升就是一个穿着和裕升制式袍服,慢慢踱步行走的中年人,在这里,就算是扛着锄头经过的农夫也不会向他躬身行礼,更不要说跪在路边问好了。
  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一早晨的时候军司的事务总是很多,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像。
  大队大队的马车从东边过来,拐弯上了大道,然后向北方行进。
  这种马车队,多则五六百辆大车,少也是三百辆左右,每车载重五十石六千多斤,一路逶迤北上,和新平堡一带的车队会合,然后从草原一路往东,在张家口一带再次与车队会合,一路上有补给点更换车轮和维修车辆,穿过喀喇沁地界抵达阿鲁科尔沁和五部联盟地方,再一路东行至科尔沁乃至义州卫外围一带,后金一方在那里有大量的人手接手,在奥巴台吉的地盘上有一些仓储用的库房,卸货之后,后金方用雪橇爬犁慢慢将大量的货物一路运回辽东。
  相比于路程更远的和裕升,后金方面在短短的几百里路程要准备大量的独轮小车和爬犁,人手越是往东就越多,损耗反而比和裕升要大出很多。
  努儿哈赤提出由和裕升再继续往东送,张瀚这边则是断然拒绝了。
  “李二掌柜?”
  “是他,听说也是要北上了。”
  “和俄罗斯人的贸易,估计会有大量的蔬菜水果一类,冬季的时候贸易量也不小,这些东西估计是要李二掌柜负责吧。”
  “梁掌柜负责杂货,主要是布匹丝绸和瓷器一类,军政司负责咱们的铁器一类的特产,加上林林总总的各种货物,大约半年后可以起运。”
  “宋先生。”有人对宋应升打着招呼,笑道:“你们杂项局明年怕是要更忙了。”
  宋应升拱手笑道:“再忙也是下头的工人们忙,咱们也不过是动动嘴皮子。”
  “若是马车再能改良一些,军司的奖赏怕是更加丰厚啊。”
  “怕是难了。”宋应升兄弟二人也动过这方面的主意,不过马车经过几年的试制改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真的很难再改进了,就算有也只是小规模的微调,想在这事上获利,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也是。”说话的人拱拱手,笑着走了。


第855章 提交
  等宋应升赶到专利所的时候,里头三个委员正在拿着最新的专利申请汇总表在观阅,和裕升这里大家都各有自己的一摊事情,调到专利所来的除了杂役就没有常驻人手,所有人都等着把自己手头的审核项目审完好回原本的职司上去,早上过来喝喝茶聊聊天,看看报纸混一天的日子是不可能发生在和裕升的各级部门里头。
  审定也有标准流程,不会出现太过仓促而使明珠蒙尘的事……事实上,大多数的专利审核完全可以当笑话来看,在这里呆过几次的还好,新调过来的就不免会失态了。
  “诸位好啊!”宋应升和这几个都是熟人了,他进门扫了一眼,然后拱手问好。
  几个审核委员都是一脸乐不可支的样子,宋应升摇了摇头:明显还是新人的表现。
  “宋兄好。”一个来自大同府的青年秀才指着自己案前的报告,大笑着道:“这位说是用自己家的茶壶烧的蒸汽试验出了蒸汽机,可以带动马车,用他的话说就是动力不尽,马车可以驶到天涯海角。”
  “完全没有任何价值,他连曲柄运动和圆周运动都分不清楚。”另一个委员叹气道:“蒸汽机的概念是大人亲自提出来的。确实有其道理在,我们近来也在研究这事,不过感觉太难,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气密性功能的改进,老实说,军司在这方面花了好几千两银子了,现在能做到的就是烧开汽锅,蒸汽通过管子进入安装在水平轴的球里,然后从两个曲柄管里冲出,把管子往相反的方向推,然后,球转动了……”
  说话的委员摊摊手,一脸无奈,其余的人也差不多是一样的表情。
  “据大人说。”宋应升笑道:“这种设计和成果在泰西那边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是啊,令人沮丧。”
  “泰西人在机器上确有独到之处。”
  “这蒸气机如果成了,矿山上很用的着,抽水,搬运矿石,都比人力要有效的多。”
  说到这里,众人面面相觑,还是摇头叹气起来。
  专利所和各个局的研究所,能进入其中的除了王德榜这一类的大工匠外,就是有想法和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巧匠,然后就是在杂学上很有研究和兴趣的读书人,算学和几何学是基础,这几年连普通的工匠也在加强学习,不过数年时间,收获毕竟还是有限。
  而精通各种杂学,算学和几何学过关,对机械和冶金铸造也有兴趣或有一点底子的读书人,那可真是凤毛麟角了,宋家兄弟这样的,在和裕升这边已经可算是顶级的人才。
  有个委员一拍脑袋,诧异道:“宋兄今天好象不轮值啊?”
  “我是有一份报告要提交。”宋应升笑着将一份报告递了过去。
  “原来宋兄居然也有专利了,羡慕啊。”
  “宋兄的大才,一定是很值得注意的专利了。”
  几个委员的脑袋立刻凑到了一起。
  “标题,新的黄铜熔铸法。”
  “副标题:锌是一种新的金属,以锌与铜合而熔铸,可得黄铜。”
  三个委员抬起了头,小学生一样的看着宋应升。
  “宋兄的意思……”最年轻的委员一脸激动的道:“就是说可以弃用炉甘石,直接以这种叫锌的金属与铜熔炼,就可以得到黄铜了?”
  “完全正确。”宋应升还是不打算把这个功劳算在自己头上,他微笑道:“这个发现其实是舍弟的功劳,我只不过帮着做了些资料的整理。”
  “令弟真是天才。”青年委员夸了一句,接着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宋兄也是大才,实在令人佩服!”
  “哈哈。”宋应升笑的合不拢嘴,他道:“如果诸位感觉报告没有太大问题,我想提请研究所尽快进行实际的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