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就是车窗这一块和欧洲不是一个量级的,用琉璃可以将就,不过也就是将就。
  车身并没有太大的震动,只有时候人们感觉车身在倾斜,这一片草原一望无际,肉眼完全看不到尽头,集宁堡修在海子的东南方向,这里在汉唐时属定襄郡,在唐时属云州,宋时属云中府,大明时曾经设兴和路,后来战略收缩,废弃此地,遂又成为蒙古人的牧场。
  以集宁堡为中心,从东南到西北,西南,东北,方圆近五百里地方已经尽在掌握之中,蒙古主力撤走之后,原本少量游牧的牧民也是全数撤走,集宁堡这边的地势较为平缓,以十分平坦的草地为主,往西边走几十里,就开始出现大片的山地,先是成片的丘陵地区,接着山势开始陡峭,看不到边的山地开始出现。
  大车就是往西走,开始十分好走,后来车身颠簸开始严重起来,孙元化趴在车窗边往外看,车身颠的虽是厉害他也并不在意,众人先是不太理解,后来才想起来,这人是刚坐着老式的两轮大车从京师一路到大同这边,眼前的这一点颠簸对他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近午时时,大车终于停下,随行的蒋义等过百骑兵散开护卫,张瀚知道在前方最少二十里处肯定还有大量的哨骑,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北虏骑兵就会立刻有哨骑发出警告,这么远的距离足够张瀚等人回到安全地带了。
  各人下车之后,感觉到与在集宁堡那边完全不同的景像。
  这边多以山地为主,当然因为蒙古这边地广人稀,山地上几乎完全没有开发过的痕迹,更不可能有山村村落和山民居住活动,山峦绵延不绝,高矮不一,惟有树木,灌木,杂草,长的一从从的,十分茂盛,在张瀚等人下马车后,似乎眼前不远处就有兽群活动的踪迹,有一个护卫象征性的向那边灌木从里发射了一铳,立刻惊起无数的鸟群和兽群奔逃。
  “这里也会修一个堡。”张瀚带头爬上一个土坡,四周的灌木和杂草都长的一两丈高,需要侍从用马刀把杂草和灌木砍开,人们才容易爬上山去。
  在山上极目远眺,西边还是以山地为主,但视力尽头似乎又是以草地为主,地势渐渐平缓下去。
  张瀚道:“我们过来那边是喀喇沁的牧场,也是方圆过千里,这边是土默特部的牧场,现在已经看不到一个毡包了。这里是山地为主,原本是他们打猎的地方,现在当然也不可能有猎人前来。此前,没有在这里筑堡是因为缺乏水源地,而且距离直线的点太远,现在我们已经控制了点,可以再往下控制面,这里筑一堡,北方再筑一堡,辅以军台烟墩,东南方向的海子和草原,我们就算真正占下来了。”
  孔敏行站在山坡上,看着斜坡一路向下,到处是青黄色的杂草和灌木,这小山的山势倒也算得上平缓,在陕北一些缺乏良田的地方,这种地力还不错的山丘肯定也被开垦出来,成为良田了。
  特别是山涧小溪缓缓流淌而过,勉强可以作为引水的水源,这一片山地,勉强开垦的话,其实也可以开出数万亩的良田出来。
  不过,孔敏行自失一笑,东边有百万亩以上规模的草原可以开垦,自己干吗要打这些山地的主意?
  “至之兄,”张瀚这时站在孔敏行身边,问他道:“一路从东往西,走了好几十里,到这里才是以山丘为主的山地,不过也并不很多,还是夹杂平原,继续往西再过一二百里就是套部,往西南,就是河套地方了。”
  “河套啊。”孔敏行道:“黄河九曲,唯富一套,可惜我还没有缘分走一趟这‘几’字形的一套。”
  “河套很长,现在一半多在北虏手里。”张瀚道:“不过迟早会是我们的,将来必定有机会叫你过去瞧。”
  “好了,说正事。”旁人在一边看着风景闲聊,孔敏行正色道:“文澜叫我走这一趟,想必是想说,背后至此建一堡,东南中心有集宁堡,安全无虞,然后这几十里地下来,皆平原,除了鸳鸯泊等处外,还有小河数条,这些地块都可耕作,是否?”


第565章 布匹
  张瀚答道:“正是。”
  孔敏行心中有些感动,知道今日之行是张瀚有意安排,为了叫自己足够安心,当然也是要直观的感觉一下,能屯垦的田亩有多少,占领的地盘有多大!
  而且现在和裕升占据的地盘又不止东西朝向,南北朝向也有近二百里地方,只有东边的兴和堡和西边的小黑河堡还算是战区,按和裕升的战备等级现在是二级战备,只有降到四级以下,才可以被划为屯垦区,目前来说,还早的很。
  就算现在的区域也是足够大了,就今天策马驱车,四五十里地下来,全部是平原地方,向南有一百五六十里,向北还有几十里,光是这一块地方,良田百万亩也差不离了。
  孔敏行又道:“近水田是粮田,余者皆为棉田?”
  “正是。”张瀚正色道:“有人隐约和我提过,要在草原上屯垦个几百万亩粮田,用来授给有功将士,把草原弄成什么‘塞上江南’,屯田是要搞,不过并不是粮田,而是以棉田为主了。”
  孔敏行有些不解的道:“文澜你不是向来说粮食才是重中之重?”
  “是啊,不过棉花也要紧啊。”张瀚笑道:“李庄一带的几十万亩地,全部是粮田,草原上最少也还有几十万亩近水的水田当粮田,加上我交代老周掌柜他们,粮食是一年到头的收,仓库不够就再盖,这还不算以粮食为最重?”
  “这倒也是。”孔敏行想起李庄情形,不觉微微点头。
  李庄那里的粮车是一年到头不见断绝,远到开封和怀庆府,西到府谷一带,东到张家口,和裕升的粮食是有多少收多少。
  以前,孔敏行以为张瀚收这些粮是为了和北虏还有东虏贸易,赚他们的银子,这半年来贸易萎缩了不少,但粮食还是有多少收多少,各地的中小粮商都是知道李庄这里一直持续收粮,价格也很公道,所以从年头到年尾都有人送粮食来,和裕升自己的骡马行在各处有分店,也顺道收粮食,隔一阵就是一个大车队带着满车队的粮食回来,李庄,天成卫,新平堡,这三个地方都修了大仓来装粮食,现在若论粮储,全天下除了通州粮食多外,恐怕就得数和裕升的储粮最多了。
  “文澜你很多事情就如未卜先知一样。”孔敏行一脸深思之色的道:“看你现在的行止,就象是算准了这些年的天灾不仅不会停歇,还会越演越烈。”
  张瀚道:“其实凡事都按坏处去准备,就算遇上了也不会措手不及。我听汤若望说过泰西人的一个理论,就是凡事有可能往坏处或好处发展的话,那么多半会往坏处发展。我大明的天灾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这天启二年比以往万历年间更加厉害,以前万历年间有人嘀咕说什么天人感应,皇上不理政务所以老天降灾,现在的皇上有什么错处?他十七岁还没到,首辅次辅都是东林党人,朝中都是所谓众正盈朝,这天灾是咋回事?按我的想头就是多准备一些不坏,没准再过十几年天灾还是不断。”
  “唉,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孔敏行一脸纳闷的道:“近二十年了,天灾不断,特别是北方,冬天冷死,大雪一场接一场,春夏过后就干旱,一场雨也不下,到处都减产或是绝收,北方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
  “我们没有办法左右老天,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顺应老天,在老天给的条件之下,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改变身处的环境,尽量获取更大的利益。”张瀚沉思着道:“以我今时今日的地位,要做的就是使和裕升更加壮大,收入更高,跟随我的人可以过的更舒服,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多种棉田就是为了此事,不吃粮食人会饿死,没有衣服穿人会冻死,粮食,布匹,这两样才是最要紧的物事,甚至比铁器和药材更重要几分。”
  孔敏行闻言动容道:“文澜的心胸丘壑真不是我能妄自揣度的,我还以为你就是因为布匹利大而动了心呢。”
  张瀚哈哈一笑,说道:“布匹利大也是事实啊,咱们的走私生意主要是面对东虏,东虏手头有的是银子缺的是棉花布匹,五钱本钱的松江布现在在辽东那里最少卖四两,一两五钱的卖八两,十两。还可能会更高,这银子不赚,难道去给别人赚?整个北方七八千万人肯定有的,用的全是东昌布和江南布,当然更多的百姓是买棉花自己纺土布穿,棉花却也是江南和东昌的,北方地面自己能种植棉花的地方,没了。这么大的市场,不抢下来岂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