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僚道:“东路自是由那大刀刘任总兵了?”
杨镐眼中闪烁寒光,他曾经因细故与刘铤积怨,双方都没有和解的欲望和想法,刘铤那时还很年轻,其父也是成名多年的总兵,刘家在西南很有势力,家丁很多,所以并不把杨镐放在眼里,现在刘铤已经是多年老将,经验丰富,其实也很够资格当西路军的统帅,不过杨镐已经决心把刘铤放在东路,那里从凉马佃出边,一路上全是密林和山谷,道路很难走,而且明军已经撤出宽甸十几年,从上到下道路都不熟悉,刘铤很难立功,甚至会失期迟到,杨镐私心打算就是叫刘铤犯错,然后他可以先把刘铤关起来,然后弹劾刘铤失期误事,请旨将他处斩。
这个打算杨镐没有同别人说,不过他的心腹幕僚总会看出些什么,杨镐的手谕命令还有正式的公文,奏折等等均是由他们一手打理,杨镐的打算各人都是心知肚明。
天黑之后,李如柏先坐着轿子抵达。
他是将门出身,却远不是虎子,这一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只是靠着父亲的余荫坐在如今的总兵官位置上,在朝中他还有个弟弟在当锦衣卫都督,也是握有实权的人物,李家在辽东还有很多门生故旧,李家还有好几万亩的土地,李如柏安享富贵,娶了二十几房小妾,眼前的这场战事也是他近期最大的心事……李如柏知道建州女真实力很强,努儿哈赤更不是好相与的狠角色,他只想守着边境与女真人相安无事,不想费力去征讨,万一失败,李家这几十年的富贵可能都烟消云散,他对战争的胜负看的无关紧要,最要紧的就是李家的实力和他现有的富贵享乐。
落轿时,李如柏打量了一下门庭中的情形,只看到豹尾枪班侍立在甬道两侧,三军司命的旗帜高高飘扬,还有堂屋正中摆放着的督师关防,几个杨镐的师爷已经笑呵呵的迎过来,到这时李如柏知道这是一场私人宴会,并不会有很多宾客。
李如柏到二门时杨镐出步出来迎接,他和李如柏是多年旧识,当年李如柏还正值壮年,一晃十余年时间过去,两人均已经是鬓角斑白。
第158章 聚将
李如柏抢上一步,行礼道:“末将见过督师大人。”
杨镐搀扶住他,笑道:“肖城兄,你还和我来这一套?当年你家老太爷在时,整个辽东谁不惧他,你当年可没给我摆什么公子哥的架子。”
他对李如柏以号相称,并没有摆什么上司的谱,李如柏心中甚觉欣慰,同时心里也有些愤然,李家风光不再,不少文官在他面前已经开始摆谱,要知道李成梁当年权势盛时几乎与辽东王无异,他的大哥李如松在宣府任总兵时与巡抚平礼,还曾挥拳殴打一个三品文官,这事引起轩然大波,最终还是叫万历皇帝强压了下去,李如柏在心里念叨了几句世态炎凉,脸上还是挤出满脸的笑容出来。
两人在房中对坐喝茶,杨镐将京中的事略微提了提,最终道:“用兵之事看来不可避免,我会向京师中再陈情一二,不过若再催促恐怕就要立刻动手,肖城你回去后就要把兵马时刻准备好,一俟朝命再下,就要择期誓师进兵。”
李如柏心中明白,朝廷现在进兵的决断十分荒唐,朝中的文官并不知道建州部的实际实力,就连眼前的杨镐也并不清楚,老奴经营多年,三十年间练成了一支所向无敌的强兵,甲胄精良,部曲严整,个人勇力和整体指挥都趋于完美,就算是辽镇鼎盛时打这样的对手也很吃力,需要别的军镇协助,更不必提现在的辽东明军那稀烂的实力了。
只是这样的事他无法说出口来,连杨镐他也不能直言,杨镐好断无谋,做事刚愎自用,而且心胸狭隘,当年在壬辰倭乱的时候就因为南军和北军的矛盾,还有杨镐和麻贵之间的冲突导致蔚山明军惨败,当年之事李家上下知之甚深,因为李如松还曾经想过回朝鲜当主帅,若不是他在与蒙古人的战事中不幸身亡,李如松和李府家丁也很有可能会再次踏上朝鲜的土地。
想起自己的大哥李如柏便是在内心叹气,李如松的才干能力均是出众,而且深得皇帝宠爱,犯了多少过错万历皇帝都包容了,朝鲜也是叫李如松为武经略,眼前这一仗如果不是眼前这杨镐为督师,而是叫李如松为主帅,没准还是有得一打。
心中尽管腹诽,李如柏还是躬身道:“末将多谢督师大人信任。”
杨镐摆手道:“若依我,肖城你足可当得西路军的主将,然则朝中诸公另有想法,再者,杜松也不是好相与的人!”
李如柏有些怨气的道:“杜黑子这阵子风光无二,他的部下已经与我的部下多次冲突,我叫人私下知会他,他理也不理我。”
这算是私下同督师说小话,杨镐没有制止,而是展现出很有兴趣的表情。
这时有个长随过来,躬身道:“老爷,贺副将来了。”
杨镐起身笑道:“他来了,我们还是席上说话。”
杨镐这里的饮食在李如柏的身份看来实在平常,寻常菜肴,烩制也不精致,酒也普通,向来讲究声色犬马的他实在提不起几分兴趣,倒是贺世贤说的话题,令得李如柏很感兴趣。
“这厮太不象话。”李如柏颇有几分真怒,对着杨镐道:“总兵,副将,相隔不过一线,我与贺副将在军中时都是兄弟相称,杜黑子这架子摆的未免太足。”
贺世贤补充道:“也是不将我们辽镇兵马看在眼里。”
贺世贤的亲兵虽然多是陕西人,但他其实是在辽东起家,所带兵马也是辽镇兵马,和李如柏自是能同仇敌忾。
杨镐没有表明态度,但也没有制止这两个武官发牢骚和诋毁同僚。
席终之后,贺世贤与李如柏一起出门,杨镐把他们送出二门就回转,在前门庭院中,贺世贤因是骑马来的,站在当间由亲兵帮他系披风,李如柏的轿班在外等着,贺世贤向李如柏小声道:“李帅,我以为督师大人是支持我们的,你意下如何?”
李如柏道:“督师其实最恶的是刘铤,其次便是杜黑子,今晚很明显就是叫我们努力,他会替我们争功,也是要我们和杜黑子别苗头。”
贺世贤拍掌道:“打仗咱不怕,和杜疯子争就争。”
李如柏笑而不语,他和贺世贤的家丁还算精锐,李府家丁所余不多,年纪也大了,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只要用好了还能发挥很大作用,贺世贤本人勇猛,调教出来的家丁也很厉害,但两人所属的兵马武官数量不多,不象西路军有大量的武将,武将一多,家丁数字就多,合起来的战斗力就强,另外南路军兵马总数是两万多人,比起西路军三万人看似差着不多,但西路军和北路军多是延绥固原和大同宣府兵,精锐程度比早就败坏的辽镇兵强的多,虽然调来的西兵不是各镇的家丁主力,战斗力还是远在辽镇营兵之上,北路军有叶赫兵为盟军,东路军有一万多朝鲜兵,朝鲜兵从咸镜道调来,也是朝鲜八道中唯一能战的兵马,算起来南路的实力只比东路稍强,这一仗想和杜松争功,确实是难了些。
贺世贤虽猛,心眼倒也不少,看到李如柏的模样便知其心思,当下一脸郁闷的道:“那怎办,督师这顿饭咱不是白吃了?”
李如柏微笑道:“督师的意思只是告诉我们他支持我等,不满杜松和刘大刀,至于咱们怎么做,他有说吗?”
“这?”
李如柏一路走,上了轿,临行时才摆手道:“明早军议后再说!”
……
贺世贤和杜松算是最晚到的,其余的被召集的文官武将早就来到了沈阳城中。
对沈阳城的人们来说也是很久没有看到有这么多的官员和将领被集中到这座二百多年历史的卫城之中,城内还驻有大量的兵马,这些时间下来城中的居民时不时的和官兵发生冲突,朝廷粮饷不足,经常拖欠军饷,士兵们又不愿总是饥寒交迫,抢掠民财或强吃强占的事情时有发生,因为军饷不足,将领也不愿过份的约束自己的部属,这样很可能导致兵变。自嘉靖以来,因为国用不足,或是文官压迫过甚,兵变已经时有发生,在几十年前的杭州,乱兵将巡抚都痛殴一顿,在勋阳,总兵被乱兵逼着跳墙,跑的晚了就可能会被打死。在十几年后,辽镇兵闹饷逼的巡抚上吊自杀,大明的一切问题其实都是财政问题,然而真正有心探询究里并解决这个难题的政治家却是始终没有。
在督师行辕附近,戒备的十分森严,然而表面的警觉之下其实还是军纪的疏松,杨镐的目光从未认真的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