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10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向高沉默不语,他受辱如此,不信皇帝不知道,锦衣卫和东厂不敢不往皇帝那边报告,然而御批虽然挽留自己,却始终没有人来驱散府邸四周的无赖混混,既然如此,恋栈不去,反而会使皇帝心中厌烦。魏阉一党,做法越发过份,显然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警告,这场大党争,图穷匕现,魏党容不得自己再碍事,东林这边却一定要自己留下来当这定海神针,皇帝那边在等着自己识趣走人,不失体面,于情,当为东林做最后一点事,于理,内阁首辅说是宰相,其实还算是皇帝的心腹近臣,不比外朝大臣,当以皇帝的意思定夺去留,强留下来,反而不美。
  “既然台山公意思如此,吾等也不敢强留。”韩爌心情很差,叶向高和皇帝的关系远非自己可比,虽然韩爌是次辅,按例当接首辅,可叶向高都被攻讦去职,东林势力大弱,他这个首辅能当几天,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东林这一次必定要惨败收场,估计没有几个大佬会留在朝中,可谓一败涂地。
  韩爌道:“赵侪鹤,高云从等人怕是都留不住了,现在吾等最担心的还是孙恺阳了。”
  “学生也在担心此事。”叶向高摇头叹息,说道:“孙恺阳是我东林一脉,现以大学士身份经略辽东,数年下来,复土数百里,筑堡过百,练兵二十万,收拢辽民六十万,以关宁,天津,登莱,东江,数面张网困虏,数年之间,虏骑不曾再次西进,若孙恺阳被攻去职……”
  东林一旦倒台,除了内阁保不住,六部当然也保不住,科道也多半被清扫,最多是各寺卿一些牵涉不深的会留一些闲职,而且也仅限于未曾跳出来参加党争的外围份子,前几天,以探花身份入选翰林,又被任命修编《神宗实录》的东林后起之秀钱谦益也因为上过奏章被免职削职,回老家无锡闲住去了。
  一般来说,国朝最显赫的升官快车道,十年之内多半能够资格参加廷推,并且入选阁臣的,一多半都是殿试一甲和二甲前十几名,入选翰林之后以词臣侍诏,然后再一个快车道就是修编前朝皇帝实录,只要够格修实录的,十年之内肯定能到侍郎,也够资格会推入阁。
  可以说,这一次东林损失是十分惨重的,不仅输了眼下的内阁,连十年之后的候补阁臣都被清除出了朝堂,输了现在还不打紧,输了将来问题便是大了。
  事实上到了崇祯年间,虽然东林复起,崇祯彻底清算阉党,但东林党始终还只是强在江南一隅,也再未真正掌握过朝堂,崇祯重用的薛国观,温体仁,周延儒,都不算东林中人,其余走马灯般换来换去的阁臣,虽有东林中人,也难与天启年间东林一家独大,掌握内阁和六部科道时的盛况相比。
  叶向高一脸沉痛的道:“我等被汪文言,杨大洪怂恿,侪鹤公嫉恶如仇,过于不留情面,是对还是错?”
  韩爌面露不悦,说道:“公慎言!纵使一时正气受挫,从未听说过奸邪之辈能够作恶长久的。”
  叶向高苦笑不语,朝中陷于党争,政局动荡的比万历年间皇帝不理政务时还要厉害的多,而且现在党争毫无底线,以前朝争好歹要顾全脸面和大局,现在的党争则是一定要将另外一党斩尽杀绝,并且不管大局,只要非吾同党就要一定赶走,孙承宗手握大权,掌握重兵,阉党必定要除之而后快,就算天启尊敬他这个师傅,但在小人辈群起而攻之下,孙承宗必定不安于位,去职是迟早的事情。
  以党争而误国事,叶向高两次入阁为首辅,岂能心中毫无感觉,宁无愧乎?
  然而从韩爌到赵南星,高攀龙等人,都是一副非我同党必欲除之的坚决态度,到现在还是毫无妥协的意思,叶向高只手难以回天,甚至自己去职与否也并不能自己作主,一念及此,也是心灰意冷,就算心里还有话想说,也是只能哑口无言了。
  “还请台山公再稍待数日。”韩爌最终道:“杨大洪等人受刑甚苦,总要设计营救,公只要还在首辅位上,对宵小之辈总是有所震慑,待救出杨大洪等人,不管是削籍还是流放,总归要救出性命来为是。”
  “这倒也是。”叶向高心中顿时释然,不管怎样,就算是自己丢了脸面,能救出杨涟等人的性命也是好的,锦衣卫北所那边传出消息,杨涟和左光斗,黄尊素等人受刑甚是酷烈,远非常人能想象的残忍,如果能救这几人出来,纵使自己恋栈几天,也绝不会有辱清名。


第974章 北所
  许显纯回到北所,先叫人上茶。
  已经深秋,天气转冷,不过他还是喝了大半壶的冷茶,咕嘟咕嘟大口下肚,感觉那种心焦火燎的感觉好了许多。
  四周到处隐隐站着些穿紫花罩甲的锦衣卫戍卒,大帽,罩甲,内穿青罗贴里,脚穿黑靴,手持大棒或是长枪长刀,或是手按腰刀。
  只有少数的校尉按绣春刀,穿曳撒,更少的锦衣卫官,有千户以上职份的,戴乌纱帽,穿飞鱼服,或是穿大红官袍,手按腰刀侍立。
  影影绰绰,怕是有过百人站在北所内外,许显纯镇定了一会,咬牙道:“去看看杨涟!”
  自有牢子引路,众多锦衣卫官员戍卒跟随,身边数十人环绕左右,许显纯才感觉心安一些,不知怎地,他有些害怕见到杨涟等人。
  北所之中,没有官员能受到优待。
  若是在刑部,官员会有单独的房间,打扫的干净一些,可以送被褥等生活用具进来,也可以在外头买饭吃,在这里,人人都是一样的待遇,睡卧在烂草堆里,尿桶就在旁边散发恶臭,苍蝇和蛆虫到处都是,一股特有的各种东西混杂的臭味熏的人恶心难受,犯人们不停的发出低沉的呻吟,再坚强的人在这里也是如在地狱之中一样,犯人多半受刑,很多人在发烧,并无人医治,几乎每天都有死人从这里抬出去,在这里不仅仅关押官员,也有普通的百姓,各行各业的都有,一般进了这里,就算是无罪而没有银两赎人,一般也是活着进来,死了才能抬出去,想完整的好好的走出这里,几乎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
  杨涟是被几个牢子架过来的,他受刑太过,遍体鳞伤,身上几乎看不到一块好肉,大腿和屁股前后都打烂了,成片成片的烂肉可以用手撕下来,身上到处是蛆虫和飞舞的苍蝇,受刑成这般模样已经没有办法站立,也没有办法坐,只能成天累日的趴着,就算是这样,每天仍然要过刑,用大枷枷着带到堂上,许显纯问话,不答则仗,每次受仗,执行的锦衣卫都能在地上扫出大量的碎肉,鲜血淋漓,见之而令人心惊胆寒。
  虽则如此,不论是汪文言还是杨涟,或是左光斗,黄尊素,顾大中,这些人并无一人招供。
  明朝这二百年下来,文官的骨气已经硬到无可再硬,真真是头可断,血可流,面子绝不能丢。从嘉靖大礼议开始就有这样的传统,哪怕是受仗而死也不能软弱,一旦认怂,丢了脸面,从此难以做人。这样的传统当然有严重的弊端,文官不管对错只问立场,对皇帝滥加攻击,比如万历年间有言官上书,听说万历对皇后不太关爱,不怎么睡自己的正房老婆,而只偏爱侧妃,言官劝皇帝要不偏不倚,关爱正室云云。
  这样的事,在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想象,万历竟然也无计可施,只能批复内廷之事外臣不知,解释了一下皇后是因为身体不好,并非是被皇帝打入冷宫。
  类似这样的事情极多,包括著名的酒色财气疏,大胆之余,其余也是有很多过于无礼的地方,明朝皇帝说是君权在手,其实在文官集团的监督和约束下,自由越来越少,明武宗是最有反抗精神的一个,但也只是在体制之内的胡闹,真正危害国家的事情其实一件也没有敢做。到了隆万年间,皇帝甚至没有办法出宫,连去南海子逛逛的权力都没有了,出宫一次,就被非议一次,万历干脆躲在深宫二十年不出来,天启七年,崇祯十七年,皇帝都是最多到西苑和万岁山,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出深宫一步了。
  皇帝固然委屈,但手握天下之人委屈些又如何了?文官们就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不畏生死不惧免官,前仆后继的给皇帝挑刺找毛病。
  一旦被贬,哪怕是云贵这样的万里之遥,被贬者兴高采烈,送行的官员好友则是大加赞扬,所谓一贬天下知,从此扬名,被贬斥反而象是做买卖发了财,足可应贺!
  这样的精气神,可以说,哪怕汉唐之时的士大夫也是远远比不上的。
  至于骗廷仗,确有无知之辈为了邀名卖直,故意用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