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杨丰要在西卷设立一座他随时有可能巡幸的行宫,那这就更不一样了。
士燮必须得解决林邑。
如果让行宫南边两百里外就是一群叛乱分子,那他这个交州牧可坐不稳当,万一哪天林邑人越过山林惊扰圣驾的话,朝廷的大佬们可是会毫不犹豫地撤他职治他罪,更何况杨丰还向他描绘了橡胶仙种的美好未来,真要跟皇帝所说的,他们士家的未来就绑在这东西上了。
就这样杨丰在士燮陪伴下沿着畅通的驿道乘马车南下。
至于马车当然是神皇所造。
这时候老百姓对他的称呼基本上都变成神皇了,神仙加皇帝当然就是神皇了,神皇在他的交州牧和军队护卫下巡幸日南郡,并且在日南郡治附近的海边看中一片沙滩,然后下旨在这里建行宫,至于如何建设就交给交州牧了,最多皇帝陛下告诉交州牧他们的地盘有一座超级煤矿,可以采煤然后烧砖头,另外给他新式海船制造方法可以从那里运煤到任何地方,还有教他如何晒盐以降低制盐成本,话说越南沿海可以说有很多优质的天然盐田,看看现代芽庄盐田的壮观场面就知道了。
总之这个就交给士燮了。
然后在行宫附近开辟一片种植园专门种橡胶,这里已经是当年中国给美国划的那条线以南了,传闻在此地看太阳是在北而不是在南。
当然,这是谣言。
汉朝皇帝问过日南的大臣。
人家回答雁门郡未见垒雁为门,金城郡未见积金为城,臣于日南也从未向北望日。
实际上这里仍然不是最理想的种植区,这东西在中国把它种到海南岛以前按照规矩,北纬十七度线以北就是禁区,而十五度线以南才是最适宜的种植区,这里是十六度,准确说是十六点五,好在有越南人大规模的先例,所以杨丰也没什么担心的,先搞一个小的种植园把它立起来,然后等南洋的殖民地建立再去大规模建真正的橡胶园。
就这样他迅速把橡胶种下,士燮特意调了五千大军守卫行宫,专门挑选聪明的士家子弟负责按照神皇的手册管理。
然后杨丰离开交趾。
他的下一站是福州,或者现在的名字东冶县,这个时代福建的开发程度还不如交州呢,整个福建都属于会稽郡,而且几乎整个福建都归一个东部候官的官员主管,驻地就在东冶,但除此之外整个福建再无其他县。而这个候官实际上是会稽南部都尉下属的一个类似侦查哨所性质,这就是福州后来又叫候官或者侯官的起源,可想而知这时候福建的开发程度,别说和交趾比,就是跟日南郡比都差一截,日南郡现在还四个县呢!
而福建剩下的广袤山林……
那个很难说算什么,人肯定零零星星有一些,但不在官府统计范围。
而福建真正的开发是衣冠南渡之后,不过这一次因为杨丰鼓动孙权大规模造船并且从这里启程去台湾,所以孙权调了亲信卫温和一万士兵驻扎,同时在这一年里向这里调集了大批工匠,而这里本来就是东吴造船基地,所以当杨丰到来的时候第一批鸟船已经用备用木料造好,都是载重两百吨级,而且全都装上了中式硬帆,虽然数量不多但仍旧足以容纳三千多士兵。
这就足够了。
杨丰立刻下令登船起航。
卫温吓得赶紧派人去报告孙权,但时间肯定来不及,他这里距离孙权还得两千里崇山峻岭,哪怕四百里加急来回也得十天,最终他也只能在皇帝陛下的命令下登船带着三千士兵开始横渡海峡。好在有神皇亲自指挥,哪怕航线不熟船都不怎么会开也无所谓,一路之上由杨丰教那些本来就是精选的船工驾驶这种新式帆船,同时帮助他们修复肯定出现的损伤,这时候台风季节还没到,侧前方的东北风正适合东行,虽然一路惊险不断但还是完成了海峡横渡并到达淡水河口。
剩下就是对土人的驱逐了。
这种小事不值一提,孙权手下的军队虽然比不上曹刘两家,但也不是揍个石器时代的半原始人都费劲的,更何况神皇往天上一飞,那些土人基本上也就崩溃了,然后再来个嘴炮什么的,那些土人干脆也就跪倒膜拜了。卫温主要的敌人其实是瘟疫,但这个对杨丰来说又是不值一提的,按照他的防疫手册基本上免疫百分之八十,剩下就算有染病的他亲自动手制造的各种抗生素轻松解决,没有瘟疫困扰的卫温顺利在淡水河口立足,同时按照杨丰要求筑城堡,夯土城堡麻烦,但砍木头造栅栏式城堡还是不值一提的。
更何况他们还有神皇亲自动手。
到建安二十二年开春的时候,一座小城堡已经矗立在淡水河口。
然后杨丰以最快速度把他的那些亚热带作物种下,将如何管理交给卫温等人接着继续北归,但他仍旧没有回许都,他这些作物里面最重要的是土豆,但河南的气候偏热其实并不适合土豆,现代的可以,但那是现代品种,而他这是纯粹的高原品种肯定不行。
而玉米和地瓜却不需要担心这个。
这两种东西虽然产自低纬度地区,但适应性极强,哪怕到东北去种也是毫无压力的,其他如棉花之类也不是很在意这一点纬度变化,棉花最远同样也是可以种到河套平原的。剩下那些水果蔬菜里面就算有需要温度高一点的,也可以用大棚来解决,关键就是得照顾土豆,这个东西气候不适合的话退化太严重,而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杨丰直接蹿到了自己曾经两次战斗过的地方。
第772章 杨丰的田园小确幸
廉台。
“魏公,我倒一时疏忽忘了这常山已经是魏公封国。”
杨丰笑着对曹操说。
说话间他还擦了擦手上泥土,而此刻在他身后大片新开垦出来的荒地上,常山太守正战战兢兢地带着一群官吏给皇帝陛下种田,一道很明显是神皇亲自动手开出的水渠从滹沱河引水而来,又被一台小型燃煤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再带动水泵抽到一座水塔,然后通过水压输入这片农田的管道内,再变成喷雾灌溉周围新种的作物。
这是杨丰的农业试验基地。
除了种到台湾的热带水果和日南的橡胶树,其他作物全都在这里,棉花区,粮食区,蔬菜区,水果区,甚至还有牧草区和树木区,每个区都是用这种现代灌溉系统。
所有机械全都是杨丰手工制造。
甚至他还在这里建起了一座行宫准备常住,说白了就是拿钢筋混凝土盖几座小楼,这不是什么大工程,混凝土他自己烧,旁边就是太行山不缺石头,守着井陉煤矿区也不用担心燃料,而且南边还有铁矿可以提供钢铁,各种设施都可以就近取材建设起来,实际上蔬菜水果区有几样还需要扣大棚,虽然塑料大棚过于复杂但玻璃大棚却很容易。总之目前虽然开始播种了,但真正的建设才刚开始,未来还有一大堆工程,甚至包括了工业上的建设,道路上的,话说他把煤炭运来也是要修路的,但杨丰却忽略了一件事,就是这片地方不是他的,包括常山在内十个郡都给了曹操当封地,这是曹操的魏公封地范围内。
“陛下说笑了。”
曹操笑着说:“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只是陛下守土之臣,臣正以封地太大非人臣所宜,欲尽献魏之外九郡于陛下,这常山就献于陛下好了。”
“这如何使得,朕封与魏公之地就是魏公的了,又岂有收回之理。”
杨丰封说道。
“你就赶紧收下吧,你都种上了难道我还能给你挖出来?”
曹操腹诽道。
“陛下,此乃臣诚意献于陛下!”
他赶紧说道。
“既然这样那朕就不客气了,不过朕也不能白要你的,朕此次远行路过西域,于敦煌得一金矿,就以此赐魏公以易常山如何?若魏公能雇人开采此金矿,朕多了不敢保证,每年万两黄金可保,此矿就归魏公,所采之黄金与朝廷无关!”
杨丰说道。
曹操的十郡封地必须解决。
他这十郡太大了,河东,河内,魏,赵,中山,常山,巨鹿,安平,平原,甘陵,分别对应以临汾到运城的黄河北岸,还有杨丰在北宋一个口袋兜住金军那一块,然后黄河以北除京津冀东以外剩下河北所有地方,这些统统都是曹操封地。可以说汉朝核心土地的五分之一归了他,这么广袤的地盘完全归他,他自己任命官员自己收税自己有自己的军队,这样明显是不行的,就算杨丰能忍,刘备和孙权也不能忍,最理想的是保留一个魏郡但其他九郡收回,但这种事情必须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