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军饷的问题,由于现银的不足,财政的紧张,给不了士兵足额的军饷,却可以以田地折现的形势,给他们的家人田地,以此抵偿拖欠的军饷。
  所以,看到皇上大肆收购穷人手里的辣椒,看成是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一副吐血赔本收购的架势,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人也就有了这种猜测,皇上这是想周济一下老百姓,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短期之内,缓解一下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和这些人想的不同,拥有着现代者灵魂的“崇祯”,脑海里却浮现出了近代史,大萧条时期,美国的所作所为,面对经济的萧条,许多人吃不上饭,不是直接救济,而是大肆搞建设,增加工作岗位。
  如此一来,不仅刺激了本国的经济,还让老百姓能够自给自足,自己养活自己,率先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国家开始恢复实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刻,“崇祯”想得就是这些,国家的财政越发的艰难,经济越发的萧条,天灾不断,大明王朝越需要大搞建设,增加工作岗位,从而提高百姓的收入,而不是单一的靠种地解决所有问题。
  而且,将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兴修水利,修河建渠,将会为大明王朝塑造经济腾飞的潜力。
  毕竟,无数的历史证明,不管是稳定的和平环境,还是有着极为发达的水上运输,都能极大的盘活全国的经济,从而达到各个地方互为补充的模式,盛产粮食的地方打粮,贫瘠的地区发展其他经济,比如药材、瓷器、纺织等等。
  有了钱财,只要运送粮食畅通无阻,一样饿不着,有饭吃。
  一念及此,崇祯越想越兴奋,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时期全面爆发,有了宏观上的应对之策,那就是,大搞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废除重农抑商之策,彻底盘活全国的经济。
  只要商业活动越来越活跃,凭着商人的逐利性,一些问题,他们就能够解决。
  当然,这并不是说朝廷不作为,只是居中扮演着调控者的角色,稳定物价,让粮食的价格在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浮动。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大旱时期,必须制定一个强硬的政策,禁止用粮食酿制酒水。
  毕竟,一旦粮食的价格调控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利也就随之减少,一些商人一定会将其转化为其他商品,将粮食酿制成酒,后者的价格可是远高于前者,朝廷不禁止都不行。
  大旱时期,连年减产,一些地方近乎于颗粒无收,粮食本就少得可怜,如果再不限制那些商贩的作为,粮食将会更少,到时候,即便百姓的手里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即便朝廷有心收购粮食,运到灾区,也会陷入无粮可买的尴尬境地。
  相比于小老百姓,那些富贵人家都有自己的粮仓,里面存储的粮食,足够他们吃好几年的,所以,若是没有朝廷法令的禁止,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将大量的粮食酿制成酒,只为了味觉上的享受,一时的取乐。
  心里这样想着,崇祯的嘴里发出模糊之音,念念有词道:“看来,回到京师之后,就该着手准备,让那些大臣们拟定具体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禁止用粮食酿酒,建立一定的奖罚和举报制度,使得在小冰河时期,天下处于一个粮食相对充盈的状态。”


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余悸

  半个月之后,京城内,表面上虽是风平浪静,平静无比,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寻常百姓,普通官员或许不知道,但在一些重臣高官之间,却已经有了某种流言在小范围流传,皇上并不在京城,南下微服私访去了,只是不知道到哪里了而已。
  不过,一些心思玲珑之人,随着福王与唐王相继被锦衣卫捉拿,隐隐有一些猜测,大概猜到了崇祯去了何地?正在哪里微服私访?
  周府。。。
  大厅之中,周道登一脸的神态安详之色,正在品着上好的龙井,嘴里不时地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然而,位于左侧上座的李国普却满脸的焦虑与不安之态,根本无心于身旁的那散发着浓香的茶水。
  “周阁老,你不能再坐视不理了?皇上这一出去,就是三个多月,还是微服私访,先不说这也太荒唐了,就是朝廷有那么多的政务亟待处理,怎么可以将其丢下,弃之不顾,一个人南下游玩呢?”
  “还有,唐王也就算了,已经是皇室的远亲,极为偏远的血脉,但福王却不同,那可是皇上的亲叔叔啊,地位极为尊崇,怎么就说拿下就拿下了呢?”
  “而且,改革二十四衙门,缩减皇宫花销,减少朝廷的财政支出,下官还能理解。可是,皇上居然堂而皇之了做起了买卖,居然在京城内开起了店铺,与商人为伍。”
  “尤其是酒楼之类的生意,那些标准直追帝王的规格,几乎等同于亲王的待遇,这是不是太过儿戏,置礼法而不顾啊?”
  。。。。。。
  然而,任由李国普如何的埋怨与牢骚,说得唾沫星子横飞,周道登依旧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醉心于手里的那碗令人迷醉的茶水,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等到李国普说得口干舌燥之时,不得不端起身旁的茶水,一阵牛饮,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周道登却是微微一笑,这才接过话茬,依旧维持着那种不急不躁的模样。
  “李大人,咱们都老喽~!”
  周道登先是来了一声意味深长的赞叹,使得李国普一愣,不等后者回应过来,说些什么,就自顾自的继续说道:“李大人,看问题不能过于局限,不能只看到眼前,应该直达问题的本质,关键所在,事情所带来的的最终结果。”
  “细细算来,从去年八月算起,皇上登基快一年了。尤其是最近的几个月里,皇上的一连串举措,看似是在胡乱打闹,好像是在由着性子施政,按照自己的喜好任免官员,但深究的话,不难发现,皇上都是有着某种深意,眼光不可谓不远,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至于皇上做生意,一些店铺酒楼的标准之高,几乎可以比拟亲王,虽然有一些儿戏,有失体统,但你也说了,直追皇室标准,却不是同样的规格,那不就行了。”
  说到这里,周道登那风轻云淡的洒然之态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极其的郑重,眉宇间隐隐散发着一丝佩服之意,沉声说道:“李大人,不可否认,皇上最近半年里,一连串的行动,虽然有悖于礼法,有失于帝王应有的身份,甚至于有一些小肚鸡肠,太过于计较。”
  “但是,你不能否认一点,那就是,皇上缓解了朝廷的财政紧张,不仅使得辽东的军饷有了着落,更是使得陕西有了赈灾款项。”
  渐渐地,周道登脸上的郑重之色越来越浓郁,眉宇间的那股钦佩之意越来越明显,说话的语气加重了几分,随之又抛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李大人,恐怕你还不知道,如果不是皇上及时的解决辽东的军饷问题,如今之时,恐怕辽东出现了兵变,出现了大乱子。”
  “阁老,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李国普心里一惊,连忙追问了一句,双手还在捧着那盏茶。
  “哎。。。还能是怎么回事儿?”
  周道登长长的叹息一声,反问了一句之后,不等李国普反应过来,进而继续说道:“就在军饷运抵辽东之前,关宁巡抚毕自肃密报,由于缺乏粮饷,已经有兵乱的迹象,看到制造混乱的兵卒,直言呵斥,后者不仅没有收敛,行为愈发的大胆起来,更是直接搜查他的住所。”
  “如果不是毕自肃清廉,军卒并未搜出什么东西,又见其口袋空空,恐怕这位新上任还不到半年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性命堪忧了。”
  呼。。。。
  周道登话语一顿,长吐了一口胸中的浊气,以缓解心里的那股压抑感觉,脸上更是流露出心有余悸之色,如此这般一番之后,周道登的神色才缓和了许多。
  “而且,如果不是皇上的军饷及时到达,即便毕自肃有惊天之能,也无法安抚住渐渐躁动起来的兵卒,恐怕辽东早就传来了士兵哗变的消息了。”
  这一刻,李国普也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之感,放佛是他在经历一般,张了张嘴,刚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周道登给打断了。
  “李大人,本官也明白,想必皇上也知道,你是一番好意,想要皇上在言行上保持一种明君之态。可是,相比于陕西的连年天灾,开始出现民乱;相比于解决士兵的粮饷,抵御后金,皇上的这些看似出圈的举动,就显得微不足道,不算什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