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先不说贯穿的河流,单单是一连两年的迁移灾民,迁移到西南与辽东等地,就已经是极大地缓解了陕西的赈灾压力,人口数量过多所带来的压力。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一直跟在崇祯的身旁,几乎见证了每一个政策的付诸实施,为缓解陕西的赈灾压力,冷晓磊却是将一切看在眼里,心里更是非常的清楚。
  因此,别看陕西的灾情还很严重,并未有太过明显的改善,但他冷晓磊还是深有体会,却也知道,随着大量的灾民被转移,随着两位藩王被裁撤,腾出大量的良田,而又紧靠水源,陕西的形势正在发生好转。
  这一切的一切,短期之内,或许还无法看到太明显的效果,待到来年之时,人们就会发现,还是那个地方,同样是旱灾,生活却没有那么艰难了,好过了许多,朝廷的抢粮投入也会相应的减少。
  不过,想到这里,冷晓磊的心里又有一些疑惑,不解崇祯的另一项新举措,一个新的强制命令,禁止陕西的百姓随意砍伐树木。
  尤其是河流与山坡附近的树木,更是严禁的重点对象,如果发现,将会被严惩,不仅要蹲大牢,还会被罚钱财。
  而且,就算是平原地带的森林,也有着相应的规定,有成年人腿粗细的树木以及更小的树木,也被列为严禁砍伐的对象,就算是能够砍伐的树木,砍伐过后,也必须种上新树苗。
  可以说,对于陕西的草木树林,崇祯下达了近乎于苛责的命令与规定。
  冷晓磊很不解,很疑惑,崇祯为何这样做?为何管得那么细?
  显然,冷晓磊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崇祯这样做的用意所在,为何那么在意陕西的那些树林和植被,几乎到了亲力亲为的地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问一次。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冷晓磊又怎能知道,崇祯有着后世人的灵魂,更加地知道,就是在明清交替的时期以及清初的时候,就是因为肆意的乱砍乱伐,没有丝毫的节制,使得陕西发生了土地退化,出现了大量的荒漠之地,风沙严重,少有森林。


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

  就在冷晓磊心思百转之际,在徐光启等人的簇拥下,崇祯一行人来到了另一处,场景也是为之一变,只见,一个缩小了无数倍的蒸汽机,犹如火车头一般,拉着一连串的小车厢,沿着小轨道,缓缓而行,还不断地发出阵阵的气鸣之声。
  呜~呜~
  清脆的汽笛之声,使得气氛多了几分欢快之感,愈发的轻松。
  “皇上,这就是根据您的要求,所提供的思路,臣等根据蒸汽机的特性,做出的蒸汽机车模型,可以用于矿藏的开采,大量的拉运煤、铁、铜等矿产。。。。。。”
  这一刻,冷晓磊看呆了,直愣愣地站在那里,看着不断转圈的小火车,有一些失神,不等崇祯做出回应,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惊呼道:“徐大人,你们这是怎么做到的啊?一没有人推,二没有马拉,这个小车怎么就自己跑了起来了呢?这也太神奇了!”
  “而且,如果马车也能做成这个样子,将马匹换做整个叫作蒸汽机的东西,哪得省去多少事情,节省出多少畜力,用于农耕啊?看这小火车跑起来的样子,一点也不晃动,想必里面也一样平稳,若是放大的话,肯定比马车、轿子舒服多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四周一片寂静,气氛变得有一些异样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冷晓磊的身上,眸子里的光芒闪动,异彩连连。
  冷晓磊的看似无心之语,反而点醒了周围的这些科学家,蒸汽机还有更多更大的用途,而不仅仅是仅限于采矿方面。
  显然,在这一天之前,除了崇祯以外,从未有人想过这一点,将蒸汽机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替代马车,方便人们的出行,思维局限于开采矿藏方面了。
  “怎么了?”
  很快,冷晓磊就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其中的不对劲之处,发现了屋子里过于安静,不像刚才那般,热热闹闹的,大家窃窃私语般的彼此讨论,心中一沉,忐忑的吐出这三个字之后,转而看向了崇祯,有一些不安的问道:“皇上,是不是末将哪里说错话了?或者说,不该说那些话啊?”
  “呵呵。。。。”
  然而,崇祯的第一回应却是淡然一笑,就好像没有看到冷晓磊的神情紧张一般,缓缓四顾的过程中,这才从容不迫地补充道:“不仅没有说错,反而是说得非常好,非常的合适。”
  “冷将军,你说得太好,不仅没有错,反而提醒了我们这些老家伙!”
  这个时候,随着崇祯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徐光启已经清醒了过来,抢先附和了一句,面露淡淡的惭愧之色,进而又补充道:“我们这些人真是有一些老糊涂了,有一些过于钻牛角了,蒸汽机这么好东西,这么的实用,不仅可以用于采矿方面,完全也可以应用到马车方面。”
  “如果用蒸汽机车替代马车,在这平缓而结实的枕木之上,行驶起来,肯定会更加的平稳而快速,不像马车那般的颠簸,效率也更高。”
  “要是能够建造这样的一条轨道,贯穿大江南北,横亘东西,就能将大明的各个道、州、府紧密相连起来,再运送钱粮的话,或者是外出的话,将会方便多了。”
  经过冷晓磊提醒的徐光启,就好像脑洞大开一般,思路完全是大开,进行相应的延伸,想到了方方面面,蒸汽机能够应用的地方,俨然与后世的铁路网相通,有着某种契合。
  不过,这份反应能力,思维的跳跃性和扩展,也足以说明了徐光启的聪明才智,智商很高。
  这一刻,侃侃而谈之间,徐光启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么一个画面,犹如蜘蛛网般的铁路网,纵横之间,爬满整个大明的疆域图,形成一个大网,每个城市就是一个交点,而连接城市之间的铁轨就是蜘蛛丝。
  就在这个时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徐光启话语为之一顿,忽然转过头来,看了不远处的蒸汽机一眼,脸上的兴奋早已消失不见,神情黯淡了起来。
  “徐爱卿,怎么了?”
  “嗯。。。。”
  徐光启迟疑了一下,神色有一些不自然,已经转过头来,迎着崇祯的目光,缓缓回道:“皇上,是这样的,臣刚才心里粗粗估计了一下,单单是刚才的那个蒸汽机,将其制造出来,单单是铜铁的用料,就花费了数百两银子,这还不算各种人工费用、煤炭等其他的开销。”
  “实在是,蒸汽机非常地耗费材料,对于铜铁的要求非常之高,一般的铜铁,根本就无法承受相应的高温,就算能够承受,也支撑不了多久。”
  “因此,莫说是修建一个轨道网,就算只是修建一条从京师到保定府的轨道,没有个几十万两白银,根本就无法做成。而且,这还是建立在朝廷动用一部分徭役的基础上。”
  “毕竟,修建了轨道之后,还要有相应的车厢,如果只是单纯地运送货物,成本当然会低许多。但是,若是用于百姓的日常出行,可以乘坐的话,那就需要全封闭的,相应的费用肯定更高。”
  渐渐地,屋子里的气氛再次发生了变化,随着徐光启的这番言语,原本的欢快被沉重所取代。
  就好像,刚刚还是兴高采烈,心生一个绝妙的主意,可以名留青史,然而,却遭到了现实的迎头重击,犹如被人当头棒喝一般,巨大的情绪波动之下,显得很是失落。
  在场之中,除了崇祯三人以外,周围的这些官员,都是参与蒸汽机的研发者,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单单是一个蒸汽机的成本有多高,尤其是将眼前的这个蒸汽机车模型变为现实,不再单单是用于矿洞里的运送,还包括百姓的出行,那将是一笔多大的财政支出。
  因此,要想将徐光启的奇思妙想付诸于实施,想要实现,成本很高,需要很大一笔银子,堪称是天文数字。
  如今之时,国库虽然还算充盈,但还不到动辄就花费数十万、上百万两银子,用于修筑一个轨道。


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头

  在场之人,在大明,乃至于是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最顶尖的科学家,研究的也算是最前沿的学科,毕竟,随着“崇祯”的到来,开放的幅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倾斜于科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由那些洋人带头,朝廷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仅就科学方面而言,大明拥有的这方面的书籍,比西方的某个或者某些国家还要多,还要完整,种类还要齐全。
  但其中的不少人,也是儒学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