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东海女真族和西海女真,过去虽然被努尔哈赤收服,被编为八旗军,但近日以来,随着后金的处境越来越不好,众多盟友相继离去,两个大的部族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特别是东海女真族的各个部落,由于距离建州更远,被努尔哈赤吞并之时,保存的更加完整,因此,以东海女真族的表现最为显眼,最为肆无忌惮,皇太极已经很难再指挥得动。”
“名义之上,虽然还在八旗的编制之中,虽然还是奉皇太极为汗,但实际之上,却已经脱离了出去,返回他们原本的聚居之地,皇太极根本就指挥不了,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分离了出去。”
崇祯还在阅览邸报的信息,但冷晓磊却是听得神色变了几变,同时心里深深地知道,洛养性回报的事情,带回来的这些消息,将会意味着什么?
东北很有可能发生大变,而形势将会脱离大明的控制之内,愈演愈烈,直至一发而不可收拾!
毫无疑问,逢此大变之后的后金,将会孱弱无比,皇太极的实力将会遭到重创,再也不是林丹汗的对手,再也挡不住对方的攻势,而林丹汗将会乘机壮大,吞并那些中小部族,进而将整个建州纳入他的势力范围。
而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也是大明最不愿意见到的一种情形。
一念及此,冷晓磊侧头看向了崇祯,面露狐疑之色,心中暗想,对于这种突fā qíng况,又是如此急迫,皇上将会如何处理呢?
毕竟,皇上不可能坐视林丹汗趁势壮大,吞并那些中小部族。
当然,对于后金的困境,也并不是无解的难题,只要大明肯相助,皇上愿意卖给他们一批先进的火器,后金在东北的处境瞬间就会为之逆转,击退林丹汗,不在话下,更能平复东海女真和西海女真的叛乱。
想到这些,冷晓磊立马摇了摇头,否定的这种可能,皇上绝不会答应先进的火器流落到他国,壮大皇太极的实力。
这个时候,在两人的凝神注视之中,崇祯终于看完了邸报,神色也是凝重无比,看似在和两人说话,更像是在自言自语,表情有一些出神。
“嗯。。。。朝廷虽然有天花源计划,早就想偷袭东海女真族和西海女真族,从而削弱皇太极的实力,减少女真族的人口。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东海女真族和西海女真族的背叛,独立出去,两者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采用天花灭绝女真族的话,林丹汗根本就捞不到好处,最起码,他无法兼并女真族,壮大自己,更不可能将女真族的地盘据为己有。”
“除非他林丹汗悍不畏死,不惧天花之害!”
听到崇祯的这一番言语,冷晓磊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而洛养性却接过了话题,先附和了一句:“是啊,皇上~”
洛养性顿了顿,面露凝重之色,这才继续说下去
“一旦东海女真族和西海女真族背叛的消息传开,势必使得后金朝野震动,皇太极的那些蒙古盟友部落,很有可能会相继背离而去,摄于林丹汗的威势,即便后金与我朝的议和成功。”
“如此一来的话,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会使得皇太极的那些蒙古部落盟友背离而去,建州女真的其他中小女真族部落,看到势头不对,后金大厦将倾,一定也会纷纷仿效西海女真和东海女真,转头其他部族,或者明哲保身。”
“后金亡了就亡了,却不能便宜了林丹汗,任其趁势做大,朝廷必须有相应的遏制措施。”
这个时候,听到两人的你言我一语,冷晓磊终于按耐不住了,忍不住地问道:“可是,皇上,这乃是后金的内部出了问题,咱们又能如何呢?难道,要将天花计划提前不成,以此遏制林丹汗的野心?”
“不行~现在还不能这样做。”
崇祯脱口而出,摇了摇头,立马否定了冷晓磊这看似询问的建议之语,更是补充道:“即便后金真得被灭,被林丹汗吞并,也不可能将先进的火器卖给皇太极?否则的话,带来的危害将会更大,贻害无穷。”
3
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
“那,皇,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林丹汗趁势做大,成为第二个皇太极吧~?”
“呵呵。。。。”
崇祯突兀地淡淡一笑,隐隐带着嘲弄之意,嘟囔道:“林丹汗的野心是足够大,但他有皇太极的才能吗?”
冷晓磊知道,对方并不是在嘲弄自己,而是对林丹汗的鄙夷,很是看不这位蒙古大汗。
这一刻,听到崇祯的这句自言自语,洛养性和冷晓磊的心同时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皇如此看不林丹汗,丝毫不将其放在眼里,又如何这么忌惮呢?
似乎是看出了两人心的疑惑,崇祯再次开口了。
“当然,林丹汗的兵力过多,地盘过大,实力过强,还会对大明造成很大的麻烦。”
“虽然林丹汗无才无德,能力一般,没有一代帝王应有的表现,最多也是一个枭雄,对大明还构不太大的威胁。但是,有一点不得不说,对于大明而言,林丹汗还是有着一大妙用。”
这个时候,崇祯卖了一个关子,成功的勾起了两人的好心,对于他的后面之语,愈发的期待起来。
“相对而言,虽然统一的蒙古对大明的危害最大,但事情总有两面性,有弊有利,只要林丹汗统治辽河套的大部分蒙古部落,在与大明交好的情况,那些游牧的蒙古人能更好的遭到约束。”
一语点醒梦人,冷晓磊和洛养性顿时为之明悟。
崇祯的意思不难理解,以往之时,大明在北方的戍边之策,无非是“以蒙御蒙”和“以辽御辽”这二种,以对抗为主,而现在,皇正在提倡新的戍边观念,以蒙治蒙。
当然,这不是崇祯独创,而是有着前车之鉴。
试想土默川的“三娘子时代”,不因为,三娘子友好大明,连带着蒙古的顺义王也老实了许多,约束麾下的部族,不准骚扰大明的边境。
这,是最初、最原始的“以蒙治蒙”之策。
不同于汉人,乃是群居的种群,以农业为生,以蒙古人为代表性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即便是大明的军队占领了那些草原,也很对那些游牧民族有效治理,还不如让他们自己管自己。
这个时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洛养性的眼前一亮,忽然说道:“皇,末将这里倒是有一计,未尝不可以遏制住林丹汗的发展势头?”
“哦~什么计策?”
随着崇祯问出口之时,冷晓磊也来了兴致,跟着看向了洛养性,等待对方的后面之语。
“皇,你怎么给忘了?您在东北的亲家,可不止林丹汗一个,还有科尔沁部落的兀鲁特部呢~”
一瞬间,两人洞悉了洛养性的意思,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接下来之语,更是验证了他们心的猜测。
“兀鲁特部落的起步虽晚,实力还不足以和林丹汗对抗,但俨然是成了东北的第四大势力,不是不能和林丹汗一较长短,阻挡林丹汗的攻势,进一步发展。”
“既然如此,东北的局势之变,已经无法更改,后金的倒退已经无法避免,那朝廷何不成全兀鲁特部,让博尔济吉特·明安吞并那些小部族,从而取代后金的位置。”
“算林丹汗心有不满,不愿意看到兀鲁特部落的趁势做大,但有着朝廷的支持,林丹汗还不敢乱来。”
。。。。。。
这个时候,随着越来越多的观点被抛出,冷晓磊和洛养性终于明白一些事情,一些难以理解的做法。
当初的时候,朝廷的大军将林丹汗的部落困在辽河套之,两路大军东西夹击,南北布有雷区,完全有实力将其一举歼灭,一劳永逸,一次性解决林丹汗这个大患。
然而,皇却是力排众议,坚决地要放林丹汗一条生路,不仅仅是两者之间的同盟关系束缚,还有是皇的“以蒙治蒙”思想,尽可能地稳住东北的边境,为关内赢得更多的时间,抵抗天灾。
毫无疑问,现在看来,崇祯当初的这个决定有多么的明智!
不然的话,一旦杀死了林丹汗,灭了他的部落一二十万人,。势必会扩大战争,辽东之战没有那么快结束,自然而然地,一旦陷入长期的战争之,本滨临崩溃的大明财政,将会瞬间崩溃,何谈抵御天灾,赈济灾民?
结果也是,西北的民乱也来越厉害,进而波及到山西与河南,最终重蹈历史的覆辙,摆脱不了历史的魔咒。
这是崇祯心的想法,不禁暗自感慨,如果当时因为战胜而高兴过了头,扩大战争,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