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自严听得有一些出神,满脸的认真之色,不时地轻轻点头,露出深以为然之色,等到最后,更是连忙附和道:“当然好了,皇上~!”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极为痛苦的事情,毕自严话语为之一顿的同时,神色有一些不自然,进而颇为感慨地说道:“臣掌管着户部,说白一点,就是朝廷的账房先生,为皇上你管理着钱袋子,更是经常接触这些数字。”
“说实话,皇上,在这之前,皇上您还未提出后续的两个计量单位,‘亿’和‘兆’,臣也是被‘万万’这两个叫法,搞的是焦头烂额,不胜其烦,时常会因此而出现口误。”
“这下好了,有了这两个新的计量单位,可以往后继续延伸,不管是叫法上,还是账目的各种书写,都将省去许多的麻烦,相应地,臣等的办事效率,也会提高许多。”
“皇上英明,还是您有着先见之明,臣等远远不如,否则的话,臣等还要苦苦挣扎于这些微末琐事。”
不得不,虽然这翻话里满含恭维之意,却也是毕自严的肺腑之言,实在是,尤其是户部,管理着大明的财物,涉及之广,涵盖范围之大,囊括种类之多,都是难以相信的,动辄都是上千上万,以万为单位。
毫无疑问,“亿”和“兆”的出现,这等更高层级的计量单位,将会极为方便户部的工作,对于账目的管理。
这个时候,毕自严神色为之一敛,收起了那种恭维之态,变得郑重了许多,略微沉吟了一下,像是在整理思绪,组织语言,又似在回忆与总结某些消息。
“皇上,为了大明宝钞的稳定,可以进一步地发行,并且,最后能够替代白银的作用,现在个时候,朝廷应该准备一下了,寻找金银之矿,提高朝廷的金银储备,以便应对挤兑的风波。”
“不错,确实如此,朝廷确实该寻找金银之矿,增加白银与黄金的储备,否则的话,没有相应数量的金银储备,作为保证金,如果再增发宝钞的数量的话,只会引起百姓的恐慌,增加他们对宝钞的不信任。”
回应之时,似乎是为了强调,崇祯深以为然地轻轻点头,转而又说道:“可是,毕爱卿,你应该也知道,大明的银矿产量本来就极低,短期之内,根本就无法满足发行宝钞的保证之需,恐怕,推行宝钞的进度要减缓了。不然的话,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
然而,听到崇祯的这番言语,似乎想到了什么,毕自严的双眼中忽然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语气中满含着不确定,试探性的说道:“皇上,臣听说,倭国极为盛产白银。”
“而且,还有那些西洋之国,尤其是像西班牙和荷兰这样的国家,更是有着大量的银币,如果朝廷能够大量采购一些的话,应该足以作为发行大明宝钞的保证金。”
毫无疑问,毕自严的这一番话,顿时提醒了崇祯,是他想了起来,在这个时期,随着美洲的发现,欧洲的那些殖民地国家,在北美洲发现了大量的白银矿。
自十六世纪开始,在这几百年里,北美洲成为了白银的主要供应之地,使得世界的白银价格,为之大幅度下滑。
3
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贸易顺差
明末达人秀正文第五百一十二章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个时候,随着诸多的历史信息涌入脑海之中,崇祯反而没有那么担心了,脸上的凝重之色也在渐渐变淡,变得畅快起来,看得毕自严为之一愣,有一些发呆,更多的还是好奇与疑惑。
尤其是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闪现出的那一抹笑意,更是让毕自严惊异不定。
经过一年多的推行,大明宝钞已经在绝大多数地区取代了白银,作为百姓日常的支付手段,更是朝廷诸多政策的纽带,联系着许多的重要决策。
难以想象,一旦大明宝钞的纸币政策为之崩溃,那将是什么样的后果?
此刻,想到这些的毕自严,心存疑惑之下,忍不住地暗自猜测,究竟是为何,皇上会有这样的表情,让他怎么的宽心,一点也不顾虑宝钞的因由,随时都有可能bēng pán?
然而,相比于毕自严的疑虑重重,崇祯心里想得却是另一件事情。
在这个时代,在现在这个世界之上,没有人比他“崇祯”更清楚,明朝中后期,尤其是明末的时候,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在中国,随着海上贸易的越来越繁盛,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趋之若鹜,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使得欧洲各国都产生了恐慌情绪。
深深的担忧,一旦本国的白银过少,将会发生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国内的民生经济将会被破坏,商业也会为之大幅度倒退。
不难想象,欧洲的商品在中国卖不出去,却要采购大量的生丝、丝织品、天鹅绒、绫绢、绸缎、棉布、麻织品等等,自然而然地,白银也就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只会越来越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来往于世界各国,商船停靠五大洲,这一切的一切,反而成就了中国,使得中国成为了最终的受益者,为中国的日用消费品获得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毕竟,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白银几乎没有外流的可能,近乎于只有输出,就像是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中国对外的贸易。
因此,这也造成了一种现象,中国的巨大贸易顺差,换来了大量的白银涌入,堪称是势不可挡!
即便那些欧洲国家,基于白银的货币属性,几乎是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因白银大量的外流,引起的恐慌情绪,不得不xiàn zhì白银外用额度,西班牙的国王,更是三度下达了敕令,xiàn zhì白银的外用最大额度,然而,最终却只是成了一纸空文。
仅此一点,足以说明,明末时期,中国虽然处于战乱的年代,但在对外的贸易之中,依旧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更是势不可挡的趋势!
也就是说,随着东南海禁的逐渐解开,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大明的白银储备,只会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陷入深思中的崇祯,有一丝明悟,愈发地相信,郑芝龙归顺大明之时,将福建的灾民移民到tái wān岛,每人三两银子,这件事情是真的,郑芝龙有绝对那个财力。
大量的白银涌入,而郑芝龙又是近乎于东南沿海的海上霸主,即便是均分,落到郑芝龙手中的白银,那也是极其惊人的。
何况,郑芝龙亦商亦盗,不仅仅海上的强盗那么简单,还干着商人的买卖,通过黑市,私下将中国的商品卖给洋人,也能掘取惊人的财富。
否则的话,那次的向tái wān迁移灾民,郑芝龙也不会那么得阔绰,一次就拿出了几十万两白银,作为灾民的安家费,以及在岛上安家立命的本钱。
“皇上,推行大明宝钞的政策,真得要放缓吗?”
不得不说,除了崇祯以外,相对于其他的衙门以及主事的官员,在整个大明的朝堂之上,没有人比户部更加体会到大明宝钞的重要性,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毕自严更是深有体会,知道宝钞的妙用,已经不仅仅是充当货币那么简单,忍不住地催促了一句,虽然是在询问,但却是满满的担心之意。
“不~”
出乎毕自严的意料,崇祯的回答,居然是他最想要的答案,而后者慢悠悠地继续说道:“毕尚书,不用担心,尽管按照正常的进度,继续推动和发行宝钞的应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完全取代白银的货币作用。”
“至于作为担保信用的白银,虽然大明的白银产量极低,但是,会有人为咱们提供的,会有源源不断的白银涌入咱们大明,足够大明使用,作为储备。”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的话语微微一顿,神色也变得郑重了许多,认真地说道:“毕爱卿,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宝钞的发行,作为保证金的白银储备,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般简单,并不是一对一,而是有着一定的比例。”
“比如说,发行一百两面额的大明宝钞,并不一定非要有一百两的白银保证金,五十两就可以,甚至于更少。”
“毕竟,根据目前的状况,大面积推行宝钞的地方,除了特殊情况,鲜有大量使用白银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在大明的许多地方,宝钞早就取代了白银的作用,百姓多是用宝钞买东西,而非是白银之类的。”
似有所感一般,毕自严如被点拨的轻轻点头,面露深以为然之色,紧接着附和道:“皇上所言甚是,是臣过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