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
辽东。。。。
总督府,孙承宗端坐于客厅之上,那种不动如山的姿态,给人一种如山似岳之感,将其沉稳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站于对面的袁崇焕满脸的焦急之色,正在喋喋不休,他依旧还是面不改色。
“孙大人,咱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呢?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有失大国的风范啊?与烧杀抢掠的土匪强盗何异?”
“而且,虽然咱们大明与后金处于敌对的状态,两国有着解不开的仇恨与宿怨,可是,那些老百姓是无辜的啊,这样肆无忌惮地劫掠,这样漫无目的的随意屠戮,是不是有一些泯灭人性了?”
“现在这个时候,建奴正在与朝廷进行议和谈判,咱们这里却做出这样的事情,举起毁灭性的屠刀,不断地派出小队的骑兵,潜入建州的边境,在方圆三十里之内,胡乱地烧杀劫掠一通,是不是有着故意破坏议和之嫌啊?”
显然,从袁崇焕的这番表现不难看出,孙承宗并未将一些事情的真实用意告诉他,为何要派出那么多的小队骑兵,不断地劫掠后金的边民?
因此,面对东北的局势忽然骤变,还是己方挑起战端,破坏日趋平和的外部环境,最起码是大明与周边势力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袁崇焕地反应为何会这么的激烈?
如此一来,就给袁崇焕一种错觉,孙承宗安排给骑兵的任务,更像是一种毫无理智的疯狂报复,报复后金这些年以来进犯大明边境,烧杀抢掠大明边界之民。
不得不说,孙承宗相当的有气度,鲜有以上压下的那种做派,等到袁崇焕说完之后,神色依旧没有丝毫改变,气定神闲地接着说道:“袁大人,本官知道,收复辽东之后,你一直希望,朝廷能够与建奴和谈,从而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恢复辽东的民生。”
“如此一来,身为辽东巡抚,你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辽东的地方治理,民生的恢复,本官能够理解你的这种心情。”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和谈成功,越是容易得到,以建奴的秉性,他们就越加不知道珍惜,还以为朝廷还像以往那样好说话,只要他们主动认个错,低个头,交出几名叛将,事情就揭过去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一时间,袁崇焕有一些默然了,他当然明白孙承宗的意思,想要给后金以血的教训,让他们轻易不敢骚扰大明的边境,当然,其中也不乏铁血报复的味道。
尽管心中这样想着,袁崇焕还是忍不住地说道:“孙大人,此次议和,朝廷提出的条件之一,不是有让后金交出全部的叛臣降将吗?一下子损失那么多的将领,皇太极应该不会再做出愚蠢的决定,让他的军队骚扰我朝的边境吧~?”
“何况,皇太极之所以低声下气的和谈,不惜付出了那么的代价,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林丹汗,抵御后者的进犯,他怎么可能还会与大明交恶呢?”
这个时候,看到袁崇焕一副不死心的样子,还想阻止骑兵小队的后续行动,孙承宗不得不拿过一份名单,将其递给袁崇焕的同时,进而说道:“喏~这是皇上新提出的要求,最终定下的名单,除非皇太极将上面的人全部交出来,否则的话,两国就绝不不可能达成议和。”
说话之间,袁崇焕上前几步,已经接过了名单,就在他浏览名单的同时,孙承宗又抛出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而且,在这之外,对于两国的议和,皇上还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在辽东与建州的交界处,以北的三十里之内,不准有一个后金百姓,作为两国之间的无人缓冲区域。”
此刻,袁崇焕已经震撼的无以复加,愣愣地拿着那份名单,目瞪口呆地看着孙承宗。
对于名单上的人,袁崇焕虽然不全认识,但是,在后金之中,他所知道的汉人武将和文官,全都是“榜上有名”,赫然在上。
尤其是孙承宗的最后一番话,使得袁崇焕愈发地震撼了,他实在想不出,崇祯哪来的那么强大的自信,皇太极一定会答应这些条件?
尽管不认识名单上的所有人,但袁崇焕明白一点,一下子交出这么多的文官武将,无疑,这已经不是伤筋动骨那么简单了,而是对后金的官场将会予以重创,一些衙门几乎没有存在的不要。
简而言之,若是将这种情况放到大明,整个官场将会为之瘫痪,瞬间崩溃。
当然,袁崇焕也知道,换做是后金的话,情况还不至于这么严重,毕竟,后者更加趋向于是一个军事国家,那些衙门、机构,还只是有一个雏形,即便是裁撤掉,现在被破坏,还不至于给后金带来覆灭性的危险。
但是,抛弃那么多的官员和武将,强大的“阵痛”反噬,还是不可避免地。
“孙大人,这可是比之前的要求,人数多了好几倍,皇——皇太极,能会答应吗?”
“本官也不知道~”
尽管心中矛盾不已,浮现出各种想法以及猜测,袁崇焕还是忍不住地结结巴巴地问了出来,而孙承宗的回答却是连连摇头,脱口回了一句,进而补充道:“不过,本官明白一点,如果皇太极真得答应这个条件的话,即便是后金渡过了这次难关,抵御住了林丹汗,在未来的十几或者数十年之内,后金再也无法对大明造成太大的威胁,只能老老实实地臣服,作为大明的藩属国。”
听到孙承宗的这番话,袁崇焕忍不住地低头望向了那份名单,又看了一遍,同时,面露深以为然之色,轻轻点头,不无附和地接话道:“确实~”
“自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尤其是最近几年,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崛起,得到长足的发展,四处征战,扩充地盘,只是外部因素,主要还是在于这些文官的出谋划策,为其制定国策,安抚民心,稳定内部,以及大的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
“不然的话,若是没有这些文官的辅助,从旁规划,即便后金打下了再多的地盘,但也无法真正地拥有,更无法长期经营下去,只会是一个匆匆过客。”15
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
说到这里,思绪翻飞之际,袁崇焕已经从无以复加的震撼之中清醒了过来,从内心深处,尽管觉得这有一些不现实,但还是不得不认同崇祯的这个条件,向后金索要这么多人。
毕竟,皇太极虽然雄才伟略,颇具开国之君的景象,但是,若无谋臣的相助,依旧无法成就大事。治理一国,一人之力,终究会有穷时!
至于女真族之中,能征善战之辈不少,但具有治国之能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不过寥寥十几人,远远不能满足后金的需求,而汉人的治国辅助君王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出现在在了皇太极的视野。
现在,朝廷却要一下子索要这些汉人,无异于葬送了皇太极的强国之梦。
这一刻,心领神会之下,袁崇焕又有一丝明悟,忽然回味出了孙承宗之前的那番言语,又有另一层意思,不断地在强调一点,今日的朝廷,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
简而言之,也就是说,如今的大明王朝,更加具有实力,更加的有底气,不必一味地迁就周边国家,以及那些少数民族,一切都要按照大明制定的规则来办。
否则的话,大不了就是一战!
一通百通,在这一瞬间,袁崇焕这才真正地明悟了,想通了一切,这也就能够解释的通,当今的皇上为何那么的强势?为何辽东的局势刚刚稳定,朝廷再次挑起战端?
一切都是因为,朝廷正在布局,正在酝酿一个很大的局,在未来的某一天,不仅仅是在大明境内,还有周边的国家,都要按照大明制定的规则行事。
而后金,无疑就是大明立威的最好对象!
就在两人相对沉默之时,两人各怀心思之际,这个时候,刘兴祚自外面走了进来,在他抱拳施礼的时候,刚想要说什么,孙承宗却是抢先淡然笑道:“刘将军,有什么事情吗?”
显然,听到孙承宗的询问,尽管刘兴祚努力地让自己保持着自然之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但身形还是为之一滞,顿了那么一瞬间,脸上更是闪过一丝迟疑之色,有一些吞吞吐吐地反问道:“大人,末将听到一些风声,朝廷将会向建奴索要那些叛将,并将其在大明处斩,不知是真是假?”
“嗯,确实有这件事情~”
回应之时,孙承宗的神色为之一敛,变得认真了许多,有一些奇怪于刘兴祚的神情微妙变化,心间弥漫着淡淡的疑惑之意,更是进而问道:“刘将军,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