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身为女子的张凤仪、林四娘和高桂英,心中更是震动不已,相比于设立孤儿院的种种艰难,更是对组建忠贞营震撼不已,心里有着莫名的情绪,或困顿,或希冀,亦或是兴奋,等等。
自古以来,不乏女子当兵,为将一方,统兵打仗,但却鲜有女子军队,即便是有,也不过是权贵们为之取乐的对象,并不是真正的用于对敌打仗。
说是女子军队,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侮辱与调笑。
当然,这种体会,以林四娘最为深刻,最为心酸。
忠贞营就不一样了,听皇上这意思,和大明的其他军队一样正规,一样有编制,要在兵部报备,具有军籍,而不是皇上一时的心血来潮,只为取乐。
若是真这样的话,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完全打破了千百年来的固有观点,对于女人的某种桎梏,提高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
其他三人或许还没有反应过来,但身为军人的张凤仪,心中更加震撼的同时,凭着对军队的了解,更能体会到这意味着什么,比林四娘和高桂英更加知道,忠贞营的存在,女子地位的提升,有多么的大。
按照如今大明的军规军纪,正在推行的改革,更加侧重个人的能力,而非是出身什么之类的,一旦女子从军,也就意味着,她的个人婚姻,不再像传统那般,任由摆布,具备了一定的个人话语权。
毕竟,对于朝廷的忠义,要大过一般的孝义人伦。
因此,有着官职或者爵位在身的女子,已经脱离了父母的完全掌控,有了一定的个人自由,父母不可能再像过去那般指使着她们,决定着她们的前途与命运。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就在其他人还处于震惊之际,没有反应过来,张凤仪的一颗心却是“砰砰”直跳了起来,紧张的同时,有着莫名的兴奋。
崇祯的话音刚落,为了确定自己的猜想,张凤仪忍不住地试探性的问道:“皇上,那个,您所讲的忠贞营,组建之后,是有编制和军籍的吗?也是和其他男子军队同等待遇吗?”
随着张凤仪的连连抛出问题,冰雪聪明的林四娘和高桂英顿时就反应了过来,已经知道了对方想要表达什么,刹那间,也是满怀欣喜,带着期待之色,双双跟着望向了崇祯,一颗心也“砰砰”直跳了起来,紧张不已。
“当然~!”
第四百三十九章 赐姓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对于三个人而言,就如仙乐中的两个音符,敲击出最美妙的乐章,刹那触及了她们的心灵,引起了某种共鸣,接着一阵狂喜,伴随着的还有心神的猛然一松,不住地长松一口气,就像压在心上的一颗大石落下。
此刻,若不是身处乾清宫,若不是有着崇祯在面前,狂喜之下,恐怕三人早就抑制不住地跳起脚来,一阵欢腾,一阵雀跃,来发泄一下心里的那份激动与兴奋。
不得不说,乾清宫的宏伟威严,崇祯的高居于上,还是使得她们保持了冷静,没有过多的出格举动。
然而,看着三个女人的彼此互望,神情与眼神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那种兴奋与高兴,几乎掩饰不住,就好像无声的在相互庆祝一般,崇祯并未多言,而是极为体贴地保持了沉默。
有着历史学家和现代人的灵魂加持,“崇祯”又怎能不明白“忠贞营”意味着什么?
虽然都叫忠贞营,组成也一样,但由谁发起,却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将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毕竟,他崇祯成立的忠贞营,虽是个人出资,但却带着官方性质,影响力更是全天下,历史上的那个李自成,组建的忠贞营,不过是一时的拉拢人心,提高实力,并不具备普适性,更不代表一种官方认可。
说白一点,他崇祯成立忠贞营,不仅仅是新组建一个新兵种那么简单,更象征着女子的社会地位提高,具有官方性质的认可。
渐渐地,随着三人冷静下来,激动的情绪得以平复,她们看向崇祯的目光也随之变了,不仅仅是敬畏那么简单,还有发自于灵魂深处的那种感激与忠诚,就好像是在无声地述说,皇上,我们一定会办好这件事情。
“还有,朕之所以在各地设立孤儿院,收养那些流浪孩童,不仅仅是减少天下的一些不幸,还是为了忠贞营,能够从中选拔一些合适的少年少女,充实到忠贞营,接受你们的军事训练和培养,让他们效忠于朝廷。。。。。。”
四人听得连连点头的同时,心中也在暗想,果然如此。
不难想象,从小就灌输忠于皇上、效力朝廷等思想的那些孩童,长大之后,成为士兵或将军,一定会对皇上忠心无比,自然而然地,皇上对于军权的掌控力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诚然,孤儿院的存在,皇上的资助,就相当于那些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孩子的再生父母,这份恩情,这份抚养之情,足以让他们忠贞,比其他的将领更加忠诚。
这个时候,已经冷静下来的张凤仪,等到崇祯说完之后,神色郑重无比,不无担心地提醒道:“可是,皇上,先不说组建忠贞营所需要的饷银,单单是设立孤儿院,还是大范围性质的,恐怕这笔开销很大——很大——大到——”
张凤仪的话语虽然戛然而止,但崇祯却是听得明白,知道对方后面想说什么,无非是,这么一笔巨大的开支,远超皇室所能负担的,尤其是随着孤儿院的越开越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崇祯的脸上依旧挂着风轻云淡一般的浅笑,并未因为张凤仪话里的那个弦外之音,不自量力之意而恼怒,而是紧跟着朗声回道:“张将军,大范围的设立孤儿院,若是只靠朕个人出资,用皇家生意盈利去做,当然是不行的,也是决计做不到的。”
“那——皇上——?”
张凤仪面露迟疑之色,忍不住地问了一句,同时也说出了其他人的心声,都在等待着崇祯的回应。
“朕将会拿出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先在陕西与河南设立孤儿院,进行试点,就像实行民兵制那般,也是天灾最为严重的两个地方。”
听到这句话,四人的神色都是一缓,那种置疑之色已经少了许多,而崇祯接下来之言,更是使得他们相信,不管是孤儿院,还是忠贞营,都不是皇上的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得要那样做,还要推行天下,尤其是孤儿院。
“当然,在陕西与河南各地设立孤儿院的过程中,朝廷也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也会拨出一些钱粮,用于救济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
“而且,等到朝廷的财政紧张的问题,有所缓解之后,从各地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朝廷的扶持力度也会不断地加大,为之推广,不再仅限于河南与陕西两地。”
“所以,张将军,关于钱粮的事情,不用担心,朕已经有了相应的准备,你们放心的去做吧~”
就在这时,崇祯的话语忽然一顿,眸子里更是闪过一缕莫名的光芒,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了什么新奇的主意,转而说道:“对了,凡是孤儿院收养的孩童,若是没有姓氏的话,或者个人愿意的话,都可以跟朕的姓,姓朱。”
霎时间,四人再次震惊了,眼睛都是瞪得大大的,嘴巴更是微张,尤其是最后一句,带来的冲击力,要超过之前,提出“忠贞营”所带来的震撼效果。
姓朱,那就是国姓,还是皇上亲口所言,虽未点名是谁,但也和赐姓无异。
换而言之,那些孤儿院收养的孩童,相当于皇上的义子义女,地位一下子拔高了太多太多,犹如从地上爬上了云端,出身也变得高贵了许多。
当然,随着孤儿院的也来越多,随着收养的孤儿越来越多,这种效果也变得不再那么稀奇珍贵,渐渐地,也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
毫无疑问,这又是皇上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更是在培养日后的心腹和倚重之人。
这个时候,就在四人震撼地目瞪口呆之时,崇祯再次开口了,开始布置他们的任务。
“张凤仪,林四娘,你们负责拟定忠贞营的机构,以及一干训练事宜,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组建出一支忠贞营,使其初具规模。”
“是,皇上,末将遵旨。”
“李过,高桂英,你们负责孤儿院的一干事宜,筹划孤儿院的基本机构,如何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以及对他们的教育,等等,也弄出一个详细的章程来,以便推行天下。”
“是,皇上,末将领旨。”
。。。。。。
第四百四十章 馊主意
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