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吴三桂虽然只是一个游击将军,相当于卫所军的一名千户,将祖家子弟送到他的帐下,最多也就只能安排一个百户的职位,位置虽低,却胜在立功的机会多多。
毕竟,之所以现在送出一些祖家年轻子弟,就是因为,缺少一个这样的立功机会,尤其是此时此刻,更是绝佳的机会,此战过后,数年之内,恐怕东北再难有如此规模的战争。
渐渐地,大帐里的气氛开始缓和了一些,变得有一些愉悦,不再那么的凝重而压抑,而又有一股不一样的气氛开始弥漫开来,那些老一辈的神情微松,眼角透着丝丝笑意,但那些年轻一辈却是一副老大不愿意的样子。
毕竟,跟着自己的父亲、叔父等人的身边,不仅军阶更高,提拔的也更快,难怪他们是那么的不乐意。
或许,这就是年长者与青年人的不同之处,前者的眼光更远,更加侧重于机会,而后者却是那么的急功近利,只看到了眼前得到的好处,却忽略了一个关键,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奠定在军中的地位,立功的机会,要比个人关系重要的太多太多。
尽管碍于视野的局限性,尽管心中有一些不情不愿,到吴三桂的手下当一个微末小将,但摄于祖大寿那凌厉的目光,只得点头答应了下来。
与此同时,沈阳城以东的方向,浑河西岸附近,一处水草旺盛的地方,袁可立统帅的大军宿营于此,每个人都是处于一种枕戈待旦的状态,一旦号角响起,随时都能进行作战,拿起身侧的兵器。
真的可谓是,兵不离甲,马不离鞍,警惕至极。
帅帐之中,袁可立一脸肃穆的站在那里,凝视着众人,而在他对面的诸多将领,有一小半都是皇家军事学院的的学员,在辽东之战崛起的新军将领,比如去年的武科开试的武举人,王来聘,徐彦琦、翁英等人。
看着如此多的新鲜血液,那些新军将领散发着浓浓的战意昂扬之意,身材挺拔,英武不凡,单单是身上的那股气势,就要比太多的老将强的太多。
看到如此情景,袁可立就是轻轻点头,露出欣慰之色,暗叹大明中兴有望,这才缓缓开口,打破了平静。
“各位将军,一定要切记,也是皇上一再交代和嘱托的,此次辽东之战,重在收复失地,将鞑子赶出辽东,尽可能地斩杀鞑子,却不是一定要将其全歼。”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想必你们也已经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心,理解皇上的用意所在,皇上当然希望,借助此战,能够一举将鞑子全歼,将建奴灭国,甚至于灭族。”
“然而,先不说野猪皮已经逃回了建州老巢,单单是这样做的代价,都是难以想象的,鱼死网破之下,我军的伤亡将会大幅度增加,闹到最后,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而这,绝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毕竟,如果咱们的大军损失的过于严重,将会难以对蒙古人形成压制和威慑。否则的话,就真的是,前面刚赶走了饿狼,后面又来了猛虎。”
。。。。。。
随着袁可立的徐徐讲述,众人不禁想起了这一个多月的作战情况,正面作战之下,有着兵力的绝对优势,再加上最新的火器配备,完全可以碾压建奴。
然而,一到夜里,亦或是经过一些深山老林之时,建奴突然发动偷袭,或是夜色的掩盖,或者是树木丛林的遮蔽,亦或是山路的婉转曲折,使得两者的距离被一下子拉近,火器的优势就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如此情况之下,自然而然地,己方的伤亡之衔上升。
毕竟,鞑子的最大优势就是,近身格斗,肉搏厮杀,在马上作战。
还有就是,随着祖大寿等人从辽河套相继回归,与大军会合,一起收复失地,他们的任务也不再是秘密,众人知道,除了野猪皮之外,大明还有一个强敌,那就是蒙古的林丹汗,尽管现在与大明有着盟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今时今日,大明与建奴的实力差距,虽然已经不能用鹬、蚌来形容,凭着林丹汗的实力,也不是渔翁,但却是这个意思,若大明在辽东的损伤过于严重,势必会引起林丹汗的觊觎,窥视辽东之地。
因此,不难想象,垂死挣扎之下,若是建奴真得鱼死网破,就算大明真得将其灭国,最终受益的也只会是林丹汗,大明依旧没有解决辽东之患,只是由女真人换为了蒙古人而已。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现在的林丹汗,不仅依旧野心极大,更是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就算他不窥视辽东之地,若是一统蒙古各族的话,危害性要远超过建奴。
毕竟,与建奴不同,蒙古人的人口规模更大,骑兵的战力并不弱。
最为关键的是,蒙古人的地盘更大,更加广袤,遍及大明整个的北方边境,长城的任何一个关口,都是他们可以攻击的一点,自然而然地,一旦对手换做蒙古人,大明的防线将会增加数十倍,军费也会随之飙升,而建奴却只是在东北一带。
何况,朝廷的整饬军备,加强边防,修葺与加固北方的长城关口,才一年多一点,有一些边关的城防还很薄弱,甚至于有一些长城出现了豁口,很容易被蒙古人趁虚而入,进入关内。
如此情形之下,怎可让林丹汗趁势做大,一家独秀?
在众人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袁可立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依旧在继续,回荡在他们的耳边,引起一阵的思绪翻滚,感触颇多。
“因此,在围剿鞑子之时,一定要留一个豁口,让他们有着逃跑的希望,你们从后面追击即可,但也不可孤军深入,一切以稳为主。。。。。。”4
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三)
不久之后,袁可立话语一顿,停了下来,目光开始缓缓转移,扫视着众人,逡巡不定,神色愈发的凝重起来,忽然间,身体微微一侧,右手抬起的同时,一指身侧悬挂着的那副辽东地图,缓缓张开了口,欲扬顿挫之间,一字一句的飘入诸将的耳中。
“因此,各位将军,此次攻取沈阳城,看似咱们来势汹汹,一副大军压境的样子,然而,真正的战争却不是在攻取沈阳城上面,而是在这几个地方,沈阳通往抚顺的沿途,以及经过抚顺,离开辽东,进入建州萨尔浒的这些必经之地。。。。。。”
听着袁可立的讲述,众人的目光变得分外明亮,随着他的右手在地图上缓缓转移,对于这样的判断与安排,没有丝毫的怀疑,频频点头之时,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毕竟,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大明如今的攻势,就是呈现半包围之态,犹如袁可立刚才之言,如此攻势之下,就等于暴露了一个缺口,给鞑子以逃生的希望,建奴不敌之下,可以向北溃退,逃回建州,并不一定是绝路。
辽东与建州之间,横亘这一座绵延的长城。
如此一来,距离沈阳和抚顺最近的一座关口,那就是抚顺关,是萨尔浒进出辽东的必经之地,毫无疑问,若是在沿途进行埋伏,势必会重创溃逃的鞑子。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天色已暗,进入了深夜,沈阳城的北门,人影绰绰,战马打着响鼻,似乎是嘴上有着某种束缚,无法嘶鸣,只能发出闷闷的声音,呼呼喘着粗气。
“图伦,就不要去抚顺城了,咱们直接前往抚顺关,直接从那里返回建州,但也要小心,先派出探子,沿路查探一下,以防中了埋伏,尽管那一带还在咱们的控制之中,但也难保有什么意外。。。。。。”
沈阳城内。。。。
某个深宅大院之中,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之就是一声焦急的话语,院子里顿时一片大亮。
“陈将军,不好了,阿敏和图伦那两个王八蛋,带着大部分的鞑子从北门逃走了,咱们全都被他们兄弟而给骗了,如今之时,沈阳城的八处城门,有五座几乎是无兵把守。。。。。。”
抚顺关。。。。
踏踏踏。。。。
伴随着一阵阵的嘈杂的马蹄之声,大量的女真族骑兵缓缓前进,通过抚顺关,返回建州,而在抚顺关的南侧,大门的一侧,回荡着一阵交谈的声音。
“五哥,你尽管放心,既然大汗已经答应了,不会追究你的任何责任,你就尽管放心的返回建州,到时候,只需向大汗服个软,放低态度,最多也就是口头上训诫一番,就没事儿了。”
“十弟,不用在安慰我了,之所以答应你的提议,并不全是因为有皇太极的那道汗谕,而是我莽古尔泰实在不想,让这么多的族人毫无意义的葬身于辽东,消耗咱们后金的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