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丈夫,做事要不拘小节,不能有妇人之仁,被掳到建州的汉人虽然可怜,虽然无辜,但却不能因为同情他们而有所顾忌,就要搁置,甚至是放弃原有的计划,向建州投放天花源。f
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五)
不得不说,崇祯还是很在乎吴有性的心情,暗暗叹息一声,随之就是话题一转,语气更是变得柔和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安抚起来。
“吴爱卿,你和陈实功都是南方人,江南人士,并不了解辽东的气候恶劣,冬天有多么的寒冷。”
“相比于辽东,建州处于更加的北面,这些生活在东北之人,一到深秋寒冬时节,就很少再远行,多是在村落附近活动,厚厚的大雪阻断了他们出行的路途。”
“因此,只要在深秋到来之前,在建州北部区域投送天花源,即便是爆发了天花疫情,但受灾的范围也有限,很难向建州的南部蔓延。”
“如此一来,一旦建州北部区域爆发天花的消息传播出来,在建州南部区域的汉人百姓,也就有了一定的反应时间,趁着寒冬时节,他们可以偷偷潜回辽东,躲避瘟疫。”
。。。。。。
朝鲜,平安道。。。。
鸭绿江附近,朝鲜训练大将李兴立,率领率领着数千兵马,驻扎在一块草地之上,营口直对着对岸,建州的方向,一副随时都有可能兵临建州的架势。
“将军,潜入建州的探子,已经打听清楚了,如今的鞑子军队,被拆分成了三路,一路在辽东与明军对峙,争夺辽阳、沈阳等地;二路大军前去追击毛文龙部,进行围追堵截,清除境内的所有明军;最后一路就是固守在建州的各个要地,负责防守。。。。。。”
听着副将李曙的汇报,李兴立虽然还是一脸的平静之色,但隐约有着眉开眼笑之意,显得轻松了许多了。
“若是这样的话,李曙将军,也就是说,建州的东南区域属于鞑子防守的空档,兵力薄弱的地方,如果咱们发动突然袭击,在张晚元帅率领大军主力到来之前,即便是没有任何的支援,也能轻易攻克集安和通化等地,打得建奴一个措手不及?”
“嗯。。。将军,理论上来讲,应该是这样的。。。。”
听到李兴立的徐徐询问,李曙脱口而出,应付了一句,同时面有沉吟之色,不等李兴立再次开口,进而又补充道:“后金本就是国小民寡,兵力不多,虽然善战,但依旧改变了女真族的一个先天不足的劣势,那就是人口过少,不过二三十万人,这也就限制了他们的兵力不会太多。”
“如今之时,后金的大军分为三路,主要集中在辽东和建州偏北的地方,前者以莽古尔泰和代善为首,对抗明军,后者却是围追堵截毛文龙部。”
“所以,相对而言,在建州的东南区域,后金的兵力不会太多,即便是当地的民众,也多是被掳去的汉人为主,因此,我军要是突然发动攻击的话,很容易就能得手。”
“好,既然这样,李曙将军,你就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咱们就兵发建州,进行突然袭击,打建奴一个措手不及。”
李兴立回应的同时,轻轻一点头,眸子里的光芒愈发的璀璨,更像是无尽的贪婪,不等李曙回应,进而又吩咐道:“同时,通知下去,告诉将士们,在尽可能地不伤害汉人的基础之上,他们可以任意屠杀建奴百姓,抢来的诸多钱财,将会有一半是他们的。”
“将军,你这是在仿效明军的做法吗?”
尽管心中早就有了猜测,但李曙还是忍不住地问了这么一句,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也没有指望着对方能够回答,紧接着,李曙面露忧色,小心地提醒道:“将军,张晚将军还未到,咱们明天就要行动,会不会打乱原来的计划,相应的军事部署啊?”
“无——妨——”
李兴立缓缓吐出两个字,一脸的不以为然之色,看到李曙还想劝说什么,进而继续说道:“所谓的军事部署,什么行动计划,之前,都是建立在后金的主力全在建州的基础之上,而制定的,并未弄清楚建州的情况。”
“如今之时,后金的兵力一分为二,分别掌握在以莽古尔泰和野猪皮为首的双方势力手中,一小半还在辽东,即便野猪皮带回建州的大半精锐,其中也被毛文龙部所牵制。”
“因此,现在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正是出手的最好时候,等到张晚元帅他们到来,恐怕野猪皮早就收拾掉了毛文龙,到时候,再进入建州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到鞑子的强烈阻击和反抗。”
“而且,战机稍纵即逝,若是不能抓住有利于己方的优势,若是不敢打破常规,进行作战,哪来那么的经典战役?”
。。。。。。
李曙听得连连点头,一副深以为然、豁然开朗的样子,对方的话音刚落,不无恭维的紧接着说道:“将军所言甚是,现在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军之所以有此行动,就是为了策应明军的行动,无疑,现在出兵建州,乃是绝佳!”
这个时候,李曙的话音戛然而止,脸上的喜悦之色也随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不解,更是转而问道:“将军,末将实在想不明白,此次对建奴宣战,大王何必这么兴师动众呢?若张晚元帅他们到来的话,几乎动用了了朝鲜的一半大军。”
李兴立心中犯了糊涂,没有听明白李曙的意思,但也没有开口询问,因为他知道,对方还有话没有说完。
“此次宣战,虽然是势在必行,乃是获得宗主国认可的条件,但咱们也没有必要动用那么多的兵力啊~毕竟,此战对于咱们而言,弊多利少,真正得到实惠的乃是明军,咱们何必这么卖力呢?”
“一旦与建奴打起来,我军势必会有不少的伤亡,折损那么多的兵力,耗费那么多的钱粮,却只是成全了明军,咱们完全可以,只是在建州的边境转悠一圈,骚扰一下,也算是完成了上国交代的任务。”
“末将实在不能明白,大王是怎么想的?”
渐渐地,李兴立的神情越来越凝重起来,冷峻不已,看了看四周,见无人靠近,显得很是谨慎小心,这才缓缓开口,却不是为李曙解惑,而是抛出了一个新问题。
c
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六)
“李曙,本将军暂且问你,你知不知道,如今的朝鲜,面对最为紧迫的问题是什么?”
“当然是土地兼并了,将军。。。。。。”
李曙没有任何的犹豫,几乎是脱口而出,毫不犹豫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进而继续说道:“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今的朝鲜王朝,尤其是在土地方面,和前年的宗主国大明差不多,都面临着土地兼并的严峻问题,许多百姓失去了土地,被迫流离失所,不得不四处为家。”
说到这里,李曙的语气变得颇为感慨起来,面上也流露出淡淡的羡慕之色。
“将军,末将听说,去年的下半年之时,在新皇上的主持之下,宗主国的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了一些土地政策,为百姓追回被权贵吞并的土地,更是没收一些勋贵与皇室宗亲的部分田产,作为军饷,分给将士们的家人。。。。。。”
显然,听到这番话,李兴立也流露出羡慕之色,话里也充满不无感慨之意。
“遥想当初,之所以推翻光海君和他的大北派,拥立仁祖即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民意使然,群情激奋之下,民怨沸腾,百姓怨声载道。”
“然而,仁祖登基之后,虽然对大北派进行了清算,实施了‘大同法’,却未解决百姓的土地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光海君时期的土地问题,对于权贵所掠夺的土地,不仅没有归还失主,还听任反正功臣将其据为己有。”
“若是本将军所料没错的话,大王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发兵建州,恐怕就是想借助此战,转移民众注意力的同时,更是为了缓解土地问题。”
“将军,你的意思是。。。。?”
李曙的话语戛然而止,神色变得难看不已,看到对方微微点头,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猜测。
大王之所以这样做,兴师动众的讨伐建奴,不惜劳民伤财,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倒是其次,主要还是在于,借助此战,消耗朝鲜的人口,确切的来讲,是减少百姓的数量,从而侧面的缓解朝鲜的土地压力问题。
这一刻,两人配合的是那么的默契,都保持了沉默,虽然心中知道了朝鲜的打算,却未挑明,他们也明白一个道理,祸从口出。
借助战争,从而达到缓和国内的矛盾,以此削减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