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在凤阳的皇家祖坟,崇祯找到了改变历史的着手点,让他心情愉悦,那么,现在的局势向好,诸多问题得到了缓解,却是让他十分高兴的同时,更是满满的自得,有着十足的自信,可以改变中华历史。
  任命孙传庭为陕西巡抚,洪承畴为三边总督,徐光启为陕西布政使,等等,一连串的动作,彻底稳住了西北的局势,前两人镇压了渐渐抬头、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后者的赈灾和水利工程之策,却是缓解的灾情,纾解了民生问题。
  毕竟,随着大量抗旱新农作物的引进,以及一些水利设施的兴建,灾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仅仅是一个夏天,经过将近半年,西北的粮食产量就有所增长,尽管旱灾还在持续。
  当然,西北的形势之所以得到缓解,有着向好的趋势,土地政策的改革,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否则的话,单纯地兴修水利,得利的只会是大肆兼并土地之人,那些乡绅权贵,而不是最底层的百姓。
  如果不能改变百姓流离失所、没有土地的现状,依旧不可能杜绝百姓暴乱的问题,根源所在,否则的话,还是无法避免后来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还有一点,那就是移民,将许多的灾民迁移到西南,云贵等地,可谓是一举两得,如此一来,不仅缓解了西北的赈灾难度,粮食紧张的问题,还解决了西南的一个隐忧,汉人过少,缺少与中原的交流与沟通,致使少数民族叛乱时有发生,很容易受到吐司和头人的蛊惑与煽动。
  “对了,霍尚书,西南的局势怎么样了?”
  很显然,听到崇祯的询问,突然的转移话题,霍维华微微愣了一下,转瞬就反应了过来,知道对方是问的什么,指得有哪些,随即兴冲冲的回道:“启禀皇上,灾民迁移的事情,进展的非常顺利,已经全都安置妥当。”
  “因此,随着这十几万灾民的迁入,极为丰富了西南的种族结构,大大增加了汉人的比重,而且,朱总督的兵源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还有,随着大量汉人的迁入,进入贵州,不断地被安置在水西周遭,安邦彦等人的活动范围不断地被压缩,已经渐渐在朝廷的掌控之内,最多一年的时间,安邦彦的叛乱就能彻底被平叛。”
  “对了,流窜回四川的奢崇明怎么样了?”崇祯适时地问了一句,虽然面色平静,但内心却是极为的期待。
  毕竟,历史之上,朱由检登基之初,大明最明显的三大顽疾,也是最大的三个不稳定因素,西南的安奢之乱就是其一,另外两个就是西北的旱灾,演变而来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军,还有就是辽东的建奴。
  辽东的局势已经有了企稳的迹象,西北的旱灾也有所遏制,渐渐向好,现在这个时候,崇祯当然格外关注西南的安邦国和奢崇明之乱。
  “皇上,尽管放心,随着秦总兵返回四川,傅宗龙继任为四川巡抚,奢崇明引起的混乱,已经得到了全面的遏制,只不过,奢崇明一干反贼全都钻入了深山老林之中,要想将其彻底剿灭,尚需一段时间。”


第二百一十二章 决绝的否定

  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霍维华的神色一敛,面有难色,犹豫了那么一下,这才缓缓问道:“皇上,云南沐王府的事情,黔国公沐启元突然暴毙,乃是中毒身亡,凶手就是其母宋氏,因为担心黔国公惹怒朝廷,为家族惹祸,才会有如此之举,做出虎食子的事情。”
  崇祯的神色依旧很平静,古波无澜,就好像对这种结果早有预料,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只是轻轻点头,以示自己知道了,就再无下文。
  如此一来,兵部尚书霍维华就心急了起来,更是进而说道:“而且,皇上,五省总督朱燮元密折来奏,弹劾沐王府,自从安奢之乱以来,两代黔国公没有任何作为,贪生怕死,不敢镇压乱军。”
  “尤其是黔国公沐启元,在云南更是累累罪行,祸害百姓,俨然已经成为了云南的一大毒瘤,云南的耕田,更是大半落入他们沐王府的口袋,沐王府可谓是极尽奢华,单单是服侍的婢女,就有数百人,殿宇楼阁林立,马场等等,更是不计其数。”
  作为一个明史专家,“崇祯”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明末时期的沐王府?
  那是一个早就糜烂到骨子里的存在,已经失去了他坐镇于西南的作用,对于云贵等地的那些吐司,威慑的效果已经大幅度削弱,不比从前。
  “嗯。。。霍尚书,你认为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这个时候,霍维华一脸的为难之色,没想到崇祯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了自己,忍不住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旁边的首辅周道登,这几乎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
  不得不说,就像两人早就商量好的一般,此时配合的得是默契,无需更多的眼神示意和言语求助,只是感受到了霍维华的目光,就心领神会。
  所以,周道登并未予以理会,而是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皇上,微臣与内阁的几位大人商议了一下,云南的沐王府,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已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已经失去了坐镇西南的作用,不平不足以平民愤。”
  “而且,经历过二十多年的战乱,那些少数民族的不时叛乱,沐王府也受到了波及,已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再无往日的实力,不可能再威胁到朝廷,不可能再出现黔国公沐朝弼的那种情况。”
  说到这里,周道登停顿了一下,看其神情的细微变化,内心明显紧张到了极点,似乎下了多么大的决心,这才继续下去,接着上面的话题。
  “所以,经过内阁的商议,微臣等人一致认为,云南的沐王府,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不如趁现在这个机会,将其撤销,将有关人员捉到到京,予以问罪。”
  听着内阁首辅周道登的讲述,这次轮到崇祯疑惑了,疑惑的不仅仅是,这位向来装傻充愣的内阁首辅不再隐于幕后,居然出头,还有就是这些官员就跟变了性一般,居然针对其沐王府这样的存在。
  毕竟,明末时期的党争,多限于京城之内,那些藩王和王侯公爵,几乎没有受到过波及。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很好的转变信号,还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些官员开始干实事儿了,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又有怎样的意图?
  最起码,仅就这件事情而言,对朝廷却是极为有利的。
  就在这时候,崇祯思索与疑惑之际,户部尚书毕自严上前一步,紧接着说道:“皇上,如今之时,迁移到到云贵等地的灾民,虽然安置妥当,却缺少一定的良田作为支撑,如果一味地让他们开荒,短时间之内,并不能解决粮食的问题,他们还无法做到自给自足的地步,还需要朝廷提供大量的粮食。”
  “如果裁撤沐王府的话,收回沐王府圈占的土地,以及将其家产予以查抄,不仅能够那些灾民的良田问题,可以尽快的打出粮食,沐王府世代敛的那些不义之财,也能充实国库,皇上您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刹那间,崇祯的脑海里闪过一抹亮光,想通了一些事情,难怪这些人表现的这么积极,不仅仅是沐王府早已式微,不复往日辉煌,没有了以前的实力,主要还是在于,这帮家伙瞄准了沐王府的万贯家财,那惊人的财富!
  “不行,现在还不是动沐王府的时候,即便是要裁撤沐王府,也不该是现在。”
  崇祯心里浮现这个想法,极为坚定地暗暗摇头,心中极为决绝的否定了这个提议。
  尽管也对沐王府那惊人的财富渴望无比,绝对是福王府的数倍有余,但一想到沐王府的作用,崇祯还是掐灭。。。。或者说是暂时压下了这个念头,表现的一脸不在意的样子。
  “不管历代黔国公有怎样的恶行,都已经过去了,有了定案,没有必要再旧事重提,将所有的问题责怪到沐启元的身上,何况,人已经死了。”
  崇祯的这一番话,来得很是突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众人的印象之中,以皇上这半年多的性情来看,动不动就从那些勋贵与皇亲国戚身上掘取一定的钱财,充实国库,现在的反应委实有一些反常。
  按理来说,皇上一听到这个建议,理由又是那么充分,应该是兴奋不已,满脸的红光,一口就答应下来才对。
  “可是,皇上,沐王府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可谓是罪大恶。。。。。。”
  然而,兵部尚书霍维华还未说完,就被崇祯给打断了,后者颇有不耐烦的样子。
  “好了,就这样吧,既然人都死了,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