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霸图-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咏意图用蜀人治蜀,但为了确保对益州的控制,他又不能完全的将益州军政大权交给纯粹的蜀人,军队上,固然可以用自己的武将等镇守要害,但在政事上,自己的文臣归入麾下都不是太久,且用荆州人来执掌益州政务,本身就与自己的治蜀政策相悖,势必会引起蜀人的反感。
  那么,有着一半荆州人身份的董和,其特殊的身世背景,以及其所怀的杰出才华,正好就成了刘咏心中的不二人选。正因如此,刘咏对待董和自然要比寻常益州士人要更热情三分。
  受得刘咏如此礼遇,董和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但也没有因此而有所放松,依然小心谨慎应对。
  “我主与刘将军算起来也是同族,先前因为受旁人所惑,一时糊涂才想修改旧约,刘将军大人有大量,还望能念在同宗之谊的情份下,可否退兵东归。”客套数句后,董和转入了正题。
  董和所说的“同族”是将刘咏娶了万年公主刘怡,刘璋与汉帝刘协同族同宗,刘咏只是个驸马,当然不能说是同宗,但按照礼制来说,做了驸马也就是半个皇家之人,因此被董和拉来拉关系,再有就是天下同姓是一家之说,勉强算作“同族”。
  刘咏已猜到了他此来用意,听得此言,当下只是笑着饮茶,却并不回应。
  董和忙又道:“只要刘将军能不计前嫌,我主愿意割让江阳、东广汉二郡作为补偿。”
  刘咏冷笑一声,“江阳和东广汉郡二郡士吏是主动投顺我的,刘季玉拿这么两个不在他手中的郡作为补偿条件,他这算盘可打得真好啊。”
  刘咏的回应也在董和意料之中,他只得道:“但不知刘将军要怎么样才会退兵,我主有言在先,只要刘将军肯撤兵,他什么条件都能接受。”
  “什么都愿意接受?此话当真?”刘咏笑了,知道是董和一时口快,没思虑清楚。
  刘咏嘴角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佯装思索了半晌,方道:“既然如此,那好吧,如果刘季玉肯将蜀郡让出,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下退兵。”
  董和神色顿时一变。
  蜀郡相对于刘璋,形如魏郡与曹操,丹阳与孙权,形如南郡相对于刘咏。益州刺史部成都县,正属蜀郡管辖,刘璋若是把蜀郡割与刘咏,这与投降又有什么区别。
  见董和一脸尴尬的样子,刘咏哈哈大笑,轻松道:“我只是开个玩笑,幼宰先生莫要见怪。”
  董和心里边也知刘咏不会退兵,他为刘璋所出这一计,也只不过是略尽人臣之责而已。
  话到如此地步,已然表明的刘咏的意思,不占成都绝不罢休,董和只得叹了一声,拱手道:“但不知刘将军究竟怎样才肯退兵,还请明示。”
  刘咏也不再隐讳,正色道:“幼宰先生想必也早已听闻,我大军自荆州而来,一路上,郡县士吏是望风而降,有的地方当地豪杰百姓还斩杀县令,主动开城迎接。由此可见,刘季玉已是人心尽失,我刘咏乃是顺应天意民心前来取蜀,试问焉能空手而还?否则,又置那些杀官献城者于何地?”
  刘咏的话,彻底表明了他心思和决心,也让董和没有任何话说。
  话说到这份上,刘咏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不拿下益州,誓不罢休!
  面对刘咏最后通碟式的言语,董和一脸的无奈,只能摇头一叹。
  刘咏的表情却反而愈加的平和,微笑道:“益州我是一定要取的,不过刘季玉到底是我的同族,这点情份还是要顾的。如果刘季玉能够主动开城投降,我不但会保障他的安全,而且会以六个县作为他的食邑,他父子世世代代可永享荣华富贵。这也算对他仁至义尽了。”
  六个县的食邑,几乎已达到王爵的封邑标准,以目前刘璋的不利处境,刘咏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对其“仁至义尽”。
  这个时候,董和知道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遂是无精打采的起身,拱手道:“既是如此,那我这就告辞回城了,将刘将军的话一定转达于我主。究竟是战是降,且看我主如何决断。”
  “幼宰先生且慢。”
  就在董和要拜别离去时,刘咏赶忙起身将他拦下,一脸诚恳道:“幼宰先生才华横溢,通晓古今,我正有不少学问上的事想请教先生。先生不妨就留在我营中吧,至于传话之事,自可由随从们代劳。”


第463章 万念俱灰

  刘咏这是想借机将董和留下,直接收入麾下。
  以董和这般见识,哪能不知刘咏的心思,但他却想也没想就推拒道:“和才疏学浅,怎么敢在将军面前献丑,我还是告辞吧。”
  董和转身即走,刘咏忙又道:“先生真是自谦。听闻先生是南郡人,说起来,咱们还是荆州同乡,就算不讨教学问,他乡遇故知,叙叙旧总可以吧。”
  总之刘咏是找各种借口,非得将董和留下来不可。
  只是,刘咏盛情如此,董和却心坚如铁:“刘将军对我的一番厚爱,我记在心里。只是我身为使者,若是就此弃刘公而去,岂非被天下从耻笑,还望刘将军能够体谅我的难处。”
  董和这意思,当是暗示他已有归顺之心,只是身负使命,不愿以这样的方式背叛刘璋。
  就在此时,一军士前来禀报:“主公,赵云将军率四万人马前来,现已驻军城东十里,赵将军正在营外求见。”
  “子龙?快请!”刘咏大喜,这必然是压倒骆驼的随后一根稻草。刘璋不降也得降了。
  旁边的董和闻言脸色一变,轻轻感叹一声,就当没有听到。
  刘咏将一切看在眼里,看向董和,既然如此,强扭的瓜不甜,拉拢的太厉害,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不如顺其自然,于是遗憾一笑:“幼宰先生高风亮节,实在叫刘某敬佩。那我也就不强人所难,幸好来日方长,今后有的是机会向先生请教。”
  听得此言,董和长松一口气,本是沉峻的面容,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一句“但愿如此”之后,便是转身信步而去,门口正有一位银甲将军,雄姿英发,巍然而立。董和知是赵云,微微点头离去。
  董和离去后,法正马上从大帐外进来,刚才的一切,他已经在外面听的清清楚楚,看到董和离去时一脸轻松的样子,显然刘咏目的已然达成,这个董和也即将成为主公麾下的又一位能臣。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又添一位大才!”
  看着法正这福吊儿郎当的恭喜样子,刘咏实在想将他塞给寇封狠揍一顿去,不过今天高兴,也就当做没看见。
  “孝直,以你对刘璋的了解,他最终会如何选择?”
  刘咏看着法正问道,虽然历史上,刘璋最终选择出城投降,但这一次,他也不敢保证刘璋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法正皱眉思索一番道:“刘璋此人向来是个软骨头,如今大兵压境,由不得他不降。不过刘璋终究是一方诸侯,轻易归降颜面无光,难保他不会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所以请主公传令下去,各营务必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刘咏点头,随即传令黄忠、魏延、张飞、诸葛亮以及刚刚到来的赵云等所有领军大将不提。
  刘咏走出帐外,举目遥望着乌云压城的成都,剑眉如锋,口中喃喃道:“刘璋啊刘璋,希望你能认清现实,千万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逼我无情……”
  成都南门。
  城头上,刘璋抬头看了一眼阴沉沉的天空,巨大的云团如将崩的山岳一般,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压顶而下。他长叹了一声,心情就如这天空一样压抑难受。
  从午时到现在,刘璋已经在这城头吹了整整大半天的风,不知多少次远望城外敌营,试图寻找到董和归来的影子。
  一次次的,却只有失望。他早已绝望,也看出董和必然会如同李严等人一般叛离自己,但,他还是想看看结果,期待一个或许不可能存在的希冀。
  从董和离开到现在,其实只过了一天而已,但对刘璋而言,却似度曰如年般深受折磨。
  焦虑的又何止他一人。
  益州的一干士僚,都在焦急的等着董和带消息回来。是战是和,都在董和的这一次出使当中。
  “父亲,董幼宰现在还不回来,莫非他和那许靖一样,借机背叛了父亲不成?”次子刘阐铁青着脸嚷嚷道,语气之中充满了愤怒。
  “休得胡言!”
  刘阐的话被刘璋打断,声音不大,但却语气不容置疑:“没有结果之前,莫要妄下结论!”
  忽然城头上有眼尖者大叫:“是董县令,董县令回来啦。”
  刘璋急忙手搭凉蓬远望,只见数骑正从敌人方向而来,果真就是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