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苏家……”王轩摇摇头:“暗流汹涌,怎一个风急浪高了得。”
仇天恨恨地跺了跺脚:“干脆,我调到长沙府来好了。这在衡州,真是憋气,一点忙都帮不上。苏默这小子也是的,跑到了贵州做什么,天高地远连封信都寄不出来!唉,罢了,大家都用心看着点,总要尽力帮衬着!”
卢象升、谢世晋、文思卿以及顾诗晓都是颔首。但大家都没有再说别的,尽管谁都说苏默在西南是音讯全无,但看这情况,苏默还是生还的几率已经很小了。
他们尽了兄弟本分将官府这一块的压力担过来已经够意思了,却不可能再一力将苏家的困难也担下来。
“这会的苏家应该安心点了吧?以为官面上的麻烦没了,就能放手重振旗鼓了!”身材有些干瘦,却目光灼灼的儒衫男子手执纶巾:“夏公子,接下来,可就要看你们的行动了。少不得,这次重创苏氏,一举打垮他们的头功就要记载你手里了!到时候,尹某人总不会吝啬一句和公子的公道话!”
夏元繁神色激动,一种报复的快感让他欣喜不已:“是,多谢尹立先生!”
第八十八章:屯堡人(上)
安氏和奢氏的造反犹如在帝国的西南掀起了一场猛烈无比的暴风雨,而贵阳、成都就如暴风雨中的两座承载着数十百万汉人生命的古船,飘摇着,坚韧地抵抗着。
在贵阳外百里外,还有一艘小船在暴风雨中被不断气侵袭,却沉静无比,默然地抵抗着风雨。
这便是安顺屯堡。
在大山里的数十万汉儿。
屯堡人论起祖籍,几乎全都是江南人。是当年太祖皇帝麾下大将陆秀夫三十万征西大军的后代。整个西南,真正促使其被中枢控制的关键不是中央帝国的威望和名义。而是这些三十万大军以及后续移民的后代!
有这些移民,帝国在西南的影响力才能真正扩散开。同样,有这些驻军移民,也真正让帝国能够切实对西南的反应做出有效应对。而不是一旦有叛乱,就需要征调各路兵马进入平叛。
话说回来,这些江南人移民至此,并未被大山深处的彝兵同化。相反,三百年下来,屯堡人固执地传承着江南的习俗风气。甚至汉家文明也跟着这些人,不断地朝着四周扩散出去。
处在安顺大山盆地里的屯堡人无疑是贵州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
安顺居黔中腹地。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级状大斜坡地带中部;地当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上。这里气候宜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类型;降雨充沛;是贵州高原相对比较平坦的山谷盆地。优美的喀斯特风光、良好的地利、适宜耕作的气候和贵州少见的坝子,都让这里成为孤岛一般的存在。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
苏默在安梓的引路下,带着数百彝兵勇士走进了安顺的大山深处。
作为朝廷的远赴西南的特使,南都礼部主事,书院学子。苏默在官面上的身份让叶家屯上下数千口人都是敬畏之余,也带着一些好奇。
而苏默,对这里生活的人们也是怀着十分特别的感觉。
苏默在西南大山里,满目见到的都是带着英雄结的穿着绣花衣的彝族男女,很少能够见到汉人。而整个贵州地区的,在华朝建立之前,也是汉人少有的地方,除了贵阳等大城市,鲜少见到汉家衣冠。
但到了屯堡,苏默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这里,竟是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汉家习俗。
虽能看得仔细的,是屯堡这里的女装。比如而今安梓换上的一身屯堡汉服。
穿着右开襟的宝蓝色长袍,开襟上绣着杂色的滚边,大衣袍很长一直到膝下。镶着流绣花纹的领口、袖口、前襟边缘。
腰间扎着的的织锦丝带。长发挽成圆髻网罩挽于脑后,圆髻上插着一根雕凤的玉簪子,煞是好看。只是因为安梓还未嫁人,故而没有包上头巾。
还有高帮单勾凤头的布鞋,这些在中原地区只有盛大典礼才能出现的汉家衣冠。在屯堡,却是十分寻常的日常服饰。而且,屯堡人是不缠足的。一点都不缠,天足无裹。
“阿梓这身衣服穿上了,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苏默赞叹一句。
安梓大大方方地接下,转而问向苏默:“这次面对叶家人你可有什么准备?他们可都是军户移民的后代,连贵阳三司的招呼都不爱听。这里宗法严密,朝廷对这里的影响并不算大。你的礼部主事的架子可别端起来!”
苏默听着安梓的关心,心下一暖。他们都知道,安彦雄的追兵就在百里外。尽管苏默李代桃僵通过温家的密道逃出来水西城,但作为贵州少数未有攻陷的地区,屯堡迟早会面临兵锋。
十万大军的围攻之下,安梓跟随苏默一步未落,反而对苏默言听计从。这不能不让苏默心下温暖。
“放心,这里我早就准备好了!”苏默笑着:“一会,你可别骂我就好了!”
安梓有些莫名其妙,心想你要能折服了屯堡这群老顽固,我高兴还来不及,骂你作甚?
只是当叶家家主有说有笑地陪着一个老人走出来迎接苏默的时候,安梓顿时怒瞪苏默!
“哈哈,都来了,都来了!”李时珍见到苏默,显然很是开心:“让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便是叶家屯千户,叶如松!”
“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这次礼部主事,奉命处理西南土司之事的苏默,书院温师的高徒!”李时珍将苏默介绍给叶如松:“说起来,还是赢忠的忘年交!”
叶如松年岁三十余,身材魁梧,双手老茧和那股子举动虎虎生威的气势,都显示他是个武艺不俗之人。
见了苏默,叶如松眼中审视着,快步过去,大拜而下:“末将叶如松,见过苏主事!”
苏默连忙扶起叶如松,只不过,刚一接触苏默便感觉好似万重大山在手一般。面上笑容不改,手上力道涌上低哼一声。叶如松神色一正,笑呵呵地起了身。
苏默也未有提这一茬,回礼:“叶千户无须多礼,苏默此来,也不是来摆架子逞威风的。而是为了国事,为了这片土地上我大华子民。所以,这些虚礼就不必了。”
苏默这般务实,叶如松也是心下赞同,迎着苏默进了叶家屯。
苏默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整个屯堡,这次能否打个翻身仗,这里就是苏默的起点!
叶家屯是典型的军事驻地,完全出于军事的堡垒,整体建筑,几乎都是用石头建成,是个名副其实的石头城。
整个屯堡最大的特点是石头的广泛应用。一户民宅就是一座石头的城堡,一个村庄就是一座纯粹的石头城,屯堡是一个防御敌人的整体,而屯堡民居就是组成这个整体的每一个细胞,既可以各自为阵,又可以互相支援友邻,既保证一宅一户私密性和安全感,同时又维系各家之间必要的联系。
而屯堡建筑也将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至,从高向下放眼望去,白白的一片,错落有致。走进屯堡村寨,所看到的是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道,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屯堡民居就是一个石头世界。
第八十八章:屯堡人(下)
石头建造的屯堡,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村寨内部的巷子互相连接,纵横交错,巷子又直通寨中的街道,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防御体系。靠巷子的墙体,留着较小的窗户,既可以采光,又形成了遍布于巷子中的深遂枪眼。低矮的石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功能。这一切无不显示当时战争所需的建筑构式和屯军备武的思想。
一路见了这些,苏默缓缓点头。心中多了一份信心,尽管三百年来,这里的军事用途的色彩越发淡薄。但石质城堡保存不错,到现在还能发挥较好的军事功能。
对于这一次的计划,让苏默平添了几分信心。
叶如松也悄悄地打量着这位年轻的礼部主事,听了那么多来头,叶如松心中也对其多了几分郑重,不为别的,就为苏默是书院出身的人。
而巧合的是,屯堡里的陈家堡也坟头冒青烟地出了一位人才考进了书院。故而,叶如松对书院两个字的分量,是十分明白。也知道从这里头出来的人,一个个的确是极是聪慧厉害的角儿。
而此次,整个贵州风雨飘摇,安彦雄领兵十万席卷贵州。兵锋直指湖广、广西、云南各处。尽管贵阳、安顺等地还略微残存朝廷的影响力没有陷落。
但没有陷落也意味着而今,无论是贵阳还是安顺,四面八方都是敌人,被团团围困住了!
尽管安顺城依旧在抵抗着罗甸大王麾下大将,水东土司宋万化的两万兵马。但依着安顺城那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