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朝入主中原,在了统治的需求,也弄出了元朝版传国玉玺。
元朝覆灭后,蒙元残部将传国玉玺带入了草原。
至后金灭林丹汗部,蒙元的传国玉玺,落入了后金手中。
为了给传国玉玺造势,皇太极令人编出故事——“牧羊人在山冈下牧羊,见一只羊三天不吃草,只用蹄子刨地,牧羊人觉得很奇怪,就刨开这块地,发现了这块玉玺”
而在获得了传国玉玺后。
崇祯九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举办了一场浩大的仪式,正式接受了那“传国玉玺”,将国名改为“清”,其意自然是以大清的水德克大明的火德之意。
皇太极在祭拜**哈赤的典礼上耀武扬威的说:“臣于诸国,慑之以兵,怀之以德,四境敌国,归附甚众。……乃者,朝鲜素未输诚,今已称弟纳贡;喀尔喀五部举国来归;喀喇沁、土默特以及阿录诸部落,无不臣服。察哈尔兄弟,其先归者半,后察哈尔携其余众,避我西奔,未至汤古忒部落西藏,殂于西喇卫古尔部落打草滩地,其执政大臣率所属尽来归附。今为敌者,惟有明国耳”
“伐明!”
“伐明!”
满、汉、蒙各旗文武百官,纷纷识趣的吼道。
满清此时已经控制辽西和内蒙古,西藏、朝鲜两地皆称臣。统治的人口虽不多,但是光看着地图上的疆域,着实也不小。这使得皇太极认为,拥有与大明争天下的资格。
多尔衮,立即识趣道:“皇上所言甚是,奴才等请旨伐明!”
蒙古林丹汗部,是多尔衮剿灭的,而传国玉玺也是多尔衮献上。尽管,皇太极已经对多尔衮有所猜忌,不过,表面上皇太极还是非常器重多尔衮。
皇太极沉吟道:“多尔衮,你去率领少量兵马骚扰、迷惑大明关宁军。阿济格,这次你为主帅,2万满八旗,再选取八万蒙古旗将士,共计十万大军,作为伐明主力!这次伐明,不再从喜峰口入关,而从独石口,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当然,独石口主攻,喜峰口也可以布置一部,进行佯攻!”
皇太极两次亲自率军侵略大明,皆是从山西境内的喜峰口入塞。所以,喜峰口和山西防线经过了加固,更难攻破。
而独石口,曾是瓦刺蒙古伐明时,选择的入塞关口。事实上,独石口离北京更近,因为那独石口在在北直隶境内。而从喜峰口,却要从山西打到北直隶,最后才能兵临北京城下,伤亡肯定会更严重。
“是,奴才等听令!”阿济格闻言精神大振。
此时的清廷,威望最高的统领自然是皇太极,数次大胆的千里奔袭大明,并且获得成功,使得他的威望无人可及。
而多尔衮主持伐蒙古,一举将漠南蒙古纳入满清势力范围,并将蒙古编为盟旗制,效仿满洲八旗的组织模式,逐渐将蒙古部落与满清八旗同化。多尔衮的威望之高,也仅次于皇太极本人。
而阿济格虽然也属于勇将,但是却从未有过率领十万大军的资历。此次统军十万,如果顺利归来,相比其资历将会大举提高
大明崇祯九年四月。
皇太极以传国玉玺为契机,称帝。改国名为“清”,号崇德皇帝。
同时,登基仪式上,皇太极宣布第三次入塞伐明。
为了充分牵制大明的兵力,布置迷局。
清廷令多尔衮这等威名赫赫的统帅,率领一万多军队,号称十万,在宁远边境挑衅。使得宁远边境四万关宁军一线部队,枕戈待旦,陷入紧张氛围中。
与此同时,阿济格却是悄然率领着2万满洲八旗,并且在沿途中召集更多的蒙古部落的炮灰,组织十万大军,发动第三次入塞伐明军事行动。
大明长城防线显得静悄悄,无人知晓满蒙十万大军,如一把锋利的匕首,准备再次插入大明腹地
正文 第八十一章 虏变(三)
崇祯九年五月十二日。
锦衣卫将满蒙军情,上报给皇帝后。
崇祯迅速召开了朝会,道:“锦衣卫获得情报,今年四月份,后金北虏皇太极称帝。改国名为清,宣称要以水德克我大明火德”
“该死!”
“贼虏野心!”
“呸,夷狄之邦,也想图谋我华夏江山正统!”
朝臣纷纷唾骂!
**哈赤公然叛明,也没有脸皮称帝,而是称汗。大汗、可汗之类的,在中原人看来,也不过是塞外一个酋长而已,难登大雅之堂。
而皇太极建立满清,并且称帝,性质就不一样了。帝的含义是天下共主,接受万国来朝的存在。
亚洲自古以来,只有统一中国的雄主,能配称帝。
如果中原王朝强势,那么周边的那些国家,除了选择接受朝拜,和被征讨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自秦汉大一统之后,周边国家一看到中原出现大一统的皇帝,条件反射一般,前来称臣。
什么?你说日本有天皇?问题是,自古以来,天皇大约等同宗教文化领袖一般,只有象征意义,而从未有过真正的皇权。日本有实权军阀,随时可以找个一个天皇家族血统的人,宣布封其为天皇。日本战国时期,一堆的军阀,手中控制的天皇数量不要太多!哪怕是丰臣、德川对峙时期,也是各自弄了名天皇作为摆设。日本的幕府将军有册封天皇的权利,天皇可没有指定谁做幕府将军的权利。
否则,日本历朝也不会跑到中国皇帝这边要册封。
比如明朝与日本蜜月时期,便册封过不少的日本国王。最后一个被大明册封为日本国王家伙,名叫做丰臣秀吉。也是借助成功讨要到大明册封,使得丰成秀吉声望大涨,逐渐成为日本最强势的军阀。
不过,丰臣秀吉当初称霸日本后,居然想要征服朝鲜,以朝鲜为踏板,获得窥视中原的资格。之后,丰臣家的日本国王封号,自然是被废掉了。
至德川幕府时代,德川家一直希望大明册封其为日本国王,这样才使得其统治权名正言顺一些。
不过,大明朝皇帝,一直不理睬德川家的请求而已。
崇祯令人肃静,后又道:“皇太极称帝之后,军事动作频繁。多尔衮在辽东挑衅,阿济格率领军队,消失在蒙古草原,诸位大臣,对此有何看法?”
兵部尚书张凤翼,沉声说道:“臣认为,多尔衮在辽东搞动作,有关宁军应对,不足为患。而阿济格的目标可能是我大明京师,应该动员边军,多家防备。除此之外,应该调集各镇兵马前来京城,以防不测!”
崇祯二年和七年,两次虏变,给大明北方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山西、山东、直隶等地,被屠戮的元气大伤。
而每次鞑子退兵,为平息民怨,都需要借用一些官员的人头,平息民怨。
兵部尚书显然是最容易背黑锅的大臣,比如袁崇焕被斩的时候,不但的关宁军的督师,而且还是兵部尚书。
为了避免鞑子入关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张凤翼不得不成为主战派
听闻兵部尚书张凤翼军事动员的建议。
有人赞,有的骂。更多的则是观望,用不发表观点,来避免引火烧身。
户部尚书侯恂却是愁眉苦脸道:“今年,各地旱灾、蝗灾严重,大明免税的各县,已经达到200余。如果调动各地兵马,户部的恐怕没有足够饷银支持”
这侯恂虽然本事不大,但是非常抠门和精打细算,在侯恂的任期内,尽管大明朝财政连连发生天灾兵祸,但是朝廷还是勉强能够维持运转。
当然了,侯恂本身在历史上,名气不响。而他的儿子侯方域却是大名鼎鼎的“明末四公子”。
崇祯说道:“户部有多少粮食和银子?”
侯恂苦着脸道:“眼下只有剩余7000多两现银,此外太仓中还有90万石粮食。如果动员几十万大军,这点钱粮根本是杯水车薪!”
工部尚书刘遵宪道:“工部今年为总顾问衙门制作1万杆新式鸟铳,除了工本费之外,额外赚20万两的利润。如果是朝廷缺少银子,工部可以抠出15万两!”
崇祯淡然道:“工部那银子,还留在工部吧。那二十万两,留作打造更多的军器,用以御敌!”
“直隶、山东、山西各地,历次容易遭到鞑子屠城,皆是因为,我大明子民,没有足够的武备。朕认为,工部可以制作一些便宜的刀、剑、弓箭等等兵器,发给百姓。至少让百姓不至于手无寸铁。遇到鞑子屠杀时,少数有骨气的男子,可以拿起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