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但是这个镇向来是闹饷兵变最积极的一个。正是因为到底欠下多少军饷向来是糊涂账,所以一次发30两,将以往欠下的军饷一笔勾销,以后就没有旧帐可翻。

    当然了,宁夏闹饷的士兵也不过是讨要个三两五两银子,解决家庭燃眉之急便可。因此,皇帝给宁夏镇上万名官兵每人一次性发30两银子,不由使得士兵高呼皇恩浩荡。

    两场危机的化解,都是从皇帝私人内库中拨款。而内库的银两充裕,主要是来自于总顾问衙门皇庄拍卖所筹集的现款。

    此时的皇庄已经卖掉了350多万亩,大约获得了5780万两的银子。不过,由于北方地主们家中地窖藏银耗费过剧,不少地主对于购买土地,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皇庄拍卖价,也开始屡创新低。

    大明朝其实有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一年的生产总值规模达到了30亿两白银之巨,但是由于市场上的货币不足,整个大明商品经济市场流通的白银大约只有2亿两,远远不足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时,大明朝大多数的商品交换,还在用铜钱作为货币,甚至部分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

    当然了,如果有信誉被市场接受的纸币,倒是能够解决货币不足的燃眉之急。然而,大明朝的宝钞早在明朝中期,已经成为废纸。由于市场不接受持续贬值的宝钞,到了明末宝钞已经彻底废止。而张居正的改革之后,大明开始进入了银本位为主的金融体制。

    因为大明市场上流通白银数量的严重不足,总顾问衙门的庄田拍卖生意虽然还在持续进行,但是拍卖的价格却是屡创新低。剩下的土地,平均每亩的价格降低至10两。估计这剩下的70万亩皇庄田地卖掉,再获得五六百万两银子,就是极限了。

    至于皇庄拍卖的所得的银两,肖图白将1000万两银子,上缴给了内库,让崇祯去解决一些大明王朝的燃眉之急,基本上起到的是“维稳基金”的效果!

    而其余的银两则留在总顾问衙门,由于总顾问衙门投资能够创造效益的实业经营之中,因此总顾问衙门的4700多万两的现银,是被看做是“发展基金”!

    无论如何,两个目标都是需要有大量的货币!

    尤其是总顾问衙门,各项投资都需要与白银打交道,白银在市场上流通的速度,更是限制了总顾问衙门的各项产业的发展。

    大明朝虽然是银本位国家,却本身却并非产银大国,这怎么办?肖图白不由想到了日本和墨西哥的海外白银。

    日本在此时,乃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产金、产银国,所以尽管在大航海时代,日本的工农业生产并不是很发达,却给人予财大气粗的印象,这主要是日本本土充满了金山、银山。

    尤其是日本在16世纪年产银一度达到了200万两以上,占据世界白银年产量半壁江山。而随着不断的开采,日本境内的很多银山逐渐枯竭,产量变低。不过每年日本依然能够产银150万两以上。

    而日本的最大的石见银山在万历年间时,一度达到年产银100万两,几乎占据了世界产银量的30%,不过,到了崇祯年间日本的石见银山的产量降低到年产50万两。

    而到了17世纪,西班牙人在美洲墨西哥殖民地发现大量白银,并狂热的投入了开采,墨西哥的白银产量屡创新高,逐渐占据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一半,而墨西哥殖民地每年会将五六百万两的白银,运输到欧洲西班牙本土。

    西班牙人每年都有运输白银、黄金等等美洲贵金属的大帆船,这种船也被西班牙人称为“宝船”。

    当然了,西班牙的宝船载重量不如明朝永乐年的宝船,但是每艘船运输百万两的白银黄金,所以那才是真正的载满宝物的大帆船。

    事实上,17~18世纪,欧洲的海盗人最眼馋的就是西班牙运输金银的宝船,如果“某某海盗居然抢了一艘宝船”,那么这个海盗先生除了要面对西班牙人在地中海、大西洋的全面通缉之外,更会成为欧洲海盗圈子倍受敬仰的大英雄。

    事实上,西班牙人的墨西哥殖民地,除了大多数的宝船直接驶往欧洲之外,每年至少有一艘宝船载着百万两的白银前往亚洲的马尼拉殖民地。之后这艘宝船,会从马尼拉港口,买进大量的中国丝绸、棉布、纸张、瓷器,以及荷兰殖民地的香料,贩卖到欧洲。

    根据史料,西班牙人运到亚洲殖民地的宝船,基本上没有军舰护送,随便弄点海盗都可以抢劫之。不过,很快肖图白摇头了,西班牙人不是傻子,抢劫了一次两次之后,估计墨西哥殖民地便不会再运白银去亚洲了。

    左思右想,肖图白还是觉得,想办法与西班牙人展开更直接、更大规模的贸易,才是王道

正文 第四十九章 皇家布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这是大明永乐年间,率领舰队七下南洋的三宝太监郑和留下了箴言。

    不过,永乐皇帝在晚年,终究还是顶不住儒家保守势力的舆论压力,放弃了垂手可得的殖民海外的机遇!

    要知道,永乐年间,郑和已经将国威扬与南洋诸国,向中华献土求内附的海外部落、番邦不计其数。而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国王,因为对大明朝不敬,而被郑和下令攻破国度,绑其国王,送到大明去审判。

    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大明朝,已经完全具备了殖民的技术和能力,但是在郑和七下南洋后,却急剧的收缩海上的势力,使得郑和下南洋便成为了千古绝唱

    如果郑和七下南洋后,海外开拓计划并未终止,也许中华文明早就走向另一条更繁荣更昌盛的道路。

    要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必须要敞开海港,走向海洋!

    而在肖图白倡导下,崇祯8年10月开始,天津港逐渐成为了中国北方的对外贸易门户。

    发展至今,每个月都能够吸引十多艘的外国船舶前来贸易,而大明国内的海船至天津港贸易的,也达到了30多艘。

    随着港口的开放,天津的商品流通速度,逐渐超过了中国北方任何一座港口。带来经济效益和税收,比天津的漕运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港口开放吸引大量外商前来贸易,更是加速了海外列国的白银向大明流入的速度。

    天津部分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尝试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当然了,最重视对外贸易的,还是总顾问衙门旗下的一些公司。尤其是大明皇家纺织公司,主要是目光都已经放在海外市场。

    崇祯九年三月末,天津,市舶司衙门。为了方便天津的商人对外出口产品,以及外商到天津迅速能够进口到急需的货物。所以,市舶司衙门除了征收关税之外,更是根据商人的需要,展开了免费的商务中介服务。

    天津市舶司中介大厅之中,市舶司官员和翻译们,忙碌的穿针引线,为国内外的商人介绍撮合生意。

    由于市舶司官员的有意无意的引导,一般的外商进口货物的生意,非常偏向于照顾总顾问衙门体制内的公司。

    大明皇家纺织公司便是获得市舶司的照顾,总是能够最快的速度将棉布卖给外国商人。因为外贸的暴利,使得大明皇家纺织公司的棉布,已经不再国内市场销售。

    当然了,打铁也要自身硬。哪怕是有市舶司介绍生意,但是如果皇家纺织公司的产品质量不行,消费者不买账,那么外商也有权不进货的。

    好在大明皇家纺织公司,除了注重产量之外,更是牢牢的把握质量关。不能为了贪图小利,而砸掉了大明皇家的品牌!

    “李桑,上一次1000匹‘皇家布’,在日本江户等地,风靡一时呢。可惜,每月仅能供货1000匹,实在太少!”小林惠略带迫切的语气的说道,“如果您能够提供更多的货物,有多少我们都能吃进多少”

    “小林桑,你这就是不厚道了。咱皇家纺织公司的订单,积压了20万匹,但是每次都优先供应给你。”李慎之稍微不满说道,“葡萄牙商人,给出每匹两的高价,我也没有见利忘义,将货物卖给他们!”

    小林惠更是连连鞠躬道:“我们小林会社,也可以将进货价提高至两!”

    “嗯”李慎之心中却是回忆从郑家打听到的消息。

    大明皇家纺织公司的布匹,在日本市场以“皇家布”的名义销售,受到幕府的官员,以及大名、武士的疯狂热捧。

    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