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天津漕帮收编而来的500艘船,一年可以获得20万两银子的盈利。当然,漕帮时代,由于要打点、孝敬官员,天津漕帮一年能获得10万两银子的盈利就不错了。而漕帮赚取的大多数利益,皆是被龙头们抽走了。普通的帮众,一年忙到头,也赚不到什么利益,只能维持一家人的吃穿而已。

    由于船工们非常穷,并不佃农要好到哪去。

    天津运河公司成立之后,员工月薪最低为1两银子。如果效益高,完成订单数量超过了任务规定,还能够获得超值的奖励。

    这一番的拉拢之下,原本大多数中立的漕帮分子,纷纷打心底觉得,跟着肖国师混,比漕帮更有前途。

    关于漕帮这个臃肿机构,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天津地区搞漕运的船工,只剩下5000人。

    被淘汰下来的船工,大多数是老弱妇孺,不能适应这种体力劳动很强的活动。所以肖图白将之安排在咸水沽——2000多名儿童,安排入校读书。而3000多名妇女,则是安排到纺织企业,或者是服务业,从事劳动。老年人也并紧紧纯粹的赡养,而是安排环境卫生工人之类的辅佐工作。

    经过了一系列的安置后,咸水沽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迅速的飙升到了3万多人。咸水沽的住房,暂时容纳不下如何多的新增人口。不过,咸水沽政府早就准备了5000多个帐篷。新增居民,被安置在帐篷里面暂居,居住环境至少比船工们往日居住狭窄的船舱中更为适宜人居

正文 第一九三章 防旱、防蝗

    关于漕帮的动乱,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发生的突然,镇压的迅猛。等到民众反应过来时,这一起事件已经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更有众多的说书先生,将之编成新的段子,吸引听众关注。

    “那巢智信何人?他可是大汉奸巢丕昌的侄子,话说这汉奸曾担任天津镇总兵,虽然是酒囊饭袋,领军打仗的本事很差,但是却擅长投机做生意。在职期间,倒是捞取了大把的金银。为了贩卖私盐,巢丕昌曾令他侄子巢智信率领数百家丁加入了漕帮,利用漕帮的势力,从事贩运私盐等等走私勾当。”

    “话说去年阿济格率军侵明,巢丕昌率领一万官兵投降了满清后,其留在天津的家产自然是被朝廷抄没。但是巢大汉奸还留下一名在漕帮当龙头的侄子巢智信,那巢智信听说叔叔投降满清获得高官厚禄,不免准备心中意动,准备投清。但是,投清总要有一点本事,才会被鞑子重视吧?于是,巢智信便策划造反,准备洗劫整个天津,之后再夺海船,杨帆出海……”

    “巢智信的计划可谓周密,起事前可未曾泄露丝毫风声。谁想哪,国师爷那可是谪仙人下凡,稍微掐指一算,算出了这一劫。便迅速令皇家新军的张瑜张肥猫将军、将道子将军等等诸将,在咸水沽军械厂门前,设下了九天十地诛仙灭神大阵。那巢智信虽请了一些得道高人指点,但是怎能破神仙大阵。因此。转眼间数以万计的贼军,纷纷化为血水而亡。”

    经过说书先生的改编,段子里面总是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

    虽然荒诞不经,但是经不住这年头娱乐资讯太少,普通的百姓太过无聊。

    于是,这类充满封建迷信的段子,在街头巷尾广为传播。进一步神话了肖图白的威望。

    当然了,封建迷信也有封建迷信的好书。比如,利用这种封建迷信色彩。肖图白在经济特区的《党报》、《新军报》、《天津报》、《特区经济新闻报》等等众多的特区报纸上,发布了“预防今年山东、直隶等地爆发特大蝗灾”的专题文章。

    文章中,肖图白提到了利用春天时间。兴修水利,利用地下水对土地灌溉,提前杀死一些蝗虫卵。

    与此同时,肖图白简述蝗灾爆发后,可以通过大量养鸡,来对抗蝗灾。

    夜晚也可以在田间用柴草烧火,蝗虫夜晚有趋光性。会像飞蛾扑火一般,扑向火堆中,以此手段杀伤蝗虫。

    除此之外,肖图白也建议蝗虫爆发后。官府可以鼓励百姓捕捉蝗虫。比如,用一斤蝗虫5文钱的价格,吸引百姓捕捉蝗虫、降低灾害。

    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杀灭蝗虫,减少蝗灾对于农作物的损害。

    事实上。自古的蝗灾,皆被乡民认为蝗神降下的灾难,非人力能抵抗。

    不过,唐朝时期就出了一个叫做姚崇的地方官,在河南任职时,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蝗灾。姚崇则是提出。蝗灾不过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只要齐心合力去灭蝗,总能将灾害的威胁降低。后来,姚崇抵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实施了“姚崇灭蝗”的政策,卓有成效的降低了百姓的损失。

    但是,姚崇灭蝗依然被许多腐儒诋毁,认为杀虫太多,以伤天和。姚崇则是泰然自若,反问如果不杀虫,百姓死伤遍地,难道就不伤天和了?

    姚崇灭蝗遭遇重重的困难和置疑,但是肖图白预测蝗灾,并且制定了灭蝗预案,却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果然——

    二月开春,天津地区很多的田地,与去年相比,显得比较干燥,这是蝗灾爆发的征兆之一。

    肖图白开始令人加快部署,防旱、灭蝗的计划。

    在葛沽特区的农场中,肖图白令人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除了引河水灌溉之外。更充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

    田间平均一百亩开凿一个灌溉井,灌溉井采用风车作为动力,将地下水提到蓄水池中。一旦田间出现了干旱,能够迅速的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湿润农作物。

    此时的华夏北方地区,虽然气温下降,土地干旱严重。但是,地下水资源,还是非常充沛的。如果合理的汲取地下水,足以对抗天灾。

    随着去年葛沽地区的马铃薯和红薯丰收,并且在市场上赚取高达300万两银子的销售额。所以不免吸引了田地地区地主们的注意,至少去年市场中销售的10多万石的马铃薯被一些跟风的地主们当做种子收购,准备在今年跟风种植。

    马铃薯与红薯,除了高产之外。由于植物的果实生长在地下,比较抗旱抗蝗,遇到了旱灾蝗灾,损失会比稻、麦、高粱等等作物要轻微。

    不过,特区的大管家将岸就觉得有点郁闷:“国师爷,正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天津、山东、直隶很多的地主,皆是买了我们的红薯、马铃薯作种,今年我特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不容乐观啊!”

    肖图白笑道:“没有关系!大明整体而言,粮食存在巨大的缺口,哪怕北方的粮食产量,再多增加几百万石,也不会太多余冲击我们的传统市场。再说了,马铃薯和红薯,没有仙家肥,产量至多不多是两三石,如何能与我们亩产20石相比?”

    将岸想象也是,转而建议道:“今后恐怕种植高产作物的地主,会越来越多。哪怕是有仙家肥,将来每亩粮食的收益,也会越来越低。不若转种棉花,有仙家肥,棉花能亩产200斤以上,这一亩便是20两银子的效益,比之种植马铃薯更赚钱。”

    肖图白摇头道:“粮食为先!现在国家最缺乏的是粮食,如果都改种更赚钱的经济作物。我们粮食的安全,谁来保证?谁能保证,我们要吃粮食的时候,便能够随时买到粮食。谁又能保证,我们买粮食的时候不会涨到10两、20两的天价?”

    手有粮食心不慌,这是乱世的真理。

    而乱收中,哪怕拥有再多的金银财宝,但是缺乏足够的粮食储备,也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天津经济特区,虽然以发展工商业经济为主,但是也必须要保证粮食安全。只有粮食供应能够充沛的前提下,人们才有心思赚钱、牟取更多的利益。

    将岸也是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眼下天津却不断获得丰收,一年的粮食产量,够三年食用。再加上,还能够在日本不断进口廉价的粮食,进一步使得特区粮食储备充沛。当然了,这些都是建立在,日本不断向天津敞开供应,廉价销售粮食。将来,日本会不会出口粮食,或者说粮食会不会涨价,却是不好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一九四章 南北朝鲜

    二月中旬,郑芝豹率领一只20艘战舰、200多艘运输船的大型舰队返回港口,一瞬间令天津大直沽码头拥挤起来。【绝对权力。。】

    码头上。

    数千名来自皮岛的男女老幼,从船上下来后,纷纷显得激情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