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桓容-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不成,我都赌这一回。”王太后沉声道。
  “如今朝廷是什么样子,你也看到了。郗方回年事已高,如今权重,将来却不好说。他可没有桓朗子桓幼子这样的兄弟,也没桓敬道这样的儿子。”
  “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早不是一条心,琅琊王氏欲重掌权柄,吴姓高门也在暗中谋划,朝廷表面不见如何,实则早已经暗潮涌动。长此以往,建康必要生乱。”
  胡淑仪脸色微白。
  “一旦乱起,你我未必能够保全性命。想要寻到一条生路,总要赌上一回。”王太后加重声音,“看看南康和新安,阿妹还不明白吗?”
  胡淑仪抿紧嘴唇,下定决心,道:“我听阿姊的。”
  “其实,先帝早做出决断。”王太后低声道。
  “先帝?”胡淑仪面露诧异。
  “官家登基以来,下诏皆用传国玉玺,天子金印未用一次。”王太后似在说给胡淑仪,又似在自言自语,“之前我不能确定,借清理太极殿,命人仔细搜寻,已有十成肯定,天子金印不在宫中。”
  “阿姊是说,官家丢了金印?”胡淑仪双目圆整,满脸震惊,声音都有几分颤抖。
  天子金印丢失,可是天大的事!
  “未必是丢。”王太后道,“先帝病重之时,新安突然离开建康,徐淑妃自请殉葬,再加上先帝的遗诏,一件件联系起来,阿妹还没有头绪?”
  胡淑仪没有出声,事实上,她已经吓得没法出声。
  “所以,我才说先帝早有决断,而你我今日所行,不过是为家族寻一条生路。”亦或是一条从龙通天之路。
  良久,胡淑仪终于压下震惊,找回失去的声音。
  “妾唯阿姊之命是从!”
  与此同时,谢府之中,谢安同谢玄也有一番长谈。
  两人谈话时,一封书信摆在榻上,内容并不长,末尾落有桓容私印,却让叔侄俩久久不能平静。
  “叔父,桓敬道此举何意?”
  “结盟。”谢安言简意赅,道,“顺势瓦解会稽侨姓。”
  谢玄眉心拧出川字,再看桓容书信,神情愈发严峻。
  “既如此,侄可代叔父写信回绝。”
  “为何要回绝?”谢安挑眉,神情淡然,和谢玄形成鲜明对比。
  “叔父?”谢玄面露不解,思量片刻,脑中灵光闪过,顿时了悟,“叔父之意,此对族中有利?”
  “然也不然。”谢安摇摇头,对谢玄道,“桓氏欲让扬州牧,我若接下,势必压过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有扬州在手,纵然是郗方回,对我也要顾忌三分。”
  谢玄颔首。
  “然而,我与桓氏之盟亦将现于世人。届时,陈郡谢氏将踏上一条荆棘之路,选对则通天路,更能荣耀百年。若是错了,我将粉碎碎骨,谢氏一族都将元气大伤。”
  “叔父,”谢玄迟疑片刻,开口道,“桓敬道有北上恢复中原之心。”
  “我知。”谢安垂下双目,看着已将冰冷的茶汤,道,“汉室存,则士族高门存。一旦华夏尽入胡贼之手,所谓世家传承、祖宗荣耀,不过是一场虚话。”
  看看留在北地的高门,如今都是什么境况?
  华夏不存,家何存焉!
  “桓敬道不是桓元子。”谢安端起漆盏,不顾茶汤已冷,仰头一饮而尽,“他有恢复中原、结束乱世之心,我意助他一臂之力!”
  至于之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究其根本,打天下和坐稳天下,完全是两回事。
  谢玄沉默片刻,开口道:“叔父,侄请率家将随军北伐。”
  “决定了?”
  “是!”
  “好。”谢安点点头,道,“既如此,你尽早准备动身,朝堂之事无需挂心,一切自有我来安排。”
  “诺!”
  “明日朝会之后,无妨给王子敬送去拜帖。”
  谢安突然提起王献之,谢玄一时有些茫然。
  “你能想到之事,以王子敬之才,未必不会想到。”谢安笑道,“说不得,你二人还能结伴北上,路上倒也不会寂寞。”
  顿了顿,谢安仔细打量谢玄,看得对方不自在,才叹息道:“你有玉树之名,终不及王子敬之貌,实有几分遗憾。”
  谢玄:“……”
  容弟口中的“抽风”“不着调”,或许就是叔父这样?


第二百零六章 长安之行一
  朝会之后,王献之未在台城久留,急匆匆登上马车,打道回府。
  三月之前,郗道茂身怀有孕。这是长女夭折之后,相隔数年,夫妻俩再闻喜讯。
  王献之欣喜若狂,族中长辈也是松了口气。
  王献之身为琅琊王氏嫡支,同王彪之并立朝堂,今后有可能成为王氏族长,若是一直没有嫡子,对全族人来说都是个心病。
  东晋时期,士庶有别,嫡庶分明。
  如桓大司马压制嫡子,扶持庶子,实在是少之又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桓容身怀晋室血脉,如若不然,南郡公世子未必不会改封。
  琅琊王氏诗书传家,凡事从古礼、遵祖训。虽不至将庶子做奴仆对待,在继承人方面,始终不会乱了规矩。
  假如王献之没有嫡子,他的继承人不会首选庶子,而是亲兄弟的嫡子。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士族规矩如,千百年传承下来,绝不会轻易打破。
  王献之归心似箭,恨不能长出一双翅膀飞回府内。偏偏有人“不识相”,半道将他截住。
  看着身着朝服,头戴进贤冠的谢玄,王献之实在没法摆出好脸色。
  “幼度何意?”王献之皱眉。
  “子敬莫要误会,玄实有要事相商。”
  谢玄本不想如此,奈何送出的拜帖皆如石沉大海,压根没有回音。
  叔父让他拜访王子敬,结伴北上,实有意借机缓和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的关系。可惜王献之不给面子,突然生出左性,压根不打算理会谢玄。
  实在无奈,谢玄只能在朝会之后拦人,用最“粗暴”的办法达成目的。
  听完谢玄的解释,王献之总不好强行走人,折中一下,请谢玄过府,也好仔细听一听,对方究竟有何要事。
  两辆马车行过秦淮河北岸,车厢上的标志引来路边人的注意。
  贾秉坐在牛车上,令健仆减慢行速,看着王献之和谢玄一前一后擦身而过,不由得微微挑眉,片刻后道:“不必再去乌衣巷,去青溪里左卫将军府上。”
  “诺!”
  牛车掉头转往青溪里,贾秉合上车窗,靠在车壁,思量着今日所见,当下铺开绢布,写成一封短信,只能归家之后,立即放飞鹁鸽,将建康变化尽说于桓容。
  台城的反应不出预料,吴姓也不是问题,高平郗氏因郗方回而起,终有短板,就如当初的桓氏,不被顶级高门接纳。加上郗方回年事已高,高平郗氏实不足为据。
  “若是郗景兴在,怕不会如此简单。可惜啊。”贾秉摇摇头。
  郗愔和郗超反目,满朝皆知道。郗融固然有才,到底不及郗超。并且,他算是被赶鸭子上架,在郗愔入朝后镇守京口。如若不然,他怕是更乐于辞官让印,每日里清谈养生,远远躲开官场和兵权。
  “英雄末年,却无可托付之人。”
  想到这里,贾秉不免叹气,生出几分唏嘘。
  不提贾舍人前往青溪里,是如何游说左卫将军殷康,谢玄做客王府,被孤零零的丢在正室饮茶,身为主人的王献之,回府就跑得不见踪影。
  知晓事出何因,谢玄倒也不甚在意,一边饮着茶汤、享用糕点,一边欣赏屏风上的题字和墙上悬挂的诗画,倒有几分自得其乐。
  好在王献之并非不知礼之人,见过妻子,确定一切安好,立即来见谢玄,当面致歉。
  “幼度见谅。”
  “无妨。”谢玄笑道,“子敬之心,玄能理解。”
  聪明人谈话,说麻烦实在麻烦,说简单倒也简单。
  两人相交多年,对彼此都十分了解。谢玄的来意,王献之能猜出五六分。等他开口,五六分就变成了七八分。
  对方坦言告知,有缓和两家关系之意,王献之斟酌之后,打算接下这份善意。
  “子敬之意,我已明白。”王献之笑道,“实不相瞒,自敬道上表宣于朝中,我亦有意往北,然牵挂家中,一时未能拿定主意。”
  谢玄点点头。
  事情的确不巧。
  盼了多年,王献之才盼来这个孩子。
  如果就此离开,难免有所挂念。
  “既如此,子敬可暂做考量,如有决断,可遣人过府。”
  事情谈完,谢玄没有久留,很快告辞离开。王献之亲自将他送出门外,转身回到正室,坐在屏风前,看着已空的漆盏,默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