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二人的鸦片来源只有刘富才知道,目前还正在审理过程中。
一个人的吸毒史竟然还牵进了财产诈骗和桃□惑,百姓们惊异之余自是受到更大的教训,同时由一些妇人开头,百姓竟然开始用石子土块木棒等攻击台上的付氏,楼棠之虽然也被牵连到,他却反而笑得更加痛快癫狂,如果不是毒瘾突然发作,只怕他也会跟台下的百姓们一样,不过可惜,他毒瘾发作时的疯癫鬼样反而制止了百姓的疯狂。随着差衙开始借机宣布展览结束,不知是谁骂了一句活该,百姓们纷纷鄙夷地骂了几个吸毒者一句,又恶狠狠吐了一口唾沫,众人才各自散去。
刘富的毒品来源终于审清楚了,竟然是一个来自英国的洋人,此时这个洋人虽然早在衙门大肆搜捕贩毒者时便坐船逃了,但他在泉州还有充门面的店铺存在,刘富等几个贩毒者在被游街时终于指认了洋人的铺子,并且大声叫喊,如果不是洋人把鸦片运到大清,他也不会因为贪心做出这等恶事——
刘富的话虽然许多是说他是狡赖,但也有不少人深以为然,而且后者开始占了上风,议论声越来越大。十七岁的楼宇杰一直跟着游行队伍,原本想要找机会报复刘富的他因差衙众多而暂时不能发泄报仇的快意,愤怒至极的他听到刘富的话似乎也找到了另一个愤怒的倾泻口,只见他突然往路边的一个石轱辘上一站,接着便神情愤怒地振臂高呼:“乡亲们,都是洋人狼子野心,把那些祸害人的东西运到中国,是他们害了我们的同胞,亲人——乡亲们,让他们滚回英国去,滚回自己的国家去——”
听到这一声怒吼,百姓有短暂的沉寂,但是眨眼间,便同样有些亲人被鸦片荼毒的人跟着怒喊:对,让你们滚回自己的国家去,让他们滚出中国——
接着,有几个先驱者率先冲进刘富指认的店铺,没有找到该千刀万剐的洋鬼子,他们便开始愤怒地砸店,倾刻间,整个店面便成为一片狼藉满地的废墟。
有了这样一个开头,不多时便有第二家第三家洋人所开的铺子惨遭横祸,一晌午的时间,整个泉州府已经有十三家洋人开的店铺或出售洋货的商行被祸及,最后还是负责巡游秩序的士兵报了知府,派出全部士兵在鸣枪后又抓了几十个带头闹事的百姓,这场民愤才开始平息。
泉州府的砸店事件在第一时间被报到广东省抚衙,因泉州是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之一,洋人洋商众多,巡抚叶涛知道这件事不是自己可以平息的,于是他又快马加鞭将消息送到紫禁城。与此同时,各洋商一边找泉州府衙讨要说法要求赔偿损失,一边纷纷给本国驻清公使发出求救,以确保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补偿。
刚刚看到奏报,乾隆当真是怒极,毕竟为君者最为厌恶的就是百姓暴力滋事,今天他们能砸了洋人的店面,明天就有可能砸自已人的铺子,下一次说不定就能砸到府衙皇宫了!看到奏报的刹那,乾隆已经在心底决定严惩闹事的“暴民”了。
万幸大清经过这十多年的放眼看世界,朝堂上也有明白人,从百姓砸店这一事件中看到了其中最大的益处,经他一提醒,许多人也深以为然,永琏等人更是力劝乾隆,终于让乾隆改变了注意。
这个一下子便与和荣想到一块的人正是刑部侍郎李逸,得了乾隆的许可和永琏等人的支持,他便在第一时间让外务部告知前来抗议的各国公使,只要他们本国的商人真的是无辜的,大清必定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如此,被百姓指证过的英国便被孤立起来了。
从报纸上得知泉州府的砸店事件,惊诧之后,和荣便有些哑然失笑,她怎么觉得自己像是回到了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当然,如果闹事的百姓能换个口号就更像了。想到这里,她一边让人尽快找出楼宇杰等带头闹事者的详细资料,一边让人去找永璜等人。
不到一个时辰,永璜永琏便与诺布阿穆尔一道回来了。
“泉州出了如此有趣的事,你们也没个人告诉我。”一见到两个哥哥,和荣便抱怨道。
闻言永璜永琏有致一同地看了一眼正与太医说着什么的诺布阿穆尔,永璜率先笑道:“昨天朝堂上才得了消息,这不,我们今天就过来了。”
“我还以为福儿早就知道了,原来昨天下朝之后没有人告诉你啊!”永琏这一句话明显不怀好意。
“除了两个哥哥,还有谁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福儿?”和荣也佯装抱怨着,末了又道:“皇阿玛是什么意思?”
“皇阿玛一开始想要严惩闹事的百姓——”很自然地扶着和荣到了书房,永璜也开口回道:“不过最后他将这事交由刑部查办,侍郎李逸建议利用此事给全国的禁毒宣传再烧一把大火,而且是烧到洋人身上——”
“这个提议极好,目前中国的鸦片大多数来源于国外,如果百姓能自发进行抵制,这远比朝廷推行禁令效果要好许多。”想了想,和荣又道:“关于如何将这种暴力抵抗引导为合法行为——我有几点建议,哥哥和二哥先听听看。”
“先让全国的报纸对泉州的事件进行报导评论,告诉大家暴力砸店是绝对不行的,再引导百姓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洋人贩卖鸦不就是为了赚钱,那么谁要是敢走私鸦片,我们就连他的其他东西也不买——哪个国家敢到大清贩卖鸦片,大清百姓就全民抵制他们国家的全部商品,让他们一件商品都卖不出去。这次可以先在广东省内试着组织一场抵制英货的示威游行——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让外界相信,这些都只是民间的声音,是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抗议行为,与朝廷和官府毫无干系。”
“那是自然,洋人到大清贩卖鸦片激起民愤,百姓进行自发抵制抗议,民意如此,朝廷和官府也是爱莫能助。”永琏几乎有些期待和荣口中的“示威游行”,必定比那个活人展览更有意思。
“在报上发表几篇评论倒不难,”旁边永璜也含笑开口:“只是百姓一旦聚到一起,万一又发生什么意外——”永璜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这次的暴力砸店事件就是由游街展览引出来的。
“龙无头不行,车无头不跑。”看到永璜恍然大悟,沉吟间和荣又道:“这次之后朝廷要开始试着制定一部有关百姓和平集会的法律,随着民智的开启,百姓们会越来越多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心声——”
“你是说像西方那些叛逆文人整天喊的‘民权’‘自由’——”首先领会过来的永琏神色开始变得凝重。
“是的。”没想到永琏能那么快联想到欧洲文艺复兴的主题,惊讶之后,和荣也定定望着兄长:“二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百姓民意觉醒是一定的,帝王专制集权统治已经走向没落——”
“福儿?”厉喝一声,永琏第一次极为严厉地望着妹妹:“你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二哥,我只是在说出事实。”和荣只是依旧郑重望着永琏:“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存,逆之则亡——二哥有没有认真想过大西洋上那个小小的岛国何以会成为当今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它的本土面积不足二十五万平方公里,仅拥有二十几万军队和三千多万的人口——他们何以会成功在世界各地发动侵略战争抢占殖民市场?根本原因就是英帝国率先进行了适应新潮流的政体改革,它的国力才会得到长足飞速发展,有实力才有了它现在的一切——”
“二哥,在某一方面来说,治民如治水,堵不如疏,强行堵截的后果——你会想明白的,是不是,二哥?”沉寂中和荣又低道。
“福儿,给我们时间,我们都会想明白的。”半晌,永璜首先开口道:“你也莫要操心,这些朝堂上的事,一切等孩子生下来再说。”
“我知道,我也相信哥哥和二哥。”和荣也接着笑道。大清体制改革的事并不急,今天不过是借着永琏主动提到“民权”的机会,和荣给二人先提个醒,让他们有个长足的心理准备。
作者有话要说:悄悄问一句,偶这一章会不会有反***之嫌?
□余波
对于泉州府的砸店事件,在朝廷做出正式处置之前,全国各地的报纸已经持续发表了一周的评论,除去一小部分人认为闹事的百姓是“大快人心”外,全国各地的评论最终开始形成这样几种声音:
山东曲阜孔子学院国文部夫子王新语撰文发评,指出中国是礼仪大邦,暴力砸店泄愤事件有辱国体,严重破坏了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大国形像,朝廷应该严惩带头闹事者,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山西晚报》上某一匿名人士对王新语的评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