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瑶儿若瞧见有黑鹰或是野鹰啥的在头顶盘旋飞腾,便尽早打飞,且莫要让那些东西落地呢。有人诸事都能计划周密,但独独对女人最是心软手软,稍稍不见几日,便如隔三秋,情之弄人,弄人。我这话,瑶儿可记下了?”
他这话无疑是话中有话,说的无疑是黑鹰送信,且最后那句所谓的‘有人’,自然也是指颜墨白无疑。
凤瑶心底通明之至,神色起伏,终是忍不住道:“古有诸葛孔明最擅谋略,但如今本宫则觉,东临公子看似闲散世外,实则,也该有诸葛孔明之贤。”
东临苍眼角抽了几下,嗓音一挑,“瑶儿见过诸葛孔明?”
凤瑶微怔,低沉而回,“不曾见过。但他之事迹功勋,本宫自是知晓。”
他则勾唇而笑,“瑶儿连诸葛孔明都未见过,却将我比与诸葛孔明来比较,倒也是看得起我。只不过,瑶儿还是过赞了些,那诸葛孔明是救世护国之人,而我东临苍,则是乱城贼子呢。何来可比,也无从可比。”
说完,他瞳孔突然幽远复杂了几许,却又是刹那之际,他便已敛神一番,神情再度如同变戏法般迅速恢复如常。他也不再多呆,也未待凤瑶再言话,回头过来,便开始继续踏步离去。
凤瑶一言不发,兀自静坐,目光幽幽的朝东临苍消失的方向凝望,之至他的脚步声彻底在远处消散,再无声响之后,她才稍稍回神过来,面色微深,却是正这时,门外突然有人低声唤道:“长公……姑娘,柳襄可否进来?”
凤瑶眼角一挑,神色微动,沉默片刻,低沉道:“进来。”
这话刚落,柳襄便已踏步而入,只是身上的伤并未大好,是以行走缓慢,动作也是略微尴尬怪异,却待站定在凤瑶面前时,他便稍稍挺直了腰板,那双漆黑的瞳孔极是认真的朝凤瑶望来。
凤瑶指尖微动,漫不经心把玩手中瓷瓶,低沉而问:“可是有事?”
柳襄点点头,犹豫片刻,便垂头下来,低声道,“明日的彩灯节,望姑娘带上柳襄一道去。”
凤瑶指尖蓦地顿住,兀自沉默,虽面上并无任何起伏,但心底深处,则是叹息连连。
柳襄是聪明人,能知晓此事并非困难,许是方才,这厮便已在门外听了。只不过,明日之事,无疑更是凶险,稍有差池,性命忧矣,这柳襄该是全然知晓这点,竟仍还是有心,毛遂自荐,一道前去?
思绪至此,若说心无感慨,自也是不可能。大抵是正是因与柳襄不过是萍水相逢,也对他无任何真正毫无计量的宽待,是以,才会因着他不顾一切的辅助与帮衬,而心有感慨。
人与人果然还是不同,容倾走不出仇恨,但这自小便受尽生活颠沛的柳襄,却能因大义而牺牲自己。
越想,凤瑶面色也抑制不住的陈杂开来。
却是片刻,柳襄垂头下来,继续认真之至的道:“上次柳襄对大英左相不曾劫持得手,这次,柳襄定不负姑娘心意,定劫杀大英左相,取得母蛊。”
凤瑶满目复杂,“东临苍的话,你都听见了?”
“柳襄方才正于门外,的确听见了。姑娘如今身边无人可用,倘若明夜灯节上的比武大会需有人来亲自挑战大英左相,便非柳襄莫属。姑娘且放心,明夜之中,柳襄定拼尽全力,帮姑娘得到母蛊,救皇上性命。”
这话入耳,重重在凤瑶心底砸出了阵阵波浪。
不得不说,这些日子大抵是经历得太多太多,人便也越发感性了些,且对于有些人或事明知不可感性,不可心软,但心境终还是压制不得,忽略不得。
她并未立即言话,满目起伏深沉的将柳襄凝望。
待得许久,她才敛神一番,缓缓将目光从柳襄面上挪开,低沉道:“一路而来,柳襄你功不可没。待得明日事成,本宫定遣你回大旭,再让皇上为你,加官进爵。”
嗓音一落,不待柳襄反应,便将手中瓷瓶朝他递去,“明日之战,你若伤势未愈,定无胜算。瓶内是上等上药,你先好生涂抹,待得明日一早,你便该伤势大好。”
“谢姑娘。”
柳襄当即伸手而来,接了瓷瓶,凤瑶瞳孔微缩,继续道:“让门外侍奴为你好生敷药吧,敷完后,再让侍奴将这药送还过来。此药仅此一瓶,需备不时之需。”
“柳襄知晓了。告辞。”
柳襄缓缓点头,并无多言,随即便转身离开。
待得柳襄彻底消失在眼帘,凤瑶这才突然发觉,今日的柳襄,面上竟无任何笑意,整个人浑身上下的风情万种,早已被他全然敛掉挥却,无踪无迹,无处可寻。
第538章 突来骤风
大英国都,终还是比大旭与大周温暖几许,纵是寒冬腊月的天气,冷风凉人,但也并未如大英大旭那般冻彻人骨。
只是夜里,国都却突然起了狂风。屋外周遭的花树大肆被吹得摇摇晃晃,簌簌惊人。立在门外守候的侍奴也忍不住低声嘀咕,只道是今夜的风来得太过突然陡峭,无疑是国都十年,都不曾见过。
这些话虽为细声,但凤瑶则听得一清二楚。突然间,便也响起当时在道路之上初遇东临苍时,便闻那厮说国都的天气温暖如春,并非全然寒凉,如今又听风声鹤唳,倒也觉东临苍当时之言无疑太过自信,普天之下,何来真正一成不变的气候,也如人事一般,何来真正的平寂与安稳,无论哪国,皆是有风起云涌之际罢了,毕竟都为乱世,群雄角逐,策马扬鞭,都是大势所趋。
屋内,一灯如豆,光影摇晃。
凤瑶静坐在软塌,思绪幽远,兀自沉默。
则是不久,沉寂陡峭的气氛里,突然有笛声随着风声交织而来,只是稍稍一听,便觉心有震撼,只觉,风声虽为鹤唳,但那笛声更是鹤唳。
凤瑶瞳孔微缩,回神过来,待暗自思量片刻,便开始披了外袍起身,朝不远处屋门行去。待得打开屋门,猛烈的风骤然迎面而来,将她身上的衣裙与披风大肆掀起,仿佛也附带着要将她整个人吹走一般。她眉头稍稍一皱,兀自站稳脚跟,则是这时,侍奴闻了声响当即小跑站定在屋门外,微愕的抬头扫她一眼,随即便忙道:“风大,姑娘怎开门了,且快些合门才是,莫要受凉。”
凤瑶眼角微挑,并无动作,目光顺着前方扫了一眼那光影暗淡却又树木猛烈摇晃之景,只见,昏黄细微的光影里,那些落花被夜风大肆卷起,飘飘摇摇,甚是壮观。而那鹤唳的笛声,起起伏伏,仍还在继续,也不知为何,那笛声入得耳里,竟也莫名勾起了满身的紧然与悲凉,似决绝,自嘲,又似无奈。
“何人在吹笛?”
待沉默片刻,凤瑶才敛神一番,低沉而问。
侍奴们面面相觑一番,片刻之际,便有人恭敬回道:“回姑娘,是公子在吹笛。”
凤瑶点点头,修长的指尖稍稍拢了拢披风,继续道:“你家公子何处,此际,带本宫过去。”
侍奴们面色微变,有人忙道:“姑娘,此际风大,外出许是……”
“带本宫去。”不待侍奴后话道出,凤瑶已再度出声,脱口的语气无波无澜,却又不怒自威,甚至不待尾音全然落下,她已踏步而出,循声而去。
眼见她态度坚决,侍奴皆是心有无奈,却又不敢太过相劝。自家公子早已吩咐,对这位大旭的贵客不可怠慢,诸事顺从,是以,便是心有劝意,也不敢当真违背这大旭长公主的心意,甚至也明知自家公子夜里吹笛素来有不喜人打扰之规,但此际也不得不权衡着妥协下来,开始纷纷踏步跟随在凤瑶身后,适当指路。
东临苍吹笛之处,并非在其寝屋,而是在府中南面那四层高的楼阁上。
此际的楼阁,一灯如豆,光影昏暗,再加之夜风急骤,是以气氛略显得紧蹙寒凉。东临苍的所有侍奴,全在阁楼下方举着灯笼等候,眼见凤瑶一行人过来,几人微微一怔,随即便上前稍稍拦路,略是恭敬紧张的道:“姑娘,此处乃望月阁,寻常仅公子与老夫人尚可上去,望姑娘止步。”
凤瑶满目幽远的抬头扫了楼阁四层那灯火摇曳之处,漫不经心的道:“你家公子吹笛,如此笛声,何来无聆听之人。正好,本宫闲来无事,便上去做回你家公子的听者。”
嗓音一落,继续踏步往前,侍奴则略无奈的将她强行挡住,“姑娘不可,先不言这阁楼之处,外人不可擅入,就论公子习性,也是不喜吹笛之际有人叨扰,望姑娘见谅。”
“既要吹笛扰人,却还不允旁人来扰,你家公子倒也太过霸道了些。”嗓音一落,无心再与在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