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譬如如今方婆子是跟着赵吉一家吃饭生活,她虽是婆婆,也要常常帮衬家务,做的家务活不比王氏少。除了她不是个非要调理媳妇的,也是因为王氏赚钱多,与其让她把时候都花在了做不完的零碎家务上,还不如专注着织绸赚钱呢!
  正说着话来,外头有人叫门:“方大姐方大姐,你在家?”
  方婆子此时正在东厢房廊子下摘豆角,听到有人唤她,立刻就去开门。打开门闩,果然是极熟的老姐妹,正是一条巷子里住着,和方婆子平常很有往来的周嫂。
  早些年方婆子是专门做接生婆的,算是三姑六婆里头的一样——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接生婆也就是稳婆,都是一些市井妇人。
  这些人因为常常在大家小户走动,不合纲常礼仪,往往遭到一些鄙弃。不过能有那样鄙弃的都不是小门小户,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孩子抛头露面的好多着。说不得哪家就有一个三姑的大姨,一个六婆的姑妈,谁看不起谁呢?
  这周嫂往常做的是卖婆,常常提着一个竹撞各家卖些女眷用得着的小东西,针头线脑、翠花首饰、胭脂花粉、香胰子之类。因为是女人,可以随意进出后宅,算是一样生意了。
  不过周嫂并不只是靠着做卖婆过日子,她年轻时嫁给了太平巷前面的张驼背,后来张驼背死了,她守寡有二三十年,一儿半女都没有。因此没得指望,只要钱攒着好给自己养老。
  这样勉强糊口都不能够的卖婆自然就不成了,因此这周嫂也做媒婆,与人保媒拉纤,若是成了也赚他一笔谢媒钱——不过这种事儿少,多的还是做媒婆私底下的行当,马泊六。
  马代指女孩儿,六代指男孩儿,泊有停泊的意思,所谓马泊六就是在男女之间牵线搭桥者。只是马泊六不等同于媒人,她们撮合的往往是不正当男女关系。譬如有富贵人家的妻妾耐不住寂寞寻着要偷情,又有男子想要偷别人家老婆、女儿的,总之都是托到马泊六门下,花几个风流钱,做一段作孽事。
  原本马泊六和媒婆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如今风气早就不如初初开国时候淳朴了,凡是做媒婆的几乎都身兼着做马泊六。
  这样听起来好人家就不应该与周嫂这样的交往——只是世事哪里能这样简单地说过。
  谁都知道三姑六婆是败坏风气的头领,《女诫》里还会唱‘莫买命算卦,莫听唱说书。莫打醮挂旛,莫招延妓女。莫招神下鬼,莫魇镇害人。莫看春看灯,莫学弹学唱。莫结拜义亲,莫来往三婆’。
  但市井人家交往,本来就避不开这些人。而且这些人或者做了不好的事儿,但对于街坊邻居,其实往往和一般邻舍没得什么分别——何况方婆子与周嫂还是相交多年的了。
  听到是周嫂来了,正房、西厢房都有响动,揭开了窗户张望。
  赵莺莺看了一眼,见这个从没见过的周嫂提着一个竹撞,里头放着那些家什,立刻就知道这是大伯二伯家的堂姐们开的窗。这些东西她是无动于衷的,但想来几个正当年纪的堂姐喜欢。
  只是这些东西说不贵是不贵,但也不是市井小女儿想要就能得的,没有宋氏和孙氏的允准,两边屋子里的堂姐到底没有到东厢房廊子底下看一看。
  赵蓉蓉倒是站起身,不过不是为了看那些东西,只扬声道:“周婆婆我去替你烧一碗热茶。”
  周嫂应了一声,见赵蓉蓉往厨房去,便笑着同方婆子道:“你家的好丫头,早些时候看的时候还迈不过门槛,现在已经生的恁般的。要我来说出息的很,把整个巷子里头的都比下去了。我问你,可许了人家没有,若是没有就全交给我,我保准说个好的,让蓉姐儿过去就享福!”
  这话里的自然有些吹捧的意思,扬州自古多佳丽,如今是天下闻名的。搜罗搜罗,倒是不缺江南佳人。整个太平巷是个大巷子,里头也有不少人家了,哪里那么容易出头。
  不过也不全是假意吹捧——指着一个倭瓜硬说是西瓜,那也要别人信啊!
  赵家人赵贵赵福赵吉三兄弟都生的像方婆子,就是平平常常的。不过三个媳妇里头王氏出色,年轻时候也算是街坊邻居里有出息的女孩子了,而王氏的几个儿女长相上都随她多一些,自然齐整。
  赵蓉蓉如今正好十三岁,豆蔻之年。这个时候的女孩子就如同一朵小小的蓓蕾,只要不是生的歪瓜裂枣,都自有一种动人。何况赵蓉蓉她也是白白净净清清秀秀的一个,在周遭的女孩子中很拿得出手了。
  人夸自己孙女,方婆子自然喜欢,得意道:“不是我说,我家几个丫头都是好的。不说比那些富贵人家的姐儿,至少争不多的人家里头算是头一份儿。”
  “不过说到亲事么。”方婆子点了点对面西厢房,小声道:“我们蓉姐儿先不急,家里男孩子们说不上,女孩子们倒是有比蓉姐儿还大一岁的蕙姐儿。虽说她也才十四岁,并不着急,但早早留意起来准没错。”
  周嫂听到这里却摇头摆手:“不成,不成的。方大姐,不是我到了这里才打推辞,只是你家二儿媳本性多么刚强你难道不知道?说话且难听,就是她亲自来托付我我也不敢接啊!若是从你这里接的线,只怕更有话说,稍有个不如意,还要怪老婆子我多管闲事哩!”
  说到这里周嫂劝方婆子:“我说方大姐,你也别多管,咱们这样的市井人家规矩小,分家分出去的儿子家里,就是做婆婆的也没有多大的站脚地,你去管孙女的婚事,人家可有亲娘,那是山核桃──差着一槅哩!只落个吃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这说的是实话,方婆子也知道好歹,只能叹口气不再说这个。转而道:“你卖的好东西与我看一看,我少些针线,正好走你这里拿。”
  正说着赵蓉蓉正好拿了热茶过来递与周嫂吃,她见奶奶挑针线,便往屋子里道:“莺姐儿,你来看看这些彩线,不是说想要的?”


第15章 
  赵莺莺是个女红上的行家里手,做过的精巧针线不知道多少。但凡是扎花、缝补、编结、拼布、做小东西等,就没有不会的。但是这些并不能直接拿出来,因为七岁的赵莺莺只是一个才学针线不到一年的小姑娘,就是天资过人,也没有那样的!
  不过,赵莺莺心里有底,虽然不能直接显露出手艺来,却要慢慢透出来。这上头她头脑清楚!
  世人最重女人家什么,德容言功!她们从小当作童谣一样唱的《女儿经》开头就是‘第一件,习女德;第二件,修女容;第三件,谨女言;第四件,勤女工’。虽说排到了第四,但实际生活中女红其实是第一要求。
  她们从小到大的功课根本不关其他三样的事情,只说——“纺织女红第一要务,八岁学做小履,十岁以上即令纺绵、饲蚕、缫丝。十二以上习茶饭、酒浆、酱醋,十四以上学衣裳、织布、染醮,凡门内之事无所不精”(小女儿经)。
  女红做的好,女红做得好女德和女言就会被认为是好的——因为做女红讲究的就是专心、细心、勤劳,有这样特点的女子,自然被认为在女德和女言上不坏。只有女容,不过这本就是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也就不在努力之列了。
  所以女红做得好,首先有一个好名声。赵莺莺若是不会这些也就算了,偏偏她在这上头好,那么不搏一个好名声,她是傻?女孩子有了好名声,一生都会顺遂许多,她当然不会特意把日子过成苦的。
  然后还有更实在的,譬如王氏织绸,这双好做女红的巧手是女人家的本钱之一呢!她现在又不是在皇宫里——对于她来说皇宫里要钱没用!
  那些渴盼着出息的宫女子或许要上下打点花钱,那些想着家人的或许要把钱托人送出宫。而赵莺莺呢,她只打算默默无闻,打点的时候自然不多。宫外的‘家人’她也是不见的,这里也送不出钱。
  所有每年连月钱带赏钱,她也有几十两,更不要说一些值钱小东西了。但她因为那些东西高兴过吗?没有过。反正现在用不着,也没有出宫带出去的指望,对于她来说,也就是没用的死物了。
  可是她不傻,她十二岁以前生活在宫外,自然知道在世上钱有多重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要钱呢?人活着就离不开这一样东西。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想娘亲王氏这样的女人,因为能赚钱,腰杆都硬一些——况且赵莺莺并不是一个经历普通的女孩子,她想到的更加离经叛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