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药田种良缘-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巧静娘端了一盘鲜果进来,冲水苏使了个眼色,水苏马上退了出去。

    静娘走到杜晓瑜身后,轻声道:“姑娘,有长工送了棠梨子来,奴婢刚洗的,新鲜着呢,你要不要尝尝?”

    杜晓瑜拿起一个咬了一口,有些涩,不过味道还可以,她又尝了一个,问:“我娘走了吗?”

    “还没呢,在大少夫人那屋。”静娘问:“姑娘要过去吗?”

    “不了。”杜晓瑜摇摇头,“让她们婆媳好好聚聚吧,我去外头走走。”

    静娘发现杜晓瑜今天的情绪不对劲,不敢让她单独一个人出去,便说道:“奴婢陪你吧!”

    杜晓瑜轻轻“嗯”了一声,站起身往外走,出了村口,便顺着田埂一直往前。

    杜晓瑜不开口,静娘也不好多言,就只是默默地跟着。

    期间遇到好几个在田间劳作的长工,一个个热情地跟杜晓瑜打招呼。

    杜晓瑜勉强笑着回应,眼睛却时不时地看向两边的田地,估算着产量。

    白头村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把地卖给了杜晓瑜,比如李老三家和狗剩家就没卖,而有的人家只是卖了一两亩地,只收卖地的钱,干的是自家地里的活。

    全部把地卖给杜晓瑜的有五家人,一家最少能出三个工,加一起也有将近二十个长工了,因为第一个月发工钱的时候尝到了甜头,从那以后长工们干活就更加的卖力,庄稼照顾得很好,再加上今年没出现天灾,不用想都知道收成有多好。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粮食收成以后存放在哪?

    第一季水稻收割时舂出来的米不算太多,就四麻袋,新宅人多,杜晓瑜留了两袋,老宅就丁里正两口子,杜晓瑜只留了一袋,剩下的那一袋,给每户长工家分了一斗,让他们都尝尝自己种出来的粮食。

    这么匀着吃,到现在也吃得差不多了。

    而现在跟着就要秋收了,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可以直接进宅子,但占位置的玉米和土豆不行,新宅里的库房并不算大,况且已经摆了不少的东西,再加上库房通风不好,土豆和玉米不能直接放进去,老宅更不行,地方太小,虽然只要杜晓瑜开口,丁里正和胡氏一定会想法子给她腾出地儿来存放粮食,不过杜晓瑜不想让二老操这份心。

    “静娘,咱们或许该盖一间专门存放粮食的仓库,你觉得怎么样?”杜晓瑜转过身来,看着静娘说道。

    静娘微微一愣,她一直以为姑娘出来,是因为刚才在房里想起了自己心酸的身世而伤感,想来田间散散心的,没成想这么一会子的工夫,姑娘的心思早就转了几个弯了。

    “姑娘是打算等过段时间把所有的粮食都储存进去吗?”静娘问。

    “嗯。”杜晓瑜颔首,“这么多粮食,不专门弄个存放的地方可不好办。”

    静娘又问:“那这些粮食,姑娘是打算自己吃还是做别的用途?”

    关于这一点,杜晓瑜早就规划好了,“粮食的话,自己吃一些,等到年节的时候,奖励长工们一些,剩下的大头,趁着新鲜劲卖一部分给酒楼,其余的晾晒干来,卖给粮商。”

    静娘很是欣慰,“原来姑娘早有计划。”

    杜晓瑜道:“每天都缺钱,不计划不行啊,再说,那么多粮食存放着也不是个事儿,光凭我们自己家,哪吃得完,可别都给放坏了,那我还不得肉疼死。”

    杜晓瑜要建粮仓的消息露了出去,沉寂了大半年的白头村终于又再次热闹起来了。

    长工们要下地干活,自然没办法来帮忙,这下可把没卖地的那些个人家给高兴坏了,几乎是争着抢着要上工的名额。

    杜晓瑜这边八字都还没一撇,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来送礼“贿赂”。

    有抱着老母鸡来的,也有赶着鸭子来的,更有因为媳妇儿坐月子,送了染过的红鸡蛋来的。

    杜晓瑜看着站在院子里的这一帮子村民,有些哭笑不得,直接道:“各位叔伯,你们都先回去吧,我建粮仓的地皮和材料都还没准备好呢,只是暂时有了计划而已,具体的,我还得再寻思寻思,不能草率做决定。”

    当即有一人道:“小鱼儿,你宅子后面那块地就是我家的,你若是瞧得上,我明天就带着婆娘去把里头的土豆给收了,再帮你把地翻一翻,你之前跟他们买是多少钱一亩,我家的地就按照那价钱来,你看咋样?”

    宅子后面那块地正是杜晓瑜看上的,只不过还没来得及谈,如今听到那块地的主人亲自开口了,杜晓瑜便也乐得顺便,点头道:“那就谢谢大伯了。”

    那人高兴起来,“那你看,等上工的时候能不能给我留个缺?我们家又添了个大胖孙子,正是用钱的时候呢!”

    买了人家的地皮,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杜晓瑜爽快地点了头。

    剩下的几个人也纷纷殷勤起来,什么理由都有,杜晓瑜知道他们想挣钱过年钱,可是自己真的要不了这么多工人,要知道每多一个工人,她就得多支付一笔工钱。

    她的钱可都是来之不易的,哪怕有花生油的分成,再加上偶尔进山采几株草药去卖点外快,也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开销和支付长工们的工钱,太贵的东西从来不敢买。

    至于从薛方明手里拿来的那五百两,杜晓瑜是给丁文志留着的。

    她相信丁文志能考上秀才,如果他有机会入京读书,那她就把五百两都给他,毕竟上京需要路费盘缠,到天子脚下读书,多少都需要打点,银子是必不可少的。

    五百两银子在白头村这种小地方是笔巨款,可到了京城,面对那高昂的物价,五百两或许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想到这里,杜晓瑜脑子里又浮现了两个字:赚钱。

    等明年第一批草药收成,她一定要趁机做一批这里没有的丸药出来攻占市场。

    几句话把村民们给打发了,那些个鸡鸭杜晓瑜也没收,就只收了生了娃那户人家送来的红鸡蛋,她又让静娘拿了一些红糖,干果和一筐子鸡蛋送过去给产妇坐月子。

    之后,杜晓瑜快速去跟卖地的那家人办了过户手续,又请人量地皮计算材料。

    粮仓比不得宅子,用不着青砖围墙,直接用土舂墙,顶上铺瓦片就成,所以临工们的工钱并没有建宅子的时候高,一天就25个铜板,外加两顿饭。

    不过即便是这样,那些人也还是很乐意来上工,一来是因为他们的确需要挣点过年钱,二来,上次盖过宅子的人都知道,杜晓瑜给工人们提供的伙食是相当不错的,每顿都有菜有肉,分量足,管饱。

    听说这次工人少,伙食会更好,他们自然更乐意了。

    粮仓要求通风好,杜晓瑜唯一的硬性要求要求是在靠近顶部的四面墙上开三角通风孔,一面墙开三排,交错开来。

    至于其他的,全都交给木匠安排。

    地皮量好,木料和瓦料的大致数量也都估算好,由丁文章带着人去县城买。

    之前盖宅子的时候丁文章在采买建材这方面就已经有了经验,这次交给他,杜晓瑜完全放心。

    至于舂墙的土,是丁二庆带着儿子丁文祥去隔壁村挖来的红土,再弄些灰沙土和碎石子拌进去,舂墙的模具墙合也是丁二庆家的。

    知道丁里正要管田地里的事,丁二庆前两天就主动上门说要帮着盖粮仓,这位名义上的二叔是自家人,杜晓瑜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欣然应下了。

    有了丁二庆和丁文祥两父子,再加上卖地的那家人出了一个工,杜晓瑜便只另外招了七个工人,看了日子就开始动工了。

    这次工人少,十个人的饭不算太多,胡氏生怕杜晓瑜又花钱请人,直接开口包揽了,“十个人的饭菜我还做得过来,就交给我吧!”

    杜晓瑜看得出来,要是自己再拒绝,胡氏一准不高兴,只好无奈地点了头,“成,既然娘争着抢着要给工人们做饭,那就交给你了,我带着静娘她们去买菜。”

    家里有自己种的蔬菜,还有火腿腊肉腊肠和去年杀猪时做的血豆腐,只需要再给工人们买点花生米之类的下酒菜就行。

    这里的血豆腐不是血旺,而是在杀猪之前就把豆腐做出来,把要用的装一部分在盆子里,剁姜蒜末和肉末进搅拌均匀,等杀猪的时候去接新鲜的猪血再继续搅拌,拌匀之后捏成一个一个紧实的豆腐团子,找个簸箕铺上麦秆子或者菜叶子,将血豆腐团子放上去,之后挑着晴天端出来晒,要是冬天的话,也可以放在火炉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