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富贵芳华-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真能倒腾点小生意,她们也不求大赚,五百两银子,一年能赚出个百八十两便是极开心的了。

    感念媳妇忠心,贺氏道,“放心吧,我会顾着你和勤哥儿的。你那个帐子送得很好,只宁家住不了两天就要走了,你再辛苦些,做几样人家记得住的针线。”

    刘氏点头,“我已绣了几件肚兜,到时带回去,孩子们都穿得着的。”

    贺夫人却低声道,“傻子!光知道讨好孩子,怎不知讨好眼前这个?那二奶奶看着就是个不擅针线的,你既有好针线,何不给她也做几件?横竖你们是同辈。送这些也没什么,还显得亲热。”

    刘氏略有些不好意思,“送这些,合适么?”

    贺夫人却笑,“就是旁人都不好意思送,才显得出你来。记得做得明艳些,正好我这儿有几块好料子,你都拿去,别舍不得。”

    刘氏懂了。

    于是,到夏珍珍告辞的时候,除了收到一堆给小儿的肚兜,还特别收到一个让她脸红心跳的小包裹。

    刘氏道,“我别无所长,唯有这点子针线活还拿得出手,也不知道二奶奶喜欢什么,就一起傻呵呵的做了几件,二奶奶可别嫌弃。”

    夏珍珍红了脸,“多谢费心了。”怕辜负刘氏,又小小声的说,“都很漂亮,我很喜欢。”

    刘氏这才安心,暗道果然还是婆婆高明。不枉她熬了几夜,绣的那些精细小衣。

    然后也不多说,“居丧之人,我就不送了,只盼二奶奶也略惦记着我们些,别断了联系。”

    夏珍珍是个实心眼,道,“本是姻亲,自然不会。”

    刘氏道,“那我可不客气了。”

    然后到了年底,夏珍珍果真又收到刘氏寄送来的几色针线,还有初学写字的勤哥儿,简短写的一封信。

    因她识趣,并不会频繁联络,也不会在信中说些为难之事,一来二去,夏珍珍也跟她渐渐熟络起来,倒是多了个远方的闺蜜。

    此后刘氏再送她的针线,却不会再有肚兜之物,而是荷包手帕些常用物件。因贺氏深知,投机取巧偶尔一次可以,多了就令人生厌了。

    倒是宁怀璧知道后,对这刘氏颇有好评,“一个没了丈夫的妇人,还能拉得下脸跟人结交,甚至不怕避讳的寄送针线,也是不容易。日后若能伸手,便帮她一把吧。”

    因是闺房私话,夏珍珍便取笑道,“你是不是看人家做了好针线,才这样记得?”

    宁怀璧笑拧着她脸,“你还吃醋?人家绣的那是交颈鸳鸯,你绣的那叫什么?鸭子打架?”

    夏珍珍脸一下红了,“不许说!”

    宁怀璧笑着把妻子揽到怀里,不说就不说,反正闺房之乐,也不是用嘴说。

    这些且是后话。

    那日夏珍珍带着几个孩子离了南昌,倒是没那么快回去。

    因佟掌柜要做生意,除了在南昌采购了不少东西,回头还到景德镇进了一批瓷器。其中就有宁芳和宁绍棠都很喜欢的玲珑瓷,找的还是当时在船上留下名帖的那个客商。

    佟掌柜很是精明,看自家哥儿姐儿都很喜欢,路上就琢磨着能不能用这些玲珑瓷烧一批文房用具。又因为只有透光和注水才好看,后跟那瓷器商人商量着,订做了一批灯罩和笔洗。

    宁芳宁绍棠瞧着有趣,还帮忙出了不少主意,画了不少样子。还问能不能烧些瓷灯笼,中秋好挂。

    夏珍珍原听着好笑,没想到那瓷器商人却觉得可行。说如果试制成功,就先烧一批送到金陵试卖,若好销就再大量制作。

    宁芳倒还罢了,宁绍棠是自己第一回出的主意有了正经用途,很是激动。

    宁芳看得好笑,又不是自家生意,就算好销也是白白便宜别人,谁知回头那商人竟表示灯笼主意是宁家出的,所以收益可以分三成干股给宁家。可宁绍棠想了想,却是冷静下来拒绝了。

    “这世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多半是想巴结我们家吧。若人家没赚到钱,非说赚到了,要分钱过来,收是不收?日后他若有事,找上门来,帮是不帮?算了,别给家里找麻烦了。若要做生意,就正正经经的做,这样好事还是别要了。”

    宁芳顿时刮目相看了,“看来这次没白带你出来。”

    她刚才都有一瞬间的心动了。

    宁绍棠有点不好意思,“再怎么没吃过猪肉,也算看过猪跑了。若一点长进都没有,那成什么了?”

    佟掌柜暗暗点头,此事他听着就觉得不妥。虽然他也是商人,很能理解那商人想抱大腿的心,但更知道身为官宦人家,还是谨慎些好。

    所以他才特意把此事报上来,原本就是准备小主子若是答应了,才缓缓跟他们剖析利害。没想到他们自己就想通了,倒比他想的更加懂事。

    这边生意谈定,夏珍珍也没有立即回家,却是顺道往东去了趟余杭,探视在风荷书院借读的夏存俭。

 第233章教化

    夏珍珍想去探望夏存俭,倒也有些缘故。

    虽夏家也花高价延请名师,打小教导,但到底商户人家跟书香书第差距太远,夏存俭虽得了宁怀璧的举荐,到风荷书院入了学,可读了半年,就因基础太差,惨遭退学。

    原本是要打包回府的,可夏家在那年的水灾中帮着宁怀璧收集粮种,救助灾民,很是得了一些好评。后宁芳又得了宫中赏赐,更是美名远扬。

    等风声传到余杭,书院夫子们商量之后,便表示可以往开一面,说他“虽学识稍差,但家风淳正,向学之心甚重。”便给了他机会借读,夏存俭便一直留了下来。

    但夏珍珍到底心中挂念,出门前就跟婆婆打好了招呼,说回程时想去探望一番,宁四娘也应允了她。

    宁芳来前,还以为是书院是给宁家面子,当然她自己也贡献了不少啦,才把这个大侄子留了下来,谁知到了才知,却是大舅舅更加功不可没。

    要说夏明启,真是会做人,自从这个孙子入了学,除了明面上交上规定的束侑,还三不五时派人往书院去送礼。

    却既不送金,也不送银,总是些刚上市的樱桃啦,新榨的芝麻油啦,诸如此类的家居之类。

    东西不多,不会太贵,却也不便宜。属于家家户户都吃用得上,又不大舍得买的之类。

    而且买了也不往学堂里送了招人眼,只派个小伙计,扛着东西,挨家挨户送到这些先生家里,一视同仁,无分彼此。

    去了只说自家少爷功课不好,给先生添麻烦了。所以家长心里过意不去,便送些顺手贩卖的货品,还请不要嫌弃。

    有些先生是不愿意收的,可是家家总有那样顽皮的孩子,或是不懂事的妇人,看着东西不甚贵重,也不等当家的回来,就拿了吃了用了。就算你家没用过,可别的先生家用了,你一人退了,别人怎么办?

    如此,先生们倒是都不好吭声了。只等到下回夏明启再来,先生们都围着他严厉告诫,说以后再不许送了。

    可夏明启一脸憨厚,满口答应,却又搬出箱古书来。

    “无意间买的。我家书读得少,看又看不懂,怕糟蹋了前人好东西,只好送来。若先生们有空,瞧着还行,也算我家做件善事了。”

    这事先生们都愿意干。

    那一箱子古书,大半是没用的,还有不少假的赝品,但也委实淘出两本珍贵的残破古籍,先生们一下激动了。

    为了复原,这书只得留在书院,“借”他们研究了。

    然后,依旧是三不五时,夏家伙计又开始送东西了。

    不过这回不是贩的货物哟,伙计说,这是谁家老娘晒的菜干,那是某个朋友送的螃蟹,反正各种借口,好似全不要钱一般。

    可看那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菜干,个个饱满肥美的螃蟹,傻子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一来二往的走动中,总混了个脸熟。

    偶尔聊上几句,知道哪个先生家有些红白喜事,或是家人生病孕妇没胃口什么的,夏家回头便扯块衣料,抱两坛好酒,或从外地带盒不贵药材,或孕妇想吃的菜来。

    但夏明启这个分寸拿捏得相当好,既不让人觉得炫富,也不让人觉得轻慢。

    于是,在先生们还有些为难的时候,家里的妇人孩子们倒是都先喜欢上了爱送礼的夏家人。

    “人家有心,你就帮着照顾下他家孩子不就完了?多大点事啊!难道当先生的拿学生家这点子东西,就坏了你的清名了?”

    于是,先生们只好不约而同的默了,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