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笙-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良吉那里却不一样,他失去了兵权,接手的又是二皇子的舅舅,用不多久,他提拔起来的亲信下属就会被从各个要职上一一调离,多年心血风流云散。
    杜元朴在信中写道,建昭帝已经病得时常连早朝都没法上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拖着病体,这么快把这事处理了,明显是因为最近盛传的流言。
    换言之,符良吉被调,是沾了纪南棠的光。
    调职后的符良吉显然心里也跟明镜似的,他不再写信给纪南棠,却在杜元朴上门看他的时候,隐晦地提了一下,与鬼公子这样的对手交锋,胜负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
    紧随着这次调职,建昭帝又下了道圣旨,朱子良官升一级,依旧统率江北大营的人马,同时还赏赐了凤家。
    圣旨用词含糊。大家都搞不明白朱子良因何升了官,若说是平定江北叛乱有功,仗是二皇子和纪南棠打的,这功劳也不应该落到朱子良头上,不但没功劳,细论起来,当初南崇帝的叔父梁兴业死在江北大营。朱子良还有很大的责任。
    更叫人莫名其妙的是对凤家的赏赐。
    凤嵩川奉旨去江北。倒霉地赶上了王光济造反血洗齐园,江北地方官几乎被他屠戮干净,凤嵩川也就此失了踪。
    这么久音讯皆无。百官都当这人死在外边了,同上任时的风光相比,这两年凤府闲得门庭长草,如今听说是庶长子当家。奴仆没剩几个,去年还出了小妾卷了财产私逃被抓回来送官的丑事。
    按说建昭帝不会无缘无故想起凤嵩川来。他这一赏,不免引得群臣纷纷猜测,难道凤嵩川其实没死,只是这两年在外头为皇帝做什么秘密的差事?
    反正若不是建昭帝病糊涂了。就还是为了压制纪南棠。
    这些消息,纪南棠有意控制,没有在手下将领中传开。但文笙却是早早就知道了。
    涉及凤嵩川,文笙第一个就想到找钟天政细问究竟。
    她还记得。在江北的时候,钟天政曾经向她许诺过,保证不让凤嵩川活着回到奉京。打那以后,凤嵩川果真销声匿迹,文笙也就再没有过问。
    但即使不问,她也猜得到,凤嵩川若是未死,十九是落在了钟天政手里。
    如今那老皇帝又想起凤嵩川来,说钟天政未在其中捣鬼,怎么可能?
    如今朝廷大军已逐渐挽回劣势,这支玄音阁的乐师队伍在战场上屡立功劳,全军上下都另眼相看。
    乐师们的营帐扎在一起,靠近中军,四周有重重兵士保护,像华飞舟、安敏学这些高门子弟更是有了自己的侍从。
    虽说出发的时候不让带亲随,路上大家都过了一段很是艰苦的日子,可会合了大军之后,这些乐师们的家族很快就通过斐园米家把人安排进来。
    米景阳好歹也是副帅,所以不管纪南棠还是文笙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文笙和钟天政的营帐相隔不远,文笙一路过来,凡是看到她的乐师和侍从都会主动与她打招呼。
    正像之前纪南棠告诉她的那样,战场上经过生和死,考验和磨合,乐师们很快放下了对她的成见。
    稳定下来之后,文笙提议按乐师们的攻击方式、乐声特点重新分组,这些天华飞舟和钟天政正带着众人研究此事。
    钟天政见文笙过来,请她进帐落座,帐外一个小校跟进来,帮着斟茶倒水。
    这些亲兵文笙那里也有,不过她是女子,这些人只帮着站岗守个门。
    文笙还是因为此人脸生多看了两眼,没当作一回事,那人行个礼退出去,文笙收回目光,直接进入正题。
    钟天政闻言笑了笑,将文笙眼前的那杯茶端起来递给她:“别急,你是从纪南棠那里赶过来的么,先喝口茶润润嗓子,这是慕容送我的,茶是好茶,可惜泡茶的手艺太糙了,教了多少次都学不会。”
    文笙接过来,没有喝,重新放回到桌上,眼望钟天政等他回答。
    钟天政无奈地摇了摇头:“凤嵩川你管他作甚?我都跟你保证过了,不让他活着回京,好吧,他不会再出现在你面前,这样总行了吧。”
    文笙注视钟天政半晌,还是没能从他脸上发现什么端倪。
    她有些伤感地想,到这般时候了,钟天政还在打他的小算盘,要命的是,他的杀伤力一向了得,自己完全没有办法预测到他想要做什么,最终会伤害谁。
    她的这种情绪带到脸上,钟天政怔了怔,面露关切之色,柔声道:“怎么了?”
    文笙也不绕弯子:“阿政,你在各处都有人手,关于纪将军的流言,你的人有没有推波助澜?”
    钟天政目光一闪,拿起眼前的茶盏来,慢条斯理啜了一口,方才道:“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难道这些日子我没有上阵奋勇杀敌?还是你哪回吩咐的事我没有做好?”
    文笙目露忧色,她此刻确实是忧心忡忡:“我希望这件事当真和你没有半点关系。你是为报家仇也好,意在天下也好,请看在白州百姓和这么多军中同袍份上。不要挑着这种时候,以这种手段,向纪将军下手。”
    帐篷里的气氛太过凝重,钟天政沉默良久,道:“那我到要问问你,你觉着大梁还有救么?数万将士死于疆场,换来建昭帝父子坐稳皇位。你想想。那老皇帝就快不行了,等杨昊俭即位,大梁即使没有外敌。老百姓一样没有活路。”
    他早知文笙记着旧账,对建昭帝父子半点忠心都欠奉,见她没有反驳,放缓了语气。劝道:“纪将军这么高的民望,等仗打完了。朝廷必不会容他,那怀英翔便是前车之鉴。我看纪南棠处事圆滑,并非愚忠之人,与其最后仓促保命。还不如早早反了。”
    文笙承认钟天政这番话说得有道理,但是,“反还是不反。该由纪将军自己来做决定,旁人可以劝他。却绝不能以手段逼迫他就范。”
    钟天政嗤笑了一声:“可惜有的人生而固执,任你怎么劝,他只管九头牛也拉不回。算了,我不和你说了,这事不是我做的,你可以走了。”
    文笙搞不清楚他这意有所指的话到底是在说纪南棠还是自己,自来了白州,她和钟天政单独见面的次数不多,沟通的自然也就少了。
    钟天政显见是生气了,才会下这样的逐客令。
    但文笙此刻心中千头万绪,鬼公子既然使出这等鬼蜮伎俩,肯定还有后手,实在没有心情哄钟天政高兴,道:“好。”遂起身告辞。
    果然不出所料,当天夜里有一支数千人的东夷军队悄无声息地摸近了这边的大营,他们不是要趁着夜色劫营,真要劫营,朝廷军队这边陷阱弩箭预备着,反到不怕,这些东夷人只是远远地冲大梁军营射了一通箭,随即遁走。
    前营副将下令点了火把一探究竟,但见所有的箭簇上都绑着书信。营前掉落得密密麻麻,像雪片一样。
    那副将叫人去捡了几枝箭回来,好奇地打开,所有箭上书信都是一样的内容,副将看罢不禁变色,赶紧给纪南棠送了去。
    东夷人的劝降信。
    信是以东夷主帅的口吻写的,说劝降其实有些不准确,信上极尽吹捧,称他们东夷人最敬重强者,像纪将军这等战神样的人物,虽然杀了他们很多人,使得东夷国力大减,但却是他们唯一钦佩的大梁人。所以他们想同纪将军化敌为友,协助纪将军拿下大梁的江山,若是纪将军有意,和差人同他们商量议和的事。
    那副将不由地冷汗涔涔,东夷人这是不置将军于死地不肯罢休啊。
    纪南棠看了信丢在案上,叫包括米景阳在内的所有将领传阅。
    文笙闻讯赶来,看了信之后,当即提议:“将军,请让我把华飞舟、安敏学等几位乐师也叫过来,共商对策。”
    纪南棠点头应允。
    到是米景阳因之多看了文笙两眼,文笙一提这几人,米景阳就明白了她的用意,细思之下顿时有些刮目相看。
    军中各方势力掺杂,这事动静这么大,压是压不下去了,不出数日,必为流言再添一把火,而这几位乐师出身高门,地位超脱,叫来好歹可以为纪南棠作个见证。
    华飞舟等人睡眼惺忪赶过来,看信之后无不皱眉。
    他们跟着纪南棠的大军舍生忘死打仗,战场上形势正一片大好,敌方主帅却想用这等不入流的手段抹杀他们的功劳,着实可恨。
    米景阳道:“将军,你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纪南棠稍一沉吟:“叫人去将营前打扫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待我给他们写一封回信。”
    众人听说纪南棠要给鬼公子写回信,都难抑好奇,生怕将军不将回信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