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茹有空间,她平时闲着没事就开发新功能,其中有一项就是分类。
  比如一笸箩红豆子绿豆子散在一起,她可以戳着红豆子只收一种,当然也可以都收进去,她自己说了算。
  所以她能够把面粉收起来,底下就剩下麸子,分类放在箢子和袋子里。
  周明愈看得赞叹不已,“媳妇儿,你真会玩儿。”
  本来以为就是一个空间只能放东西,最多就是保鲜不坏不串味儿,现在发现其实功能多得很呢。
  莫茹俏皮一笑,“那是,老天爷很眷顾咱们的。”她双手合手拜了拜,虔诚无比。
  周明愈收拾好,笑了笑,挎着面粉拎着麸子,让莫茹拿着笤帚和簸萁回家。
  金枝儿趴在窗口看着他俩有说有笑,亲昵恩爱,小脸上满是羡慕。
  ……
  回了家,他们先做晌饭,如今普通的饭菜莫茹做得很拿手。
  她和周明愈拉瓦那次收集的蘑菇都是可食用菌,带回来的腐殖土含有丰富的蘑菇孢子,如今都用麦草捆起来一扎扎放在南屋,每天喷水保持湿润,居然也能出蘑菇。
  虽然量不是很大,但是非常美味,可以丰富餐桌。后来莫茹也留意看到有蘑菇的地方都连土弄回来给张翠花看。
  张翠花从小采野菜有了经验,她看一眼就知道有毒没毒,然后把她的经验传授给莫茹,莫茹基本也能分辨,拿不准主意的她就不要。
  当地常见的野生蘑菇也就那几类,可食用的其实很好分辨,看起来不起眼不扎眼没恶意的就是好吃的,太特别的一定不要采。
  原本她还期待着做蘑菇鸡蛋汤呢,结果夏收之后活儿没那么累,鸡蛋汤的福利就被张翠花给收回去。
  当然,她一天一个鸡蛋的福利还有,因为她拿虫子养的那几只小鸡很爱下蛋,小芦花鸡一天至少一个,隔天还有俩,所以张翠花依然每天给她一个鸡蛋。她没舍得天天吃,大部分攒着,留着走个人情办事儿。
  这时候她已经发现别人家根本不舍的吃鸡蛋,毕竟家里就靠着一头猪和几个鸡来现钱,花钱的地方又很多,所以一般都不舍的吃。就说邻居们很多人家只有清明节能一个人分俩鸡蛋,其他时间哪怕过生日也没有。最多就是农忙做个鸡蛋汤、咸菜炖鸡蛋,要想一人一个煮了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炒鸡蛋更别想,还得费油呢,油更难弄。在这么多农户家里,炒鸡蛋估计只有周培基有这个福利。
  莫茹做饭的时候尽量多换花样,用有限的食材把饭菜做得可口一点。虽然是一样的东西,花心思做出来的家人吃着似乎更可口,对吃饭也多一些期待。不只是填饱肚子那么敷衍,而是多了一份仪式感,觉得吃饭是和种地一样非常重要的事儿。
  而仪式感最重的饭就是几次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再加上冬至节。而端午节其实和麦收之后做新麦子大饽饽祭祖是合二为一的,在一定程度上仅次于年夜饭那般庄重,自然要更加认真对待。
  和面蒸饽饽这样技术含量高、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莫茹现在必须做不来啊!
  当然得张翠花亲自做。
  晚上下工回来张翠花就教着莫茹泡了老面引子,睡觉以前再倒一些面粉进去,搅拌均匀,这叫“生引子”,然后放着发酵。
  第二天一早,这一瓦盆面引子就发起来,可以用来和面。
  和面、揉面做大饽饽,这是一个力气活儿。
  一大早张翠花就把丁兰英和张够俩也叫过来帮忙,面由张翠花亲自活,需要硬一些,然后俩媳妇帮忙用力揉。
  面要揉得嫩白光滑,揪成六七两一个的大面团,揉差不多了再由张翠花亲自做成一个个的圆饽饽。
  做好了放在盖垫上,用粗麻布包袱盖住发面,等发好了就可以上锅蒸。
  要是技术不行,掌眼掌不好,这大饽饽开过头就会裂开、塌顶,蒸出来的饽饽面相难看。
  祭祖和上供是不行的,会被说蠢笨,所以这些都要张翠花亲自做,莫茹则积极打下手取经。
  晌午张翠花估摸着时间跑回来,发现莫茹已经把锅里添上水,柴火准备好,只等她回来装锅,心里很是满意。
  看了看大饽饽开得正好,她就亲自装锅,让泥蛋儿帮忙生火儿。
  蒸这个是有讲究的,锅里先放井字形木头篦梁,然后上面放高粱杆儿钉的篦子,把今年新处理干净的麦秸草平铺在篦子上。最后再把发得正好的大饽饽一个个放进去,距离适中,不能太近否则粘破,不能太远,会浪费柴火。
  大火开锅,小火一个小时左右,这一锅大饽饽就可以出锅。
  最近杀树有很多树枝子,用来蒸大饽饽正好,火力旺还均匀,那饽饽蒸得就又白又胖。
  半小时后以后,那饽饽的麦香味儿就飘散开,能传遍全村,香得人不由自主地流口水。
  莫茹也忍不住,她感觉这将是继兔子肉之后的又一顿美食,和泥蛋儿几个一样充满了期待。
  “五娘娘,多亏你推磨,吃大饽饽。”菊花和泥蛋儿现在跟莫茹关系很好,一起吃知了龟、蚂蚱培养出的吃货的友谊。
  莫茹笑道:“多亏了咱们一家人辛勤劳动才对呢。”
  “那咱们家谁干的最多啊?”菊花还是有点迷茫,“三娘娘说她干活儿最多。”
  泥蛋儿道:“当然是咱爷爷干的最多,他年纪最大,干了那么多年呢。”
  莫茹点点头,“恩恩,就是这样。”
  菊花就戳了一把坷垃儿,“你最小,你干的最少,就知道吃,快点起来干活儿。”
  莫茹:……
  坷垃儿以为跟他玩儿呢,高兴得嘎嘎笑,挥舞着小手一副求戳的样子。
  莫茹看得心里暖暖的,孩子虽然闹腾,但是孩子也有孩子的天真,“你们真乖,一个个都是好孩子。”这么说着,肚子里那个就踹了她一脚。
  她赶紧摸摸安抚它,走开一边悄悄跟它说话,“我们宝宝最好最乖啦。”
  踹就改为一下下的顶小拳头。
  莫茹:……你还没出生就会吃醋?你莫不是黄大仙!
  ……
  蒸好的大饽饽白白胖胖,看得人心里都软软的,闻着那甜甜的麦香,让人口水直流。
  张翠花收拾了一小箢子白胖的大饽饽,用包袱盖着,又准备了香和黄表纸。
  等周诚仁回来,去拿了打纸钱的工具。这是一块巴掌长木棍儿,已经被磨出乌黑油亮,一头刻着外圆内方的铜钱模样,一头是圆形的。周诚仁把这个铜钱模子竖放在一摞黄表纸上,然后用棒槌敲一下,就在黄表纸上印下一个钱样,然后一个个打下去,直到一张纸都排满钱印子。
  等打满了再两手手腕十字交叉,十指挓挲开扒拉那些黄表纸,把它们自然摊开,然后一沓子一沓子地卷起来装在箢子里。
  弄好了,他就领着俩儿子叫上周诚义等兄弟一起去祖坟上坟祭祖。
  不过是上供、上香、除草、填土例行动作,很快就回来。
  他们一回来,张翠花就让莫茹准备开饭,一家人望着那白胖的大饽饽都直吞口水呢。
  距离上一次吃白面饽饽,好像有半年了,还是年夜饭的时候呢。
  张翠花让各人都坐好,她放下面板让莫茹拿了两个微凉一些的大饽饽出来,又把刀洗刷擦干,她亲自掌刀,手起刀落,很快大饽饽就被切成七八片等宽的馒头片。
  她开始分,先给周老汉儿一片中间的瓤,然后男劳力,再就是女人和孩子。
  一人一片,剩下的再分给小孩和莫茹。
  张够见莫茹享有和孩子一样的待遇居然也多一块,顿时有些泛酸,却也不敢说什么。
  周明愈和周老汉儿一人一片中间最大的,周明愈不舍的吃,递给了莫茹,莫茹脸微微一红,有点不好意思啊,还是接过去,留着加餐吃。
  张够就给周明光使眼色,让他也给自己,或者给孩子也行啊,反正拦子儿自己不会吃。
  谁知道周明光根本像没看见一样,自己张着大嘴吧唧吧唧就给吃了!
  张够:!!!老周家的男人真是都少根筋,不对,现在红鲤子各路玩意儿和兄弟都不一样,会疼媳妇!
  原来兄弟几个对媳妇儿都差不多,有吃的都只管自己吃,从没有说上来好吃的还先给媳妇夹一块,都是各人施展神通,筷子飞快地往自己嘴里夹。那时候她还没啥感觉,二哥也这样,可现在人家小五不这样了。
  所以就显得周明光怎么这么蠢啊,就你知道往自己嘴里填!
  上一次吃兔子也是,人家红鲤子先把块好肉嫁给媳妇儿,周明光可好,就自己吧唧吧唧吃。
  张够真是要气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