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亏了劳模,你们可得有良心啊,别刚自己呲着呀瞎乐呵!”周诚志如今和张翠花是一个想法,时刻不忘夸劳模。
  “谁要是背后说劳模,谁要是眼红嫉妒,可得摸摸自己良心!”
  “没的没的,现在大家都无比感激劳模呢!”陈福海笑哈哈的,有也不能说有啊,反正没到劳模跟前来蹦跶就当没有。哈哈。
  ……
  过了几天大队干部去公社参加年终总结和新年农业安排大会,会上各大队、生产队长发言,汇报自己队这一年的成绩。
  周诚志是先进生产队,自然要让他先发言。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先感谢政府、县委领导、公社领导、社员们,然后表一下决心,再汇报自己队的工分值。
  “我们队今年和去年差不多,是一块一毛钱!”周明阅为了算账方便,建议凑了个整数呢,没再说几分。
  周诚志汇报完以后,发现下面很多干部的脸色很奇怪,就觉得难道自己报高了?
  早知道说个八毛了,不要超过一块,实在是太打眼。
  毕竟今年虫害、干旱非常厉害,很多大队吃不起饭,他们有个一毛两毛估计就不错了。
  自己还一块多,不大好。
  可话出口已经收不回来了。
  他也只得硬着头皮汇报完,然后回座位坐下。
  接着就轮到了贾家沟大队,贾存放亲自上去做汇报。
  同样是感谢、表决心,周诚志说了二十秒钟,贾存放的意思要说二十天也说不完。
  相玉亭不得不给他打手势,让他长话短说。
  最后贾存放骄傲地喊道:“报告领导,我们贾家沟大队的工分值如下,第一生产队三块二毛二,第二生产队……第七生产队略少,一块零九分……”
  下面顿时响起议论的嗡嗡声。
  柳红旗和相玉亭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愤怒:这些狗玩意儿,这是继续放卫星呢!
  继贾存放之后,下一个是北洼子村,工分值从一块五到两块五不等。
  然后……
  周诚志已经蒙了,日他个猴儿!自己还是太老实了啊,还担心报高了打眼,人家可不怕打眼!
  说来说去,他们先锋大队反而是最少的,这这个样子看的话,他们的工分值倒是要成了全县最差的了!
  从全县第一成为全县最差,周诚志觉得不能忍。
  你们工分值那么高,你们那么能,你们怎么在秋天先进评比大会上没评先进?
  你们的公粮怎么交不起,怎么没有卖余粮?
  你们棉花公粮都交不起,你们哪里来的钱拉高这么高的工分值?
  汇报到最后,果然先锋大队的工分值是最低的。
  最后总结陈词,本来是相玉亭先发言,然后给柳红旗压轴发言,说几句鼓励的话再展望一下来年,安排一下来年的大计方针。
  结果现在被他们膈应的俩人半天说不出话来。
  相玉亭想了半天措辞,寻思怎么才能婉转一点,柳红旗忍不住一拍桌子,“除了先锋大队,其他工分值超过八毛的,都好好交代,公粮和棉花是不是都卖黑市去了!”

☆、第208章 饥荒

  说完仿佛还不解气; 他又狠狠拍了一下子桌子,震得自己手都疼。
  最后拂袖而去,会也不想开下去。
  满屋子的队干部可懵逼了,是啊!怎么忘了这一茬啊!
  刚说高工分值了,可没有相应的收入啊; 要是公社让拿出这部分收入来,哪里来?
  没交够公粮的,工分值还这么高; 这不是等着被人家说把公粮给偷摸卖了钱吗?
  可他们没啊!
  冤枉啊!
  刚才一个个兴高采烈觉得压过了第一生产队工分值的队干部们这一下子又慌了神; 纷纷跟相玉亭请罪。
  “相书记; 俺们……俺们真的没有; 没有倒卖粮食啊!”
  “相书记,一定要明查啊!”
  相玉亭道:“你们还是好好想想吧。”
  相玉亭不是那些坐在云端的干部,什么都不懂只会看报告和文件,他是从泥土里出来的; 世代都是种地的,最了解农村的行情。
  去年粮食放卫星导致今年公粮翻倍地交,现在又放工分值的卫星; 那来年还不定得如何呢。
  这些人,真是记吃不记打!欠教训!
  可他偏生还不能直接说出来,不能留人把柄,免得又有什么这个运动那个运动; 再把他打成右。
  在相玉亭和柳红旗沉默的压力下; 那些大队干部们又纷纷改口说自己队算错了得好好计算一下。
  两日后再次汇报的时候; 周诚志没去,不过听说那些说自己三块四块工分值的生产队,实际上只有五六分钱!!!
  “我日他个猴儿!这些混账东西是哪里来的胆子翻这么多倍!”
  这件事的后续周诚志就不知道,反正他也不关心,周明愈和莫茹却从来拉货送货的陈刚嘴里听到一些余音。
  公社也没有批评那些造假的大队,而是让他们有粮食先交公购粮,用公粮说话,那些大队交不出来也只得默默地拿出真正的工分值来。
  真相自然是触目惊心。
  一个壮劳力干一点居然只有五六分钱!!!
  不饿死才怪呢。
  可就算这样,相玉亭也不能严厉批评他们,毕竟现在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候,如果他批评冒进,那就是有右的嫌疑。
  顶多就是鼓励他们实事求是,来年争取大丰收。
  转眼进入了冬天。
  今年是个暖冬,依然干旱少雪,可就算暖冬,冬天就是冬天,也是万物肃杀,落叶飘零,白草枯折,并没有什么绿色的。
  很多村里井都干了,吃水困难,都去河沟底下挖井,挖出泉眼来吃水。
  先锋大队还好,村里有两口水井,生活用水去西河挑。
  看着那半平塘清澈的泉水,先锋大队的男女老少都觉得份外幸福,有一种老天眷顾的感觉。
  幸福是什么?
  外村吃水都困难,要跑出好几里地去淘井挖泉眼挑水吃,而他们大队不但吃喝不愁,还能拉水去浇地。
  这就是幸福!
  外村现在都是三分之一的庄稼杆儿粉面子加上三分之一的粗粮再加上三分之一的各种菜干、缨子捏窝窝头吃,吃得一个个便秘涨肚,而他们还能吃粗粮吃七分饱。
  这就是幸福!
  所以哪怕先锋大队的几个食堂也改成每天黏粥为主,每顿吃个六七分饱,社员们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原本还有几户人家不乐意,觉得现在跟着二队干活,怎么能不给吃饱?
  可是全县第一的生产队呢!
  结果被人怼了几次,再经历几次濒临饿死的亲戚们来借剩饭的经历,也没有人再抱怨什么没吃饱,毕竟比起以前张根发管饭的时候简直好太多啊。
  那时候一天管饱到一天一斤,一斤再改成十六两的十两,然后改成半斤,差点没饿死人。
  现在农闲吃稀的也没什么不对的。
  冬天外面大队的粮食越来越少,很多食堂开不下去,只能把为数不多的粮食分给社员自己回家做。可他们没有铁锅,只有瓦罐或者瓦盆,弄熟都不容易,只能喝凉水吞下肚,最后发病。
  还有大队饿死也不肯解散食堂,不肯给社员分粮食,让人把玉米秸、玉米芯、豆荚以及树皮等磨在一起,加一点粗粮,然后做成饭给社员们吃。
  就这样都吃不饱,有些社员就想办法去弄点吃的,躲在家里弄弄熟,但是大队依然不许社员冒烟,抓到就打碎甚至挨斗。
  其实前两个月还能凑合,一天吃几口东西,躺着不动避免消耗热量,怎么也能挺一些日子。
  秋天再怎么不丰收,毕竟地里有粮食、野菜、野草、刨一点就能糊口,这样就能支撑着熬过俩月。
  冬末春初才是最难熬的时候。
  秋天收的粮食都吃光,夏天的还没接上,而这时候地里的野菜都没冒头,根本没有能够糊口的东西,所以被饿死的多半都是在腊月和春天的时候。
  救济粮没下来,很多人都坚持不住,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得了浮肿病,孩子和病人先扛不住,而后就是男人。
  俗话说,“男人三天,女人七天,老太太能顶半个月”,因为男人循环系统旺盛,需要的能量多,一旦没有吃的,断粮三天就能饿死。
  而老太太却可以顶半个月。
  ……
  丁家村的向阳大队,不算是全县拔尖的大队,但是也不是拖后腿的,不上不下一直处于中游。
  去年粮食放卫星的时候,他们没抢虚名,但是收成也不太好,秋天大炼钢铁也浪费了不少粮食和棉花。
  今年也摊上干旱,好在他们大队有一条河通往,在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