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地里的地瓜干也不干呢,所以都没去拾。
  结果半夜就下起了大雨!
  深秋很容易阴雨连绵,那地瓜干就容易发霉变坏,每年都让人头疼。
  不只是大人们来拾地瓜干,孩子们都跟着来了,一个个动作奇快。
  莫茹自然更快,反正雨夜漆黑,马灯也没多大用处,大家都看不清什么,纯粹是抹黑拾。
  黑夜是给她最好的掩护,直接一片片的收进空间里。
  莫茹收的那些逃过雨淋,别人拾的或者来不及的,就被雨淋在地里,捡起来一两天也晒不干,只能等着发霉。
  没有办法,张翠花就做主各自挎家去摆在各种地方晾着,争取别发霉了。
  结果,一直下雨连阴天,有的地瓜干开始发霉。
  张翠花又让人把家里要发霉的地瓜干都拿出来,直接送到食堂烀一锅先吃掉。
  ……
  下雨不用上工,三队四队的妇女都很开心,但是一队二队的却不开心。
  因为下雨就不能收庄稼,不收庄稼就烂在地里。
  二队女人们凑到生产队屋给队里搓麻绳、编筐子,整理苇子、蒲子,这也都是消耗品,每年需要不少。
  一边干活儿,她们一边聊天。
  “这雨啥时候停啊,可别把地瓜祸害了。”
  “可不是咋的,今年地瓜大丰收呢,咱们刨地瓜的时候,往年可没有这么大个的,一个得有三四斤呢。”
  “是啊,往年好的时候也就收个一千七八百斤,今年看起来得有三千斤呢,真是大丰收。”
  “要说这雨可是及时雨,这时候正好种麦子呢。”
  秫秫地、棒子地,这时候应该早就耕地耙地种麦子,可这会儿,她们还在收地瓜呢。
  别的生产队还在掰棒子呢!
  “再下雨地瓜干怎么办?可都发霉了啊。”
  “还有刨出来的地瓜也容易发芽子,堆着烂得可快。”
  一个个愁容不展,这雨啥时候停啊,都下了两天了。
  莫茹想起高余飞说他们莒城县吃煎饼的事儿来,她发现这里竟然不吃煎饼,可能是饮食习惯问题?
  毕竟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莒城县离这里也有两三百里路,交通不便的时候,大家互相不交流,很多风俗和饮食差异的确很大。
  她问张翠花几个,“娘,我听高技术员说他们吃煎饼,咱们能不能也做这个?”
  煎饼的话后世她吃过的,主要网购杂粮煎饼,营养美味。
  高余飞说他们家的煎饼地瓜面和秫秫面的最多,因为秧地瓜种秫秫多,小米还轮不到做煎饼,捞干饭都不够吃呢,玉米之前种的也少,小麦更不舍得。
  听她这么一说,几个老太太也说起来,谁娘家谁谁谁就是那里的人,他们吃煎饼。
  至于怎么煎李桂云倒是会的。
  “其实和我们用鏊子烙饼一样的。”
  当地人不吃煎饼,但是她们有蒸饼、烙饼,不同之处煎饼是面糊糊摊在鏊子上,烙饼和蒸饼是面团擀成饼。
  “不管怎么说都得推磨,要是晒干的粮食就上碾子掐碎,用水泡一宿,再上磨磨成浆子。现在这地瓜新鲜着,直接上磨就能磨成糊糊,正好。”
  推磨……没有牲口,只有女人,这可是麻烦事儿。
  莫茹笑道:“咱们也不用大磨盘,就用豆腐磨呗。”
  已经都擦成地瓜干,破碎以后加水磨成糊糊就可以用。
  反正下雨也没法去擦地瓜干,张翠和跟何桂兰就商量着试试。
  年轻女人跟着莫茹,吴美英和张够、王玉芹等人负责推磨,陈秀芳等人负责洗地瓜干。
  家家户户的大盆、二盆、小缸都抬过来用。
  二盆里放洗干净的地瓜干,小缸放在石磨的出浆口底下用来接糊糊。
  张够肩头顶着推磨棍子,棍子套在磨拐子上,用力将上盘磨抬起来,莫茹就快手快脚地把已经弄碎的鲜地瓜干铺上一层。
  等她铺完,张够就将磨棍放下,用肚子顶着逆时针推磨,几圈之后就有浆子哗啦啦地流进下面的缸里。
  莫茹则看着火候把弄碎的鲜地瓜干倒进磨眼里。
  磨浆子比磨干粮食要轻快省力,一盘磨一天能磨一小缸浆子,几盘豆腐磨都忙起来,女人们就把那些没晒干要发霉的地瓜干全给磨成了地瓜糊糊。
  石磨一边磨浆子,李桂云则领着张翠花等老太太摊煎饼。
  各家的鏊子都没上交呢,这时候拿出来几个摆成一圈儿。
  每个鏊子底下用三块土坯或者石头支起来,把鏊子的三个小短腿支上,底下就可以烧火。
  烧鏊子,用棒子秸的下半截最好,火力旺,还不容易扑火燎人。
  鏊子烧起来,甩几滴水,很快干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摊煎饼。
  李桂云已经找了几块薄薄的木片过来,虽然不专业,也能凑活着用。
  她用一个磨得没有苗只剩下把儿的炊帚,一个鏊子上滴了几滴油,然后炊帚疙瘩快速地转一圈,把油均匀地抹开。
  这是为了防止粘鏊子。
  弄好以后,一个鏊子倒一勺子糊糊,然后用木片儿在面糊糊里做圆周运动,将面糊糊摊开成一个圆饼。
  张翠花等人都是做饭好手,擀饼那是又快又薄,这摊煎饼比擀饼可简单多了,她们看一下立刻就能上手。
  一个老太太一个木片,跟着李桂云学一下,一个煎饼的功夫就出师了。
  等煎饼的外圈翘起来的时候,那就熟了,李桂云喊道:“起锅!”
  摊完一个,鏊子不粘,不用刷油,继续……
  王月娥道:“这摊煎饼可比擀饼烙饼快多,人家办法真是多,以后咱们也这样。”
  “可不是咋的,真是快!”
  “那推磨也费劲啊。”
  “你擀饼的面,不也得推磨吗?”
  外面下着雨,磨坊里女人们推磨,食堂里老太太们摊煎饼,欢声笑语的一下子就把下雨淋了地瓜干会发霉腐烂的愁事儿给吹散了。
  新出锅的煎饼虽然发黑,口感是微微苦中带甜,卷上葱和咸菜,一咬筋道有嚼劲,又不会和擀饼那么太韧咬不动。
  老太太们都说好,“比擀饼好咬,不费牙口。”
  李桂云笑道:“这是你觉得,等它凉了,一点不比我们烙饼好咬,筋道得很。”
  但是老婆子们普遍觉得这地瓜粉煎饼比擀饼要好咬。
  摊了一天煎饼,晚上天又放晴了。
  因为摊了很多煎饼,做饭的时候更省事,烀一锅菜,多加菜汤,直接泡煎饼吃。
  这样吃饭节省时间,还不用天天蒸窝窝头,腾出时间来去地里继续收地瓜晒地瓜干。
  地里泥泞得很,就算中午脱了鞋子也是刺骨的冰凉。
  正好队里奖励的两双水靴派上用场,晚上的时候莫茹已经穿着水鞋帮忙把地瓜收了很多堆,直接堆在地头,这样大部分人不用进地里踩泥。
  地瓜实在是太多了!
  好在连雨天之后就是艳阳天,风又干又大,吹的地面干了地瓜片干得也快,大家就拼命地擦地瓜干晒地瓜。
  这时候莫茹发现三队四队以及外村那些妇女们又发明新的收庄稼办法。
  她们可能刨地瓜擦地瓜太累,可每天还是得上工,地瓜不能原样扔在地里,他们就直接刨一个大坑,把成堆的地瓜扔进去。
  甚至后来连坑也不刨,就那么扔在地里。
  还有的都累病了不肯上工,地瓜直接丢在地里,收也不收。
  毕竟她们棒子还没掰完呢!
  更何况,很多妇女也都要去炼钢铁呢,哪里有时间收棒子地瓜!
  ……
  这种情况被反映到了县委指挥部,高瑞阳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农村妇女不得去钢铁厂炼钢,只有城镇户口不种地的妇女才可以。
  同时要求钢铁厂合理安排生产,分批抽调钢铁战士们轮流去村里帮忙秋收,务必完成秋收公粮缴纳任务。
  命令传达各钢铁厂,分指挥部们又赶紧安排任务。
  高进县建立钢铁厂的三个公社是最忙的,其他公社都留了一部分劳动力在家里秋收、秋耕、秋种。他们就商量让他们调派劳力去附近的公社帮忙秋收,同时也从钢铁厂调派任务不重的钢铁战士帮忙秋收。
  但是不能各村男人回各村,只能轮到哪里去哪里,尤其是困难村。
  他们主要帮忙将玉米收回家保证交秋粮任务,有余力再帮忙刨地瓜、耕地、种小麦。
  先锋大队也来了一波,一共四十来个男人,他们早上来,天黑走。
  第一天先帮着三队四队把玉米收回来。
  第二天又帮着四个队收地瓜。
  在他们的帮助下,原本二队还得有几天才能收完的地瓜一天收完了。
  有的晒地瓜干,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